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动物、食品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8-07 02:31:06

构建动物、食品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专业性、通用性和灵活性原则,根据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动物、食品类专业群,以检测技术为主线开展了构建专业平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并通过思考,提出在教学环境职场化、教学项目模块化、教学过程一体化、课堂教师团队化等实施建议。

关键词 检测技术 专业群 平台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Builting Animal,

Food Professional Platform Curriculum

LU Xuyuan, XIANG Tianyong, LIU Rui, ZHANG Jianqun

(Jiax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xing, Zhejiang 314000)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professional platform for curriculum, proposed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platform for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he principles of versatility and flexibility, according to Jiax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animal and specialty foods group to carry out detection technology to build the main lin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platform course, and through reflection, made the suggestions in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the workplace, modular teaching program, teaching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such as classroom teachers, team-oriente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detection; specialty group; platform curriculum

1 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1.1 专业间相同知识与技能需求奠定了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基础

2009年,浙江省在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校建设的基础上,推出了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列入了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单位,其中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被列为省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根据重点专业建设要求,将学院的食品专业列为带动专业,与畜牧兽医专业一起构建了动物、食品类专业群。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相关专业均开展了人才需求调研、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过程中,对不同专业的实践专家提出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动物、食品类专业具有很多相同的能力要求,如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和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均有对微生物检测、重金属元素的检测、药物残留检测等要求。而这些相同的要求,在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中却出现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如在畜牧兽医与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中的《畜产品加工》与食品专业中的《食品工艺》中均有畜产品加工的教学内容,这些专业还有对化学知识与分析检测的相同要求,也有对微生物知识与检测的共同要求。

不同专业对相应知识与技能的共同要求,奠定了构建专业群平台课程体系的基础。

1.2 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要求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体系

在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院与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在学院设立了嘉兴市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分中心,学院高度重视分中心的建设,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建成了功能齐全,能够开出近200个检测项目的检测中心,该中心还于2010年列为嘉兴市重点建设实验室。

该中心的建设为学院动物与食品类专业提供了具有职场化环境的项目教学条件,保证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为开展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相同的教学项目分布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专业为相同的教学项目重复建设实训场地、重复购置实训设备,也会出现不同课程争着使用同一教学资源,导致了因重复建设而浪费学校有限的财力资源,或者因为实训项目安排上的冲突无法开出应该开出的实训项目,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不良的影响。

在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的前提条件下,就需要一个与各相关专业教学相适宜的专业平台课程体系,将相同的教学项目整合到相同的课程中,有利于统筹学校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项目的实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3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要求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体系

现代高职教育要求专业课程教学实施 “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课程教学改革,每一门高职专业课程通常是由若干个教学项目所组成。由于专业不同,相同的教学项目则被组合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导致了不同专业教授相同教学项目教师也分布在不同的专业教研室中,从而出现同一专业的同一专业课程教师数量很少,有的课程仅1~2名教师,甚至出现两门课程仅1名专业教师的情况,这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带来了困难。将不同专业相同的教学项目梳理整合成专业平台课程,可以组建起人员数量较多、结构比较合理的课程教学团队,为开展教学研究、实施课程改革以及开展科技与社会服务提供保证。

2 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原则

2.1 专业性原则

专业平台课程以专业课程中真正实施的教学项目为单元,并非是只要是相同的教学项目就整合到专业平台课程中来。对于公共性的非专业性的教学项目可以作为公共选修课程或者素质拓展课程中来实施教学。

2.2 通用性原则

专业平台课程的教学项目应为专业群中各专业共有的教学项目,在对不同专业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归纳,整合成由相同类型教学项目组成的专业平台课程,如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和食品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中均有对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要求,可以将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动物性食品卫生检测作为专业群的平台课程,将三个专业中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专兼职教师组建成为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

