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牧草―草鸡生态种养模式

时间:2022-08-07 08:37:54

果树―牧草―草鸡生态种养模式

摘要 介绍了果树―牧草―草鸡生态种养模式中牧草栽培要点、草鸡养殖要点、果树栽培要点,表明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价值,以期促进该模式的推广。

关键词 果树;牧草;草鸡;生态;种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S831.5;S1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323-02

我国人多地少,适合精耕细作,在果园内种植牧草,放养草鸡,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果树下种植可以促进林、草的生长,还可以改善牧草的品质;此外,树草间作可以改善草地的生态环境,夏季降低树下环境的气温和土温,降低风速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1];牧草可以提供充足草料,且其根系发达,可以保持土壤并增进土壤微生物繁殖,促进果树生长。鸡粪是一种优质有机肥(1 t鸡粪相当于硫酸铵55~82 kg、过磷酸钙88~96 kg、硫酸钾12~17 kg),直接排泄在果园内,可以提高土地肥力[2]。对林下草地放牧家畜的研究表明,林下微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放牧家畜的活动和生长,夏季可以遮荫降温,冬季可以挡风保暖,这对家畜的采食和生长均十分有益,果树―牧草―草鸡生态种养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1 牧草栽培

1.1 适合果树下种植的牧草品种

豆科牧草营养价值高于禾本科牧草。姚春艳等对北京地区果林下6 种牧草的光响应特性与地上生物量关系的研究表明,紫花苜蓿在低郁闭度果林下可获得较高的光合速率,从而提高产量,作为经济林下的一种经济性牧草,紫花苜蓿是首选牧草。菊苣可充分利用果林下较弱的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与养分,是高郁闭度果林下的最佳选择。但其鲜干比值较高,植株含水量较大,是一种高耗水耗肥的植物[3]。红三叶根系深长发达,根瘤众多,孕蕾至开花期根瘤固氮活性高,能供给土壤氮素约150 kg/hm2,肥力相当于施用厩肥30.0~37.5 t/hm2。根茬能给土壤遗留大量有机质,增强地力,宜于中长期草田轮作。营养生长期较耐荫蔽,宜在林果地树间种植。

1.1.1 紫花苜蓿(多年生)。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牧草品种。由于其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苜蓿的寿命一般是5~10年,在年降雨量250~800 mm、无霜期100 d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喜中性土壤,pH值以6.0~7.5为宜,以6.7~7.0最好。成株高达1.0~1.5 m。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粗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很丰富,动物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苜蓿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5.0%~26.2%,相当于豆饼的1/2,比玉米高1~2倍;赖氨酸含量1.05%~1.38%,比玉米高4~5倍。苜蓿的产量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管理水平和刈割次数不同,差异很大。一般年刈割3茬(辽宁2~4茬),产鲜草30~90 t/hm2,4~5 kg鲜草晒1 kg干草。

1.1.2 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是禾本科牧草,草质优良,叶量丰富,茎叶柔嫩,适口性好,是马、牛、羊、兔草食家畜的优质牧草,也是养鱼的好饲料。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高温,不耐严寒。遇35 ℃以上的高温生长受阻,甚至枯死,遇-15 ℃以下低温越冬不稳,或不能越冬。要求夏季凉爽、冬无严寒。在年降水量500~1 500 mm的地方都可种植,年降水量900~1 000 mm为最宜。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25 ℃,在10 ℃时亦能较好生长。性喜肥,适宜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或黏土上种植,亦可在微酸性土壤上生长,适宜的pH值为6~7。但不宜在砂土或湿地上种植。一般可利用3~4年,产鲜草45~75 t/hm2。春播当年就可产鲜草22.5 t/hm2。开花前刈制干草,每100 kg含可消化蛋白质4.9 kg。

1.1.3 菊苣(多年生)。菊苣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15~25 ℃生长迅速,夏季高温,只要雨水充足仍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耐寒性较强,在-10~-8 ℃时仍保持青绿,-20~-15 ℃能安全越冬。根系发达,抗旱性能较好,较耐盐碱,在pH值8.2的土地上生长良好。喜肥喜水,对氮肥敏感。对土壤要求不严,旱地、水浇地均可种植,但低洼易涝地区易发生烂根。最佳收割时期是抽薹前,其营养价值高、鲜嫩、适口性好,干物质中含粗蛋白15%~32%、粗脂肪5%、粗纤维13%、粗灰分16%、无氮浸出物30%、钙1.5%、磷0.42%,各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比较丰富。菊苣具有抗病虫能力强、适口性好、产量高、生长快、再生能力强、利用率高、抗病性强、耐旱、耐寒、耐热、返青早等特点。菊苣可鲜喂,晒制干草或制成干粉,饲喂猪、牛、羊、马、鹿、兔、鸡、鹅等动物,也是鱼的良好饲料。

