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中医治疗探讨

时间:2022-08-07 03:07:19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中医治疗探讨

关键词: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2-0085-02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是以反复血栓、习惯性流产及血小板减少等为临床表现和抗心肌磷脂抗体(Anticardiofipin antibodies,ACA)、狼疮抗凝因子(Lupus antimagulant,LA)等抗磷脂抗体(APL)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综合征。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多数情况下AP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存,也有不与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的原发性APS,抗磷脂抗体与上述,临床症状关系密切,但其发病机制仍不详,与抗磷脂抗体相关的治疗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等,目前仍无最佳治疗方案。

1952年Conley和Hartmann首先发现2例SLE患者出现梅毒血清学试验假阳性(BFP--S丁S),并在患者血中检出循环抗凝物质,该物质可与凝血酶原复合物磷脂部分直接结合,后被命名为LA,1983年Harris又证实SLE患者中ACA的存在,这样,包括上述成分的APL已被逐渐发现,并进一步发现它们与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症、各种神经系统症状等许多临床表现密切相关。这类抗体及相关症状不仅频发于以SLE为代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且也见于一些非自身免疫疾病中。至1985年Harris等将APL及其相关症状统称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可大致分为4类,一是血栓形成:多见于深部静脉,如腋静脉,上、下腔静脉,肝及肾静脉,也见于冠状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血栓可致脑血管意外、外周动脉性坏疽、肺动脉高压及Addison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二是流产:胎盘血栓和梗塞致反复子宫内胎儿死亡,三是血小板减少:反复、急性或慢性血小板减少。四是少见症状:Coombs试验阳性(伴或不伴溶血性贫血),皮肤网状青斑、偏头痛、舞蹈病、横断性脊髓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慢性下肢溃疡、心脏膜损害、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等。

从中医角度看,本综合征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多发性血栓症,与中医血瘀证及络病的临床表现比较相近,因此从血瘀证及络病的角度去研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病机极可能是一个突破口;至于另外一个主要表现,其自然流产仍可根据辨证论治原则按中医的流产来进行治疗。考虑到本综合征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免疫性疾病的范畴,在利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前提下是可以大有可为的。已经有报道证实经过辨证论治服用中药后,抗心肌磷脂抗体可以降低直至转阴。近期研究表明该抗体在习惯性流产、早期流产和宫内死胎等疾病的病理、生理中均发挥着相当的作用,另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也证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过程中,抗磷脂抗体的出现是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在此,笔者试图从中医角度对本综合征的治疗进行一些探讨。

目前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笔者认为这并不妨碍中医应用自身优势对它进行诊治。

在与血栓有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孙维娜等观察了使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黄芪、丹参、野、夏枯草)后,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后凝血、抗凝及纤溶异常有积极的治疗作用;认为中药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机理,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及血糖水平,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有关。除上述指标外,作者还专门观察了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变化情况,发现治疗后患者该指标第20 d阳性率下降,与健康志愿者构成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临床观察到的情况,笔者觉得血栓类病情在应用中医药治疗时可能多涉及到4个证型:热毒炽盛证:壮热,面红气粗,斑疹红赤,肌肉红肿疼痛,烦躁口渴,甚则神昏抽搐,肝肾阴虚证:头晕耳鸣,脱发,口眼干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月经量少或闭经,或低热盗汗。脾肾阳虚证:面色咣白,面浮肢肿,胸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气滞血瘀证:红斑紫暗,肌肤甲错,肢端青紫,甲床暗黑,胸胁刺痛,心烦口苦,月经量少,有血块,舌暗瘀斑,已经有研究证实抗心磷脂抗体值在阳虚型证型时最高,阴虚型最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时不妨加以考虑,分别采用相应方剂药物进行治疗。

流产属祖国医学“胎漏”或“胎动不安”或“堕胎”或“小产”等的范畴,如果连续自然流产3次以上则称之为“滑胎”。其病因有多种,主要原因为肾虚冲任不固,不能摄精养胎,次为气血虚弱,不能滋养胎元,血热亦是原因之一,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所致流产看,发病因虚因热者多,其虚多为肾虚,其热多为血热、湿热。同时由于孕后血聚萌胎,肝木抑而不达,肝无所藏,若有情志不舒或如动怒,则相火易动,肾虚火动而致胎漏下血或堕胎,目前,国外治疗本病多采用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采用阿斯匹林、肝素治疗,但效果尚不理想,因此如何应用有效、安全的药物使其异常增高的自身免疫抗体――抗磷脂抗体转阴,从而使妊娠能顺利完成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主要课题。根据历代中医文献记载及“肾主生殖”的理论,中医多以补肾、养血、清热为治则。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医学中的“肾”与现代医学之机体生殖免疫有密切关系,补肾药可调节机体生殖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因此立法补肾清热化瘀。在治疗中可考虑采用续断、菟丝子、桑寄生、杜仲之类以补肾安胎,力争使免疫异常增高的磷脂抗体效价降低并逐渐转阴。黄芩、金银花、蒲公英之类以清热解毒安胎。同时结合本病发病、病理机制,最终以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加用当归活血化瘀,因为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故有和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上述药物应用后,血浆凝血时间延长,可使血栓减少,血栓增长速度减慢,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此外,当归尚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小板中5一羟色胺释放,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治疗以抗凝治疗为主,大多采用法华林、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尚无法谈及彻底根治。甚至需要考虑终生维持抗凝治疗,且不说这些药物长期使用带来的副作用,光增加的出血危险就可让人不寒而栗,如果中医药治疗能够在降低本病卒中发生率、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贡献一点微薄之力,使治疗和长期患病的不良预后最小化,就将是最令人感到欣慰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凯利,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65~1073

[2]梁鸣,抗磷脂抗体综合征[J工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7,24(2):86~89

[3]邱明娟,赵翠英治疗抗磷脂抗体阳性致先兆流产经验[J],吉林中医药,2004,24(11):9

[4]李琼,林佑武,赖慧红,等。活血化瘀法治疗妊娠丢失抗心磷脂抗体阳性38例临床观察口],中医杂志,2002,43(7):522

[5]孙维娜,李京,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凝血因素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1):14

[6]陈志伟,顾美华,系统性红斑狼疮“证”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10):19

上一篇:PPH手术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艾附暖宫汤加减治疗功能性不孕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