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六步法”

时间:2022-08-07 07:10:16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六步法”

【摘要】本文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探讨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及操作路径,将繁琐的课题研究简化为“六步法”:选课题――报课题――说课题――做课题――写课题――评课题,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课题研究技术路径。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操作路径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期盼通过课题研究来找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笔者在多年的教研和科研管理工作中发现,很多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影响,走入了经典而又繁琐的道路。因此,笔者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做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及操作路径进行了实践探索,将繁琐的课题研究简化为“六步法”:选课题――报课题――说课题――做课题――写课题――评课题,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课题研究技术路径。

1 选课题――课题选择

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问题即课题,没有问题也就没有课题,没有问题也就无须研究。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从教育教学问题中选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中小学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亟待解决的典型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比如,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生作文的批改上花费了很大精力,但收效甚微。她经过深入反思认识到,原来在作文批改中将学生当成被动的教育对象,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她以作文批改为突破口,确立了《初中学生作文互批互改模式研究》这一课题。她改变了以前作文由教师批改的惯例,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小组内互批互改,然后老师再分好、中、差对全班作文进行简单批改,并选出三类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她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教师的工作量减轻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水平也提高了。

2 报课题――申报立项

选好题之后,就要填写课题申请书,向上级科研部门或学校教科室申报立项。课题申请书应根据填写说明逐项填写。其中,以“课题论证”部分的撰写最为重要。它要求研究者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研究的方法、途径、措施”等方面来阐述,语言要精炼清晰、简明扼要。在阐述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时,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罗列,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辨证的分析与评论,而且引述的文献应有所选择,最好是选择学术研究有影响力的近5-10年的同类研究成果。

3 说课题――课题开题

课题申报立项之后,就进入了开题阶段。本阶段的核心工作是研究者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的总体谋划,既可以保证明确的研究方向,又可以保证研究的有序进行,同时还利于课题的论证、评价和管理。由此可见,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者必须认真撰写。

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应回答:“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如何研究-研究的结果”等几个问题。研究方案的文字表述可以不拘一格,但主要内容可归结为课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期成果和研究保障等七个方面。其中,“课题依据”回答“为什么研究”的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回答“研究什么”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研究保障”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预期成果”回答“研究结果”的问题。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好之后,即可召开开题会,课题组作开题报告,介绍实施方案,听取专家、同行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调整研究方案,修改开题报告。

4 做课题――课题实施

课题实施是进行具体操作阶段,即把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主要是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研究,目的是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因此,我们倡导边研究、边总结、边辐射、边推广的滚动式发展的实施策略,可将课题实施阶段以学期为单位划分为几个小的研究阶段。每个阶段结束时都应总结和交流阶段研究成果,如发现有价值的成果就及时推广。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1 切实开展研究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和方法应丰富多样。如,课题主持人对课题进行具体分析,让所有研究人员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学习课题有关的教育理论;邀请专家进行科研方法培训;参加课题下达单位的培训活动等。

4.2 扎实开展研究活动。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应与教育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可通过课堂观摩、课外实践、教研活动、课题研讨会、阶段总结会等形式来提高研究效果,切忌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搞成两张皮。此外,在课题实施中期还应做好中期总结。中期总结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所收集到的研究资料、总结前期研究经验和初步成果、再次修改调整研究方案、听取各方意见,然后撰写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应包括课题情况介绍、工作进展情况、已经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后续研究思路和打算等内容。

4.3 认真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所谓研究资料是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能为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提供依据。研究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应贯穿研究的全过程。课题组要把所有课题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还应把所有与课题有关的过程性资料收集起来,然后进行归类整理。如结合课题研究开展一次了课例研讨活动,就应将本次活动的方案、教师的教学设计、同行的评议、专家的点评等收集起来。研究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四类:(1)课题申报立项资料(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立项的审批文件);(2)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实施计划、阶段小结、阶段性成果、研究工作的原始资料等);(3)课题结题资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调查报告、 结题评审申请书和结题评审意见等);(4)课题成果资料(发表刊物、获奖证书等文字材料和软盘、声像、图表、模型、器具、实物等非文字成果等)。

5 写课题――成果总结

课题成果总结就是把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述出来,是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反映课题研究的成效。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等。其中,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有比较统一的格式要求。

课题研究报告也称课题结题报告,它是结题工作的核心。为了保证课题成果的质量,在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时,撰写者必须注意科学性、创造性、规范性和可读性,应对原始材料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尽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研究报告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设计、主要措施、主要成果、主要问题等内容,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成果方面,详细介绍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是如何取得的,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

研究论文的撰写可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选择主题。中小学教师应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写作能力和积累的资料或实际工作经验,选择有价值而又力所能及的主题,尤其应当从一些小问题入手,还应给论文取一个好的题目,因为“题好一半文”;(2)草拟提纲。要认真构思论文的层次顺序,然后草拟好写作提纲;(3)完成初稿。初稿应根据提前准备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来撰写,可以一气呵成,也可以化整为零分题撰写;(4)修改定稿。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对初稿的修改主要应检查题目是否简洁醒目,材料与主题是否统一,各部分的表述是否鲜明有力等。研究论文要求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文字精简,篇幅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此外,研究成果形成后,还应根据成果的内容、形式、质量水平,及时进行宣传和推广,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论文应争取在有关杂志上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专著,要根据出版的条件和要求,争取出版发行;声像或器具等非文字成果,要争取评奖和投入教育教学中使用,从而使研究成果能够发挥更大效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6 评课题――结题评审

课题的结题评审,主要是专家组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中小学课题结题评审常用的形式有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专家组将从课题的选题意义、研究设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进行鉴定。若是通讯评审,课题组须提供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和研究成果材料等,尤其是要提供翔实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这是成果鉴定的最重要的依据。若是会议评审,那么课题组就直接向专家组汇报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并现场展示研究的过程资料和研究成果。

总之,经过“选课题――报课题――说课题――做课题――写课题――评课题”等六个环节,较好地简化了课题研究流程,为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操作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当然,我们总结的课题研究“六步法”,仍处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去思考、去研究、去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哉平.教师课题研究技术线路探索[J].基础教育,2010,5.

[2]刘永和.问题导入式“五步研究法”的架构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8,7.

[3] 万明春,朱福荣,龚春燕.校本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回归[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上一篇:引导幼儿参与区角活动 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下一篇:激发幼儿兴趣 享受阅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