1.1.4 红三叶(多年生)。红三叶是豆科三叶草属,短期多年生丛生性草本植物。是长日照植物,但在营养生长期却能耐阴。光照在14 h以上时才能开花结荚,成熟后种子不易脱落。性喜凉爽湿润气候,在夏不过热,冬不过寒,年平均气温5~7 ℃,≥10 ℃年积温约2 000 ℃,年降雨量约1 000 mm,微酸性至微碱性而富含钙质的黏土壤,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条件最为适宜,最适温度为15~25 ℃。耐湿而不耐旱和夏季酷热,适宜pH值为6.0~7.5。红三叶草质柔嫩,适口性好,多种家畜均喜食。

1.1.5 苦荬菜。苦荬菜为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植物体含白色乳汁,株高1.5~3.0 m,茎多分枝,叶形变化多样,花为舌状,淡黄色。苦荬菜是高产优质青绿饲料。其叶量大,脆嫩带苦味,适口性好,是猪、鸡、兔等畜禽的优质青饲料。苦荬菜产量高,再生性强。一般每年收割2~3 次,可产鲜草60~90 t/hm2。苦荬菜营养丰富,鲜草中干物质含量10.6%~20.0%,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约20%,可消化粗蛋白质150 g/kg。用鲜嫩的苦荬菜饲喂畜禽,不仅利用率高,饲喂效果好,还能减少疾病,促进健康。

1.2 果树下牧草栽培方案

第1年上半年以草鸡强度放牧的方式清除果园地的杂草。至下半年秋季可以播种人工牧草,并以黑麦草为先锋草消除其他杂草。行间距较大的果园,牧草品种选择苜蓿、红三叶、白三叶、菊苣、多年生黑麦草等;树冠较大、郁闭度较大的果园种植三叶草。葡萄园种植白三叶、百脉根等。果树地牧草宜采用混播技术,混播牧草多由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两大类组成,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在混合牧草中的比例要因地制宜,一般为1∶2。以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为最好[1]。

2 草鸡养殖

采取圈舍栖息与果园内放养相结合,让鸡在空气新鲜、水质优良、草料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发育,以生产出绿色天然优质的商品鸡及其蛋品[2]。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耐粗饲、活动范围广、觅食力强、抗病力好、个体中偏小、肉质细嫩味美的优质地方土鸡品种。选用黑色脚或青黑色脚,易为群众接受。要小群饲养、同群同龄、全进全出、按程序防疫。

2.1 育雏

雏鸡入舍后应及时饮水,2 h后添加饲料。饮用30~32 ℃的温开水,水中可加入5%的葡萄糖、电解质,以增强雏鸡体质,缓解应激,便于胎粪排出,以后饮用室温的自来水。控制好温度是育雏的关键,1~3 d保持在33~35 ℃、4~7 d保持31~34 ℃、第2周保持29~32 ℃、第3周保持27~30℃、第4周保持24~27℃、第5周保持20~25 ℃,逐渐过渡至自然温度。必须注意短时间内温度变化不宜过大;温度计应在使用前进行校正,悬挂在靠鸡只背部上方(距鸡只活动平面10 cm高)。前3 d光照为昼夜连续照明,4~7 d每天照明20 h,以后每周缩短2 h。10日龄以后在饲料中加0.01%~0.02%土霉素,预防肠炎和呼吸道疾病;15~16日龄在饲料中加0.012 5%球虫痢灵,预防球虫病。一般在45~60日龄移入果园饲养。

2.2 鸡舍建造

根据果园地形地貌,确定建舍地点,每群饲养500只以内,每栋舍40~45 m2,密度控制在12只/m2,建舍地点要求地势干燥、坐北朝南、背风向阳、水电通畅,喂料管理方便,居放养区域中央,周围果园放养面积375~450只/hm2。鸡舍结构可就地打土墙、盖草房,室内墙壁刷白(石绵瓦房顶保证吊顶檐高不低于2 m),做到冬暖夏凉。室内地面铺垫锯末、杂草、谷壳等约5 cm厚,室内设置栖架,用8 cm直径圆木搭成阶梯式,安装6盏25 W白炽灯泡电灯,距地面1.5 m为宜,饮水安装自动饮水器3个。在鸡舍周边修建垫料堆置发酵池1个。鸡群活动范围的边界上,应埋设2.0~2.5 m高的铁丝网或尼龙网。根据鸡群大小和果园面积,适当搭一些油毡棚供仔鸡避雨和休息。棚的质量要求不高,只要能避雨、避暑、补饲、休息即可,这是必备设施,其对防止鸡群被暴雨淋打、烈日曝晒、意外惊动等非常重要,不可缺少。

