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对农业产业链发展的信贷支持

时间:2022-02-14 05:47:10

农信社对农业产业链发展的信贷支持

摘要: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基础和出发点,以扶持农村产业,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己任,而农村经济这几年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延长,使得农业生产的外延迅速扩张。如何让农信信贷工作更好地支持农村产业链发展,既需要农信社充分融入三农经济建设,又要切实防范经营风险。

关键词:农信社 农业产业链 信贷支持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90-02

一、农信社服务农村产业链存在的优势

1.先天的地域优势和优越的网点优势。众所周知,农村信用社的来源和“根据地”就是广阔的农村大地,存在于农村的金融机构中,无论从数量上、服务深入程度上,还是被认知认可程度上看,农村信用社所开办的机构和网点都占据着其它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为农村信用社更好为农村产业链建设服务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伸展余地和天时、地利、人和俱全的独特优势。

2.丰富的农村金融服务经验和深厚的社会人文背景。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基础和出发点,以扶持农村产业,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己任,在长时期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历程中同广大农民建立了较为融洽的朴实感情。不仅如此,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信用社对农村产业链发展的需求掌握得更具体、理解得更深入,想出的办法和提供的服务最符合农民兄弟的期盼和意愿,由金融服务转化为经济发展成果,过程更短、成功率更高。与此同时。近年来,农村信用社通过持续的软硬件建设和规范化,无论是从服务意识、服务能力,还是从条件环境上看,都有长足和极为迅速地提升。深厚的经验和感情积累,加上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上不断进行的自我超越,构筑起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民更为坚固的联系。

3.农民对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愿望更迫切。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农民日益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走入了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不仅如此,随时国家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大力促进,农民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新生代农民综合素质显著增强,渴望以农业的产业化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民的共识。与此同时,大量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外出务工农民,怀着报效家乡的强烈愿望,立志回乡干一番事业;一大批学有所成的大学生也希望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在家乡的热土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带领家乡人民迟早走上小康之路。以上这三类人构成了农村产业链发展的主要潜在力量,为农信社服务三农和农村产业链发展创造了极佳的技术和人力资源准备。

二、农信社服务农村产业链的信贷环境分析

1.自然灾害对农信信贷支持农村产业链发展的影响。农信社信贷支持农村产业链发展的最终目的农信社事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利双赢。应该看到,近几年来,为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农村信用社在服务农村产业链的同时,也因地制宜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并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无法回避的是,支农贷款一般情况下时间都比较长,而贷款周期越长,受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就越大,特别是在农村保险市场还不很完善的前提下,如出现洪水、干旱、冰雪凝冻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对农村产业链构成极大威胁,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毁灭性的打击。正因为此,农信信贷支持农村产业链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自然灾害信贷资产安全性及质量的影响,信用社选择农业贷款投放以支持农村产业链发展,既要看准选准项目,进行充分的贷前评估,严格贷前审查,又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完善的担保措施,贷款投放后,要时时跟踪,经常和对方保持畅通的联系,凡事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给农信信贷支持农村产业链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热情对农信信贷工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致力于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农村产业链发展,越来越成为农村基础政府工作的重点,特别在一些大型的农村产业链项目建设上,地方政府为了使其早日建成并迅速发挥经济效益,基本上是要土地给土地,要政策给政策,竭尽所能为提供便利。由于信用社是资金支持农村产业链建设的主渠道,一些地方政府担心企业得不到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常常有意无意地向农信社施加影响,行政干预农信社正常的信贷投放决策。而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农信社要求得较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信贷支持农村产业链建设,既要顾及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发展,又要妥善处理与政府的关系,最终促成农村产业链发展、地方政府、信用社三者良性互动、多赢互惠、和谐融洽的健康格局。

3.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农信信贷工作的影响。良好的社会诚信风气是促进和繁荣金融信贷工作的必要前提。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多种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原因,一些农村的金融生态还稍显差强人意,法制环境和社会诚信建设与良好的金融生态还有着相当的差距。就法制环境而言,普法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还相当突出,特别在现有法律体系中,尚没有针对农村金融工作专门的法律法则;就信用环境而言,由于特殊的人文传统及诚信教育的缺失,贷款只重借不重还,以虚假名义贷款、将贷款用于个人消费等不讲诚信、不重诚信的行为还时有发生。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无论是农户个体信用记录,还是农村企业信用记录都暂时没有进入国家征信系统,现有信用测评手段对债务人真实情况的了解和控制都极为有限,这些都会为农信信贷支持农村产业链发展带来或多或少、或重或轻的影响。

三、农信社信贷支持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闲散资金大量外流,形成了“抽水效应”。我国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表现在金融服务供给上也是城乡分离割裂,导致金融资源不能有效配置。邮政储蓄业务吸收了大量的农村闲散资金,在全国而言,其存款规模位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后,排名第五;尽管近两年邮储银行试行了小额贷款,但其规模有限,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管理较差,贷款投向也缺乏有效监管。四大国有银行基本都在县城设有支行,而这些金融分支机构也往往只有吸储权、收贷权,没有或仅有少量的贷款审批权。它们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农村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而作为“农民自己的银行”的农村信用社,不会成为资金由农村向城市流出的渠道。不仅如此,就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经历过几次改革的农村信用社虽然在经营管理和整体实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有商业相比,无论是资产质量、经营管理水平,还是从赢利能力看,两者都不可能同日而语。更为重要的是,与国有商业银行有着优越的不良资产剥离机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信社在经营中形成的不良资产既不可能由国家出面剥离,又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进行核消,而只能作为一个甩不掉包袱长期背着,先天不足又加上后天“营养不良”,势必会弱化农信社服务农村产业链的主力军作用。

上一篇:浅析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含义和内... 下一篇:进一步完善湖南城乡统筹发展中人口生育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