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冻害相关性状与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

时间:2022-08-07 12:01:00

小麦冻害相关性状与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

摘要:综述了小麦冻害与环境因素、小麦的抗冻能力以及小麦的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之间的定量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小麦冻害的理论研究和减灾生产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麦;冻害;性状;环境因子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01

冬小麦是抗寒性较强的越冬作物,但由于冬季气温的变化无常,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的不当,经常发生冻害死苗。冻害的轻重,一方面取决于植株本身抗寒力的强弱,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越冬条件的严酷程度。外界条件也能影响植株的抗寒力。为了深入认识小麦冻害的机理,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对小麦的抗冻能力和其他性状,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化分析。

1 影响小麦冻害的各环境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郑大玮等[1]根据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表土层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随深度的变化都非常接近于对数曲线。除阴天、积雪和大风天外,用下式模拟不同土层的最低温度(Tmin)随深度(z)变化的关系,相关系数都可达0.99以上。

反之也可以通过定期观测地面和某一深度的最高和最低温度来求出b值。

秦志生等[2]研究了小麦越冬期及早春季节分蘖节深度的最低土温及当日的最低气温的变化,发现分蘖节深度的最低土温的变化趋势与最低气温相一致,并且处于干土层内的分蘖节周围的土温大都低于最低气温值,而土壤含水率较大的对照大田中的分蘖节周围的土温均高于最低气温,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浅层土壤水分状况对小麦安全越冬的重要影响。由于分蘖节深度的最低土温和最低气温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笔者建立了分蘖节深度最低土温(Tt)和最低气温(T1)之间的关系式:

4小结

以上介绍的数量关系式,使人们对小麦冻害机理和抗冻性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入和精确,在小麦低温冻害的理论研究和栽培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这些结果也难免存在着各种缺陷和不足,如很多方程式是某些特定条件下的统计结果,其中的一些参数生物学意义并不明确。它们只是反映了小麦冻害的个别因素或性状之间的关系,或是对冻害过程进行粗略描述的经验方程和初级数学模式,因而限制它们的使用范围和科学价值。将来,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如模糊数学原理、灰色关联分析、优选运筹方法,以及其他各种生长发育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将会使小麦冻害综合模式的建立成为可能,使小麦冻害机理和防御措施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大玮,雷呜,马和林.沟播小麦防冻保苗生态效应的探讨[J].中国农业气象,1984(1):31-36.

[2] 秦志生,卢志光,郑大玮.喷灌麦田越冬水热状况及旱冻灾害防御途径的研究[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8,19(2):45-54.

[3] 尚松浩,雷志栋,杨诗秀.冬季田间水热状况的数值模拟[J].灌溉排水, 1997,16(3):12-17.

[4] 龚绍先,张林,顾煜时.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模拟研究[J].气象,1982(11):30-32.

[5] 郑维.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数学模式[J].农业气象,1981(3):44.

[6] 郝志新,李艳旗,陶向新.辽宁省种植冬麦的农业气候指标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30(6):598-601.

[7] 冯玉香,何维勋,饶敏杰,等.冬小麦拔节后霜冻害与叶温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0,26(6):707-712.

[8] 邓根云,郑大玮.小麦分蘖与积温的关系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J].植物学报,1975,17(3):222-230.

[9] 郑大玮.北京地区冬小麦冻害及防御对策[J].北京农业科技,1982(5):7-14.

[10] 郑维,王佩芝,朱明大.小麦越冬冻害的后效及分级[J].新疆气象,1989(7):29-34.

上一篇:杂交水稻甬优12病虫害发生特点研究初报 下一篇:哈佛人其实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