2.3 加强饲养管理

牧草应用割草机或人工刈割后饲喂,不可将牧草直接抛撒在地上供鸡群自行采食,以免践踏污染牧草;严重的因部分牧草在鸡嗉囊或胃中成团,不能进入肠道排出,造成无法进食而消瘦死亡。应用网兜将牧草悬挂到一定高度,让鸡啄食,以保证饲喂安全和提高牧草的利用率。育雏阶段饲喂雏鸡全价饲料,60日龄后逐步过渡至自配饲料,建议配方为:开产前,玉米60.0%、豆粕18.0%、磷酸氢钙(骨粉)1.5%、石粉1.0%、多维及微量元素1.0%、麸皮18.2%、盐0.3%;开产后玉米65.0%、豆粕23.0%、磷酸氢钙(骨粉)1.5%、石粉7.0%、多维及微量元素1.0%、麸皮2.2%、盐0.3%。将果园用丝网隔开,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待一个小区的草、虫不足时再转移至另一个小区放牧。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能防止老鼠、黄鼠狼等对鸡群的侵害和带入传染性病菌,同时也有利于食物链的建立。

2.4 驱虫防疫

在野外生态环境中,鸡群采食蚯蚓、甲壳虫、蜗牛较多,最容易出现寄生虫病,特别是蛔虫病和绦虫病,一般在放养1个月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隔2~4周再进行第2次驱虫。应尽量选用对多种线虫、绦虫均有效的丙硫咪唑片剂,可在晚上鸡群回舍补料时,拌料饲喂,用量为20 mg/kg体重。翌日早晨要及时检查鸡粪,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翌日晚餐再驱虫1次。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疫苗接种。草鸡在果园林地饲养,抵抗力强,但鸡的活动范围广,传染性疾病防范难度较大。因此,防病免疫工作要求质量高,剂量足,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逐只予以免疫注射。7日龄,饮水接种新支二联苗1羽份/只;11~12日龄,饮水接种法氏囊疫苗1羽份/只;18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接种禽流感疫苗0.3~0.5 mL/只;21日龄,饮水接种法氏囊疫苗2羽份/只;26日龄饮水接种新支二联苗2羽份/只;45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接种禽流感疫苗0.5 mL/只;55~60日龄,饮水接种新、传、法氏囊疫苗2羽份/只;120日龄,肌肉注射接种新城疫I系+减蛋综合征+法氏囊疫苗1羽份/只;130日龄,肌肉注射接种禽流感灭活疫苗1羽份/只。以后每隔6个月注射新城疫I系1次,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及时了解当地疫情,如之前有其他传染疫病发生,应参照防疫要求,及时免疫。

3 果树栽培

果树行宽距离要适宜,种植牧草时,便于机械操作,节约人工。麻晓芬对浙江东南部丘陵山区柿子―草―鸡复合系统的研究表明,复合系统中柿子树干直径、株高、枝条数量相比裸地柿子园内柿树,分别增加23.81%、10.44%、25.88%。鸡能以柿子树虫为食,转化为肉蛋白,既减少了虫口量,还节约了农药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了农药的污染。因此,柿子―草―鸡系统产出更加绿色的柿子,系统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无法估量[4]。果树杀虫杀菌时,应尽量使用低毒高效或低浓度低毒的农药,施药时要分区作业,不让鸡接触到农药;施用农药的园区,要待农药毒性过后再进行放养。也可采用药物树孔注射法防治,以避免鸡群农药中毒。

4 结语

叶晓伟等通过连续2年的对比观测表明,梨―草―鸡生态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均较梨―草模式及裸地梨园模式显著提高,其中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是裸地梨园的2.18 倍。种植果树前期投入非常关键,选择一种合适的间作物对于缓解投入与经济效益低下的矛盾非常重要。养鸡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梨―草―鸡生态农业模式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防止土壤板结[5]。果园―牧草―草鸡生态种养模式前景广阔,在不同地区、不同果树品种,种植合适的牧草品种,适宜的载畜量,以达到效益最大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5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侯扶江,安渊.放牧和光照对林下栽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1(3):414-419.

[2] 张昌莲,彭祥伟,王阳铭.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家禽生态养殖[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1):76-77.

[3] 姚春艳,卢欣石,徐大伟,等.果林下6种牧草的光响应特性与地上生物量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69-73.

[4] 麻晓芬.丘陵山区柿子―草―鸡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173-174.

[5] 叶晓伟,张放方,志根.丘陵山区梨-草-鸡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2):70-72.

上一篇:黄淮平原秸秆资源及利用现状调查 下一篇:动物免疫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免疫系统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