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是电灯泡

时间:2022-08-07 02:33:29

宝宝的降临,好像是扔了一颗炸弹到新任父母之间,让原本默契的两人关系,不得不在新生的三角关系中重新定位。新妈妈在这个时候,千万别让爸爸沦为家庭边缘人物,因为父亲绝对不是一个笨手笨脚、可有可无的电灯泡。

爸爸是妈妈和宝宝的保护者

小宝宝现在已经6个月,贺梅什么都要亲历亲为,不论是洗尿布,冲奶粉,还是喂奶,她都不放心先生做,觉得他一个大男人,粗手粗脚,就算丈夫在一旁看着干着急,她也不让丈夫插手,有时候甚至发脾气。

女人一怀孕就变得反应迟钝,丢东落西,犯一些被人嘲笑的低级错误。从某种角度看,是妈妈不自觉地把重心调整到自己的身体和肚子里的宝宝上。宝宝出生后,妈妈更是全心全意地照顾婴儿,而新手妈妈觉得自己比爸爸更有照顾小孩的经验或者能力的想法是一种错觉,依赖和信任丈夫是新手妈妈给自己的一层保护,让自己更能够专心地照顾宝宝。另外,自身感受到浓浓爱意的妈妈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宝宝。

宝宝的需要:保护妈妈和我

* 妈妈的全部心思都在宝宝身上,因此对于外界和自己会变得有些漠不关心。在这个时候,爸爸对于婴儿和妈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他可以弥补妈妈的失误,保护妈妈及婴儿。

*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承认,新生儿也需要和父亲建立同等的亲密依恋关系,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父亲进入产房,承担起部分“助产士”的责任。

* 母亲和新生婴儿离开医院回家后,父亲也同样需要承担一些照顾孩子的任务。

* 在这个阶段,父亲主要被看成是母亲的后备力量。

爸爸给宝宝更立体的爱

宝宝半岁了,丈夫被派往外地,胡嘉就完全承担了带孩子的责任。时间长了,她发现总有人说儿子乖得像小姑娘。她想,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显露男子汉气概。

等宝宝稍微大一点,原本只有吃喝拉撒等基本需求的他们变得有感情和思想了,他们对于父母的依赖不单纯是物质上的,也有着心理上的需求。如果宝宝只是感受到单一的一种情感,那么不论是他对自己或者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会不完整,或者说发展得很缓慢。

研究人员认为,到了第4个月,孩子们就会辨识父母亲的区别――尽管他们仍然更偏爱母亲。如果只实行“母系教育”,那么男孩子就很难以父亲为楷模去开始他男性生活之路;女孩子就很难了解男性如何生活,与女性有何不同。

宝宝的需要:原来男女是有区别

* 孩子从6个月开始,就对自己的性别有了意识,而幼儿阶段正是孩子心理性别形成的重要时期。

* 让孩子从小就开始体验男女两种社会基本构成的不同个性,这对孩子形成正常的性别角色,都是很有好处的。

* 对于男孩子和女孩子来说,父亲阳刚的气息和母亲温柔的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孩子对于来自父母双方的不同意识是十分敏感的,只有父母双方的共同关注和培育,孩子才能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也许你没意识到爸爸对幼儿的重要性

伦敦大学做过的一个调查表显示:

6岁之前都没有和父亲一起住的孩子,长大之后贫困的可能性比双亲家庭的孩子高5倍;

成长于单亲(母亲)家庭的女孩子比成长于双亲家庭的女孩子未婚先孕的几率高2.5倍,自杀率高53%;

没有父亲的男孩子离家出走的几率比同龄男孩高63%,服用的几率比同龄男孩高37%;

没有父亲的和有父亲的孩子相比,他们在高中的辍学率要高一倍,进监狱的几率要高一倍,情绪和行为问题是有父亲的孩子的近4倍。

爸爸让宝宝学会勇敢

晓楠的儿子已经快两岁了,非常好动,为了怕孩子磕着碰着,晓楠不让儿子离开自己的视线,甚至连老公带着儿子出去玩也不能让她放心,因为丈夫时常对孩子做出类似“举高高”的大动作,让她非常紧张。

