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含义和内容

时间:2022-08-07 08:56:04

浅析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含义和内容

摘要:审计质量管理工作是全员的、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涉及审计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作业控制、信息反馈、检查考核、教育培训、文化建设等广泛领域。文章就审计质量管理必须对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使之达到质量管理的要求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审计质量 管理 工作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66-02

审计质量管理是对审计工作职能和活动的管理,是为保证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信息反馈、改进等各项工作的总和。根据新时期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应包含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管理、文化管理5个方面的内容。

一、组织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

所谓审计质量管理中的组织管理,就是审计部门通过健全完善的组织结构,明确规定组织中各个岗位的职位和职责以及责权关系,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审计组织中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使审计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审计组织的行为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

对审计部门来说,组织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的基础,组织管理对审计质量的管理应该是对审计系统的全面管理,这种管理应该包括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职责的明确,审计人员的配备,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审计项目的计划组织,审计过程的协调控制,审计信息的综合分析,审计成果的推广应用。从目前来看,油田企业不论是在审计机构设置、审计人员配备,还是在审计制度建设、审计过程的管理等方面,都达到了集团公司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的审计质量组织管理着眼点应该放在各个要素的细化管理方面。

1.对与审计工作质量有关的全部要素进行管理。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队伍管理、审计计划、审计制度、审计方案、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审计事项、审计方法等要素对审计质量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如同“木桶原理”一样,任何一个要素发生问题,都将制约审计质量的提高。要保证审计质量管理卓有成效,就要对全部要素加以管理和控制,消除“短板”,各个要素同步增长,使之达到审计目标的要求。

2.对审计工作的全方位进行管理。除了与审计项目相关紧密的工作外,非紧密层面要素同样对审计质量管理产生影响,也是审计管理工作必须重视的问题。如审计部门的行政管理、网络技术、后勤保障是直接为审计项目服务的,这些部门的工作同样是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如同机器上每一个零件、每一个螺丝,都是机器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只重视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而轻视或是忽略辅助工作的质量管理,将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管理。同样,审计人员的思想动态、家庭环境、八小时之外也是审计质量管理不可忽视的方面,审计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舒心和谐的审计环境,都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

3.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审计工作的质量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审计质量管理必须是贯穿于审计过程始终的管理,它是一种连续的、不可间断的管理。从审计的准备工作到现场审计、审计取证、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审计成果利用等,都要纳入管理和控制之中。

二、计划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内部审计计划是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依据,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能够抓住企业生产经营的脉搏,围绕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发现问题,促进规范管理。经过多年的审计实践,内部审计的领域已拓展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但每年对所有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都进行审计是不现实的,因此,要科学地制定审计计划,使审计项目具有全面性也有重点性,让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计划制订中要注重3个方面:一是审计计划的安排应以企业管理需求为导向,要从全局的高度来研究、分析和把握审计工作,准确判断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把审计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到全局的高度加以分析和把握,实现合理的目标定位。二是内部审计要逐步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理念,在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关注企业董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确定审计项目和被审计单位,同时也要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制度监控的盲点,改革出现的新视点,以保证审计计划始终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为企业经营管理和长远发展做好服务。三是审计计划的制定应注重体现企业在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绩效审计的内容和方向,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提供全方位的审计服务,进一步深化审计服务意识和建设性审计的价值理念,切实做到“国有资产延伸到哪里,审计就要监督到哪里;企业改革进行到哪里,审计就应跟踪到哪里;不能有监督的死角和盲区。”力争提供关注度高、质量好的审计产品。

三、制度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

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和加强以审计质量为核心的审计制度体系,是审计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审计制度是审计质量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它的作用是保证审计工作有序化、规范化,指引审计人员的行为,为审计工作创造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审计制度建设应该包括审计计划管理、实施方案、过程控制、复核审理、考核评比、责任追究等内容。

审计质量的管理重点在于审计工作规范化。审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岗位、每个小组、每个审计人员分工不同,这就需要通过审计管理制度来规范每个组、每个人、每项工作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方法,才能使每个人的活动有所遵循,目标和行动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系统。因此,要使审计规范成为审计质量管理的一只无形的手,在审计工作的各个领域、审计管理的各个层面、审计过程的每个环节、审计产品的各个细节,影响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告诉审计人员做什么、怎么做、怎么才能做好,进而确保审计质量。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中,细化规范非常重要,必须要增强可操作性,要善于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审计特点,及时总结经验,把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制度化、规范化,并固定下来,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要求,适时予以调整和完善。要通过加强审计制度和规范的建立、完善、细化,使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审计管理的全过程。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各个环节,起到全程控制的作用。

上一篇:有效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浅析 下一篇:农信社对农业产业链发展的信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