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入 奏响语文有效课堂的序曲

时间:2022-08-07 02:00:48

精彩导入 奏响语文有效课堂的序曲

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消除心理杂念和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使整个语文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之以趣

1.故事激趣。强烈的好奇心是初中学生的共同特征,他们反感教师的空洞说教。如教学《晏子使楚》时,有位教师用歌德的故事导入:“在我们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德国著名的大文学家歌德的故事。一次,歌德和一位尖刻的批评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你们知道歌德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回答)可见巧妙的语言能让人转败为胜,由被动走向主动。今天,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请大家仔细品味晏子过人的智慧、犀利的语言。”听完这个故事导入,学生也对课文中晏子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种积极的情绪必将促使学生对本文展开积极而深入的学习,从而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2.悬念引趣。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堂伊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叫三声夸克》这篇文章时,首先拿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里面是什么,在学生众说纷纭中教师打开盒子,结果里面还是个盒子,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很想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在这种积极探究的情绪中展开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效率明显提高。

二、动之以情

1.图片动情。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考虑到对于在小镇中生活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根本就没见过紫藤萝,必定会影响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于是,我在上课前首先展示了一组各种角度拍摄的紫藤萝花图片。当那深深浅浅的紫,那美丽的充满生命力的藤呈现在学生们面前时,他们在震撼的同时也真正明白了何以叫“紫藤萝瀑布”。这样的导入既促使学生带着对紫藤萝浓烈的喜爱之情去探究文本,也为更完满地达成本课目标作了一个铺垫。

2.音乐融情。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美好情感。在教学《父母的心》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韩红演唱的《天亮了》,同时满含深情地讲述了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当著名歌手韩红饱含深情的歌声在耳畔响起时,师生们的心都被深深打动了,大家都沉浸在一种被伟大的父母之爱感动却又被淡淡的忧伤所感染的复杂的情绪之中。这就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顺畅地进入川端康成的充满“浓浓的爱,淡淡的忧伤”的作品《父母的心》中。

三、晓之以理

1.名言明理。青少年对名人都极为崇拜,名人在他们的心目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光环效应。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利用这种心理,根据授课的主旨,选择针对性较强的名人名言作为导入语,可以产生使人惊警、扣人心弦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以荷兰画家凡·高的名言“情感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导入,学生齐读名言后,教师深情叙述:“同学们,我们从凡·高的这句名言中可以读出一个‘情’字。确实,亲情、友情、爱情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三大情感,拥有了它们,人间便充满了温暖。特别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更是人们的第一情。”学生带着对凡·高名言的思索进入课堂学习,也对本课的主旨有了初步的了解。

2.释题悟理。在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以释题来导入新课,开门见山,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或掌握学习语文的一些方法。例如教学《幼时记趣》这课时,有位教师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幼”是什么意思?(生答“小”)教师引导:这种翻译方法叫“换”,就是把文言字词换成同义的现代汉语;“时”怎么翻译?(生答“时候”)教师引导:这种翻译方法叫“增”,因为古汉语常用单音节字,而现代汉语常用双音节字,所以有许多文言字词可以用组词的方法增加一个字来进行解释;“记”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翻译成“记录”,那“趣”呢?(生答“有趣”)教师引导:那两个字连起来就是“记录有趣”,讲得通吗?学生立即纠正应该是“有趣的事情”,教师及时解释,这是一种特殊的文言现象——词类活用。通过这段导入,学生带着能学好文言文的自信,带着初步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愉快地踏上了文言文学习的旅程。

精彩的课堂导入,是开启新课的钥匙,使学生顺畅地登堂入室;精彩的课堂导入,是承前启后的桥梁,使学生轻松地循“故”而知新;精彩的课堂导入,是奏响优美乐章的序曲,使学生愉快地感受到整个乐章的基本旋律。

上一篇:中学语文新课改实践中的反思 下一篇: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五舍五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