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时间:2022-08-07 11:59:01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独立以某一个情景或者问题作为突破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调查、实验、分析、研讨等活动,进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进取、质疑、主动学习的精神。而探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并努力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广大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到学习的探究过程。下面,笔者就自己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践“探究性学习”。

一、创设诱导性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若能创设具有诱导性的情景,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起他们的探究动力。在学习七年级“幂的运算”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在古波斯王国,有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游戏,叫做“国王之死”,也就是后来的国际象棋。国王特别喜欢这种游戏,于是决定要奖赏发明者。他把“国王之死”游戏的发明者召进了皇宫,当着众大臣的面说可以让发明者提一个愿望,自己一定会帮他实现。

发明者特别谦虚,说:“陛下,如果可以的活,我想让陛下赏给我一些米。”

国王和众大臣听了都感觉很惊讶,“你只要一些米?”

发明者说:“是的,我要一些米,只是希望您能把米放进棋盘的格子里,第一个格放1粒米,第二个格放2粒,第三个格放4粒,第四个格放8粒,然后依此类推,每一个格放进的米粒数量都是前一个格的2倍,把棋盘放满就可以了。”

大家听了都觉得特别有意思,整个棋盘也不过64个格,认为这个发明者太傻了,错过了一个发财的机会。国王更是喜出望外,当即命人拿来棋盘和一袋米给了发明者。

发明者笑着开始在棋盘上放米,当第一排的8个格放满时,米粒也由1粒增加到了128粒,大家都笑着看发明者往棋盘格子里放米。可是,不久大家就笑不出来了,第二排的格子结束时,米数已经增加到了32768粒,可是还有48个格子空着呢。国王慌了,马上命令中止放米,然后召来财务大臣计算,得出的结果让大家目瞪口呆:如果按照这个游戏规则,把整个国库的米都拿出来也远远不够!

请同学们也帮国王算一算,如果满足发明者的要求,最后国王需要拿出多少粒米?

听到这里,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了起来,有些同学还拿起笔算了起来,当他们在为计算繁琐犯愁时,我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探索和研究“幂的运算”,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更能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索。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分析、讨论、理解和探究,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提高。

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特别适合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只要对问题的思考角度稍作变化,就能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从而迸发出多彩的思维火花。

如在讲八年级“勾股定理”时,我就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我把班内的同学分为了四个小组,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勾股定理。

首先我要求各个小组在课前做好各种形式的三角形模型,包括直角三角形和非直角三角形。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们利用直尺测量三角形模型的三条边长,并把数据记录下来,提出了问题:

1.你们小组里的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平方之间有什么关系?

2.第一个问题你们得出的结论对非直角三角形成立吗?

3.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四个小组带着疑问开始了计算与讨论,学生们接到任务后,纷纷忙了起来,测量、计算、讨论,最后每组都选出了代表陈述本组的分析过程及讨论结果。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了正确的结论。这节课同学们在热烈地讨论交流中初步了解了勾股定理。将要下课时,我又留下了下一课自主探究的内容: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去了解不同文化中的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方法,感受数学的丰富文化内涵。

“勾股定理”这一章内容在八年级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传统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方法掌握起来也比较困难。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人人参与,共同讨论,取长补短,从而既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践“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实践也证明,“探究性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渴望,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上一篇: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调研报告之二:就业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