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译性与语言的杂化

时间:2022-08-07 10:06:38

不可译性与语言的杂化

摘要:由于不译和部分不译的原因,很多民族的固有文化都曾经出现过与外族文化大融合的现象,它们都充分说明,文化的交汇必然伴随着语言的接触和交融。在此,笔者仅从不可译性的整个范畴中切分出几种翻译策略:完全的音译,音译附加汉语语素,半音半意,英文字母缩写形式或单词,英文字母附加汉字,音意兼顾,举几个译界同仁并非陌生的例子,借以说明这种语言,社会,文化交互作用的三位一体的视觉对于解决翻译理论与实践问题的重要性,说明任何一种翻译理论见解或实践方法都有其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关键词:不可译性 汉英混杂 文化大融合的现象

一、不可译性问题

为什么翻译中出现不可译的情况?我们知道,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而且还是对客观现实的独特反映和记录。任何一种语言文字都是使用该语言文字的人们在他们居住的区域内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身和改造自身的产物。人们居住的区域不同,世界上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字。但是,居住在不同区域的人们可以观察到相同的自然现象,就像日出日落,月缺越远,达雷闪电,刮风下雨等,接触到相同的事物,如,水,火,泥土,树木,花草,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等,有同样的需要,如,吃饭,穿衣,劳动,娱乐等,产生同样的感情,如,喜,怒,哀,乐等。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又有着共同的客观规律,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这种自然界的共性和人类社会的共性造成了个各种语言文字的可理解性。语言文字的这一特征是翻译中可译性的客观基础。然而,不同区域的自然和地理环境同中有异,各有自己的特点,不同民族的社会发展阶段先后不一,表现形式迥异。这些差异又形成了语言文字方面的不可理解性。这就是翻译中不可译性形成的客观原因。

不可译性分为两种:绝对的不可译性和相对的不可译性。绝对的不可译性是语言文字本身,这是不言而喻的。翻译当中同一层结构可以体现在不同的表层结构中。因此,一种语言文字本身不可译,并不等于该语言文字表现的深层结构不能用另一种语言文字来体现。恰恰相反,同一思想,同一内容,即可以用同一语言文字的不同话语局势表达,也可用不同的语言文字来表述。但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形式本身却不能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形式。翻译中的绝对不可译性正式与这一点有关。也就是说,翻译中的绝对不可译现象一般都是与语言文字形式相关的一些现象。它们是::

1. 语言文字本身成为叙述的对象,在科学著作如语法书中,语言文字本身(语音,字形,词,句等)成为描述的对象。在这类情况下,人们是不可能将它翻译出来的。例如:重音前的[o] 发[Λ] 音,无法用汉语表达,只能照录。

2.与语言文字的形式特点有关的不可译现象。这类现象大多是利用语言文字的形式特点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属于这类现象的有韵,尤其是头韵,文字游戏和一些实用意义等。

相对的不可译性:某些语言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不可译的,而在另外的条件下是可译的。这类不可译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语言是客观现象的反应,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所独有的十五。各国语言中反映该国她俄有事物的词语,往往使译者找不到与之对等的译语词。这类词语在最初引入时,译者往往要加注,否则读者不理解。在这个阶段,它们是不可译的,而且同一个词可能出现几种译名。

二、“不译”中的拼音音译策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通过“不译”的各种手段翻译过来的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概括起来,汉语对通过“不译”的各种手段翻译过来的词所采用的翻译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完全的音译: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通过“不译”的各种手段翻译过来的词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如:酷 (cool)、迪斯科 (disco)、欧佩克 (OPEC)等。

2.半音半意: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复合通过“不译”的各种手段翻译过来的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前半部分采用音译,后部分采用意译,如:呼拉圈 (hula-hoop)、因特网 (internet)等。另外一种是前半部分采用意译,后半部分采用音译,如:文化休克 (culture shock)、水上芭蕾 (water ballet)等。

3.音译附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双音节译词加汉语语素的借词使用最多:一类为音译语素加汉语语素,如:嘉年华会 (carnival 会)、高尔夫球 (golf 球)等。另一类为汉语语素加音译语素,如:打的 (打 taxi)、小巴 (小 bus)、中巴 (中 bus)等。其中音译语素有的代表一个英语单词,有的代表部分语素。汉语语素有的是词根语素,有的是词缀语素。

4、音意兼顾:即选用接近通过“不译”的各种手段翻译过来的词词义的汉字进行转写。汉语同音字多,为译名用字的筛选提供了方便。或者是部分或者是全部音意兼顾。如:施乐 (Xerox)、香波 (shampoo)、味美思 (vercuth)等。

5.英文字母附加汉字:CT检查、BP机、T恤衫、IC卡、PHS电话机、SOS儿童村等。

6.英文字母缩写形式或单词:CD、VCD、DVD、DOS、TV、MTV、PC、BOT、CD-ROM等。

三、结论综上所述,尽管通过“不译”的各种手段翻译过来的词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冲击,但汉语并未像某些语言学家担心的“欧化” ,“异化”,也就是说所谓的“杂化”,相反,通过“不译”的各种手段翻译过来的词的进入扩充了汉语的词汇量,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文字系统和其悠久历史,不会轻易地被任何通过“不译”的各种手段翻译过来的词所替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汉语也必将受到世界更广泛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施锦芳、郑军荣、毛怡:《试论翻译中的不可译性》,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米晓媛、金婷婷:《英汉文化差异及不可译性》,通化学院学报

[3]毛发生:《论不可译性》,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4]Susan Bassenett:《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高尚志趣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培养学生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