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8-07 09:47:02

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从外语教学的层面上看,教授一种语言和传播一种文化是同时进行的。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讨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过程应该是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前提下,培养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高职高专外语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潜移默化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涵义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是指因文化感知能力和符号系统明显不同而足以改变交际结果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例如,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其中包括人的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活动创新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我们所从事的外语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和语言文化能力的培养,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要实现外语教育为一种对学生素质的教育,把外语教学过程改变为对外语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过程,真正使外语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领域。

2.有利于克服交际中的文化错误,跨越文化障碍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加强文化背景的熏陶,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外语进行社交的能力。在交际障碍中,文化错误较之语言错误,性质更加严重,更加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它很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和尴尬。只有培养了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后(在地位、角色、态度、目的、观念、礼节习俗等方面),才可能有效地克服交际中的文化错误,跨越文化障碍。

3.提高听、说、读、写、译等水平的途径

学习外语的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熟知异国文化的情况,才能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准确地表情达意,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三、影响文化学习的因素

1.文化差异

人类文化具有普遍性,任何文化都包括主观文化(规范、价值观、世界观)和客观文化(习俗、科技、生活方式),表明人类共同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但是这些文化范畴的具体表现却因群体和环境不同而不同,这就是文化差异。世界文化包括两大体系: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每一个体系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特殊概念,有自己的特殊问题,有自己的特殊见解。从人类的整个发展史看,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个诞生、成长、繁荣、衰退和消逝的过程。文化差异是导致国家、民族、群体等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学习和文化交流的动因和基础。文化差异对文化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差异的大小上。一般认为差异越大,文化学习就越艰难;相反,如果本族文化和目的文化越近似,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中国学生学习美国文化自然比欧洲学生学习美国文化要困难一些,因为东方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远远大于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2.学习环境

文化学习环境可以指学习者目前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也可以指他们接受教育的学校和课堂小环境,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我们通常将英语教学分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ESL)是在目的语言、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英语学习,学习者除了课堂英语学习之外,还有很多接触目的语言和文化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侵入式的语言和文化学习模式。而英语作为外语教学(EFL)的学习者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接触目的语言和文化的机会远远少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ESL)的学生。这两种社会环境对文化学习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语言和文化输入(language and culture input)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文化学习。文化学习不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求学习者从情感上习惯、接受文化差异,要愿意从目的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去理解目的文化行为。从行为上来说,要能够调整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行为,灵活有效地与目的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人们进行交际。

3.学习时间

正如何时开始学习外语会给外语学习带来影响一样,文化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受到学习者年龄的影响。众所周知,本族文化习得,即社会化过程,是从小孩一出生就开始,到青春期基本结束。这个阶段对于本民族文化和母语的学习非常重要,错过这个关键时期,离开必要的社会环境,社会化过程就非常困难。

四、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由于地处不同的地域造就了全世界多姿多彩的文化和习俗,这就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人向来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则要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称呼语、感谢和答谢、赞美、隐私、打招呼、节日、词汇的文化内涵,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等等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因素的导入,重视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2.研究词汇和习语的文化背景语言中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的部分是词汇和习语,它们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外延。植根于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英语和汉语词汇和习语有着截然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色彩。所以研究词汇和习语从一个侧面明显地反映出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的差异,所以研究词汇和习语的文化背景,并将他们进行比较,就会对本族文化和异国文化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例如,(1)英语的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是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meetone’sWaterloo(一败涂地)等。(2)在汉语中常用“铁饭碗”来比喻职业的稳定性,“做东”表示做这件事的主人。对于英美国家的读者来说就很难领略其中的含义。

3.利用课外英语资源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1)英语剧表演

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只在课堂上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是及其丰富和多样化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角度地感受到英语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尝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表演英语剧。英语剧表演是学生获取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话剧社,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让学生在表演中、在英语故事的情节里领略博大精深的异国文化,同时锻炼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2)英语文化课题研究和讨论

学习外语语言最好在一定的语境和氛围下进行,英语角是众所周知的训练外语口语的经典模式之一,我们教师可指导学生创立班级英语角,创设适合于学生感受英语语境和接受英语文化熏陶的气氛,鼓励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专门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话题,也可让学生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这里,学生能够自由地相互交际、大胆地进行实践、切实地感受英语文化气息、有效地培养英语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一个异国文化交际园地,让对英语感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建立每天发言制度,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编写发言稿进行交流。持续地参加此类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3)充分利用西方的电影、电视、书籍、音乐等文化元素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通过观看外国电影,电视剧和类似的影像资料,可以形象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国多元的文化习俗。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成功地再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例如,通过影片《乱世佳人》我们就可以了解美国内战时期的历史和南方种植园经济的解体以及黑人奴隶的解放运动;通过观看《辛德勒名单》,我们可以了解二战时期纳粹人屠杀犹太人的血腥历史和犹太人的悲惨命运;通过观看《长征》,我们重温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红军长征的壮丽历史画卷。通过观看《安妮日记》,我们可以了解1942年~1944年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爪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这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高职高专的培养重心是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多方面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障碍和交际失败,使语言获得更大的实用价值。“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是文化素质的整体的培养,而不是纯语言的训练或交际技能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文化差异,并在适当的场合正确地使用。

参考文献:

[1]方文惠.英汉对比语言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2]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2004,(2).

[3]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外国语,2004,(3).

上一篇:浅谈镜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基于Pro/E的渐开线圆柱齿轮三维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