妈妈不自觉地“霸占”宝宝的行为让宝宝失去了许多感受父爱的机会。但是一般来说妈妈都是和宝宝玩一些温和温馨的游戏,大部分时候,妈妈都不是积极地参与,而是照看宝宝不要有危险。心理学家指出: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子比起那些一星期内接触不到6小时者,人际关系更融洽,能从事的活动风格更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甚至冒险性,更富于男子汉气概。

宝宝的需要:学会冒险

* 孩子和父亲一起游戏,他们便会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进而对父亲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依恋,这种依恋能使儿童摆脱情绪上的失调和纷乱,弥补其社会性发展的不足。

* 作为父亲比母亲精力更充沛,更勇敢。能带孩子玩得更忘我、更开心、更过瘾。他们是游戏的发动者,会带着宝宝玩一些新奇刺激的游戏。

* 父亲对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父亲一般对外界事物较有兴趣,动手能力较强,这样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父亲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触觉、肢体运动游戏,给孩子以强烈的大动作身体活动刺激,对孩子身体发育及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爸爸让孩子脱离母亲

宝宝三四岁开始,就会跟爸爸抢妈妈了。这让林欣两口子觉得好惊讶,他经常视爸爸为天下第一大敌人,巴不得爸爸消失好让自己占取床上妈妈旁边的那个黄金位置。

英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D.W.Winnicott)说过:“这世上没有婴儿这一样东西。”人类的婴儿完全没有能力独立生存,所以,婴儿和妈妈是一个整体。当宝宝还小的时候,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亲密是必需的,当宝宝的生理被照料好之后,就需要爸爸来剪断宝宝和妈妈之间的纽带,让宝宝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让宝宝获得一次心理上的“诞生”,而不是延续着把妈妈当成自己的所有物的存在形式。

宝宝的需要:心理上的“诞生”

* 妈妈应该让爸爸成功地介入到她和宝宝中来。宝宝和爸爸之间从来都不应该是竞争关系。妈妈也从来都不应该在宝宝和爸爸之间作取舍。

* 如果妈妈帮助宝宝意识他与爸爸的关系,宝宝也会渐渐接受爸爸这个“第三者”的存在,喜欢他,崇拜他,把他当作自己成长的目标和榜样。

* 接受爸爸能够让宝宝接受妈妈还有除了自己以外的另一个世界,而在这之后,宝宝也更容易接受没有妈妈的世界。

* 如果妈妈自己眼中就没有爸爸,宝宝的眼中也就不会有爸爸。因此妈妈该让宝宝明白爸爸才是跟自己同住一个房间的人,或者在吃饭的时候,告诉宝宝这是爸爸喜欢吃的菜,向宝宝介绍爸爸的工作等等,帮助宝宝接受、了解和喜爱爸爸。

爸爸是孩子走出去的跳板

孙杨的宝宝今年3岁,开始上幼儿园了,可是每当孙杨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孩子就开始不停地哭闹,小手紧紧的拽住妈妈的裙子不放,这让孙杨常常不忍心,只好答应孩子晚上回家跟自己一起睡觉的要求。

在许多家庭中,虽然爸爸一直在形式上都陪伴在宝宝身边,但是却没有真正扮演起父亲的角色,没有让宝宝感觉他和妈妈一样可以信任和依赖。这不利于宝宝从心理上脱离妈妈的照顾,而变得自立。

宝宝的需要:独立的个体

* 妈妈总有离开宝宝的时候,为了让宝宝在这种时候不会太慌张和太没有安全感,那就应该让宝宝习惯接触这个“整体”以外的其他个体。

* 妈妈在孩子面前对爸爸显示出关心并不会冷落了孩子,反而能够让孩子跟爸爸建立良好的感情,开始逐渐脱离对母亲的过分依赖,接受其他人。

* 让宝宝习惯和喜爱跟妈妈以外的爸爸相处,也为以后妈妈重返社会,宝宝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 如果父亲在这个阶段缺席或者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孩子可能和母亲更贴心了,也就是说,孩子变得更加离不开母亲。过分依赖母亲会使孩子无法真正独立。

上一篇:眼外伤致眼肌损伤的13例治疗体会 下一篇:为爸妈体检“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