2.3 灵活性原则

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有时往往因为专业跨度的问题,加大了教学项目整合的难度。因此,可以根据教学项目所面向的专业跨度,开发出适合不同专业跨度的专业平台课程。如我校的大多涉农类专业均有对化学知识的分析技能的要求,应根据各专业对化学知识的分析技术的具体要求,将相应的教学项目整合成能适用涉农专业学生使用的基础应用化学,该课程不但适用于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和食品类专业,同时也适应于我校的环境保护与治理专业和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学生。而对于专业跨度较小的教学项目,可以在缩小专业群范围的前提下来开发出小范围的专业平台课程,如畜牧兽医与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相同教学项目较多,可以进行更大程度的整合,开发出适合两个专业均可实施的专业平台课程。

3 突出检测技术,整合平台课程

动物、食品类专业所涉及的检测项目很多,但经过梳理归纳后,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以检测对象为项目整合的课程,如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该课程是以动物性食品为检测对象,对同一检测对象一般会检测多项指标,所以教学项目选择上不是以检测指标为单位,而是以不同产品为单位进行整合。

(2)以具体检测技术为项目整合的课程,如微生物检验技术,以培养基制作、细菌接种、分离培养、鉴定等具体的检验技术为教学项目,整合成能适合动物类、食品类以及环保类专业所适用的平台课程。

(3)以检测指标为项目整合的平台课程,如药残检测,以动物性食品及其他食品中有害物质含量(残留)这一指标作为教学项目,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动物饲养过程中的非法添加物(瘦肉精、激素、抗生素)、某些重金属元素、植物源食品农药残留以及动物源食品因采食有农药残留的饲料而在动物体内富集的农药等。

4 构建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实践

4.1 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学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合理的以通识素质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素质拓展课所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本文所指的专业平台课程仅为其中的专业技术课和专业选修课,不包括通识素质课与素质拓展课程。

4.2 动物、食品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

以检测技术为主线的专业平台课程主要包括:适用于本校涉农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适用于动物、食品类专业的微生物物检测技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药残检测,适用于环保与食品专业的平台课程仪器分析;除此以外,也包括非以检测技术为主线的平台课程如畜产品加工等。

5 对实施过程的思考

5.1 教学环境职场化

由于检测项目和检测指标的确定性和检测产品的不确定性,如同样是检测细菌总数这一指标,但检测的产品可以是豆制品,也可以是奶制品,还可以是肉制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企业送检样品,不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进行操作,当然也可以再用别的产品进行重复操作,这样也会提高学生对项目实施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5.2 教学项目模块化

虽然在整合平台课程的过程中选择了各专业通用的教学项目,但在具体实施中实际教学计划课时数所适当增加教学项目数量,可以在具体的实施学期初制订学期授课计划过程中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实施教学,这也体现了专业平台课程的灵活性原则。通过近年的实践与探索,可以按原课时的基础上增加10~15%的教学项目,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选择的余地。

5.3 教学过程一体化

以检测技术为主线的专业平台课程为纯技术类课程,教学过程宜在具有真实环境的实训室中实施教学。本文所列的平台课程均在学校的检测分中心实施,教学中以具体项目为导向,以具体工作过程为载体,实施“学、做”一体教学方法。

5.4 课堂教师团队化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可以采用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项目。比如,按35人的班级规模,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分别分为7个项目,每个项目5个人。这样可以满足每一个学生能独立操作完成任务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实训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之相适应的就是每个项目都必须有指导教师参与,是以有具体的检测任务、有一支能满足教学需要的专兼结合的课堂教学师资团队为条件的。

课程教学采取分批轮岗授课的方式。所有教学内容可分若干批次,每批次中学生原则上分布到所有项目,每个项目中具体检测任务可以是一项(耗时长的检测任务),也可以是几项(时间短的检测任务),但原则上每批次相同的学生只在一个技术大类(项目)内安排,所有学生完成一批实训任务的时间大致相近。同时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由课程负责人协调各项目库的主讲教师,统筹实训批次及每批次教学任务的分配及时间安排。各项目库主讲教师负责本项目库中各项教学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并参与实验室管理和建设。

上一篇:“工程热力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