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时间:2022-08-07 02:24:52

如何建构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课堂 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75-01

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共同追求,它是充满着人文关怀、高效低耗、师生完美配合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简洁

简洁不等同于简单,而是深刻、精细的升华。简洁的数学课堂是简明扼要的,能使复杂的学习过程变得简单明了;简洁的数学课堂是充满智慧活力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简洁的数学课堂是返璞归真的,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精彩本色。

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精选教学内容、预设简洁流畅的教学过程,通过简单明了的问题情境及简练着实的教学语言,让数学的学习过程变得简单、具体,让学生主动地理解数学本质。

在讲解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习题时,曾遇到过这样一道提高性的填空题:建筑工地运来一批建筑材料,水泥与黄沙的吨数比是2∶3,黄沙与石子的吨数比也是2∶3,那么水泥与石子的吨数比是( )∶(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较多的人都给出2:3这个错误答案。讲解练习时,我出示这样几组简洁的问题,引导学生往深层去思考:1.两组条件中都有哪个量?2. 第一组条件中黄沙的吨数是几份?第二组条件中黄沙的吨数是几份?说明什么?3. 水泥与石子的吨数可以直接用2∶3表示吗?为什么?现在能想到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了吗?通过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掌握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中间量,从而发现中间量在两个条件中的份数不统一,说明两个条件中“每份的吨数不统一”这个本质的矛盾,继而探索出利用公倍数的知识先统一中间量黄沙的份数为6份,以达到统一两组条件中每份所表示的重量,再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分别得到水泥4份,石子9份,最终结果是水泥与石子的吨数比是4∶9。

以上案例中,教师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去繁化简,用问题去引导学生发现中间量及两组条件中每份所表示的吨数不相同,切中问题要害,凸显解题路线。

二、循序

数学学科严谨的递进性,决定了教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任何一节课的预设都应该以学生的学情为起点,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及知识储备基础。实践证明,教学时若能充分尊重并了解学生,着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原来知识体系中探索并升华,会收到令人欣喜的教学效果。

如在六年级数学“百分数与小数改写”的教学中,我按照教材列举的方法,通过分数这一桥梁,分析并总结改写过程中去百分号与加百分号的变化规律。随后,我要求学生们从其他知识角度分析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改写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热情地进行讨论。有学生指出,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可直接用分子除以分母100,计算非常简单;更有一组的学生完整系统地总结了一套看似比课本中还要简便的方法,他们说:“小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100,就可以改写成百分数,同样,百分数的分母是100,分子分母同时除以100就可以改写成小数了。”学生们有理有据的分析让我欣喜,我不禁感叹:教师如若轻视学生的知识经验,低估学生潜能,那就是人为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三、适度

现今的数学课堂中教学气氛都较活跃,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张扬,但在这自主热闹的背后,却折射出一些浮躁。我们要让数学课堂真正达到高效且具活力的,还应做到适度。

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跷跷板对大家并不陌生,能说说玩跷跷板时的场景吗?利用跷跷板这样的现象,科学家们设计了天平,我们就来玩玩跷跷板的游戏。首先在天平的左边放50克的砝码,右边放100克的,天平怎么样了?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刚才的现象吗?学生思考交流后出示:50<100。如果在左边加上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会怎样?可以用什么式子来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50+20<100。现在将20克的砝码换成x克的,天平正好平衡,能列出相关的式子吗?(50+x=100)。这时教师提问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在学生列举相关算式后,要求他们观察这些式子,看能否给它们分类。这样的设计将学和练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及时的巩固中,理解并概括出方程的意义。

总之,有效的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边实践边反思,积极去追寻扎实、和谐、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 责编 罗永模)

上一篇:深入探究教材 培养学生思维 下一篇:让错误资源点亮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