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搞好化学教学

时间:2022-08-07 07:14:37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搞好化学教学

摘 要:“减负增效”出路在哪里?关键是向45分钟要效益。着眼点应放在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上。“禁补令”后教育教学阵地应该前移,前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指导上去。

关键词:减负 增效 高效课堂

新学期,省政府转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其中关于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作业量和晚自习等的有关规定,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在教育界内更是引起极大的反响。针对这些反响,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快乐学习,减负增效”这一承诺。那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做到“减负增效”,真正地提高化学教学水平,笔者根据多年经验,适时地做了一些探索。

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颇有兴趣,尤其对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等基本理论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可能有的学生兴趣会逐渐消失。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讨论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祖国的发展、建设的密切联系,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成立兴趣小组,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做“烧不焦的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初中生学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二、加强学生自觉性的培养,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师是外因,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是内因。自主学习应是主动的、积极的,要教会学生,懂得学习是自己应做的,能否学好,终归要靠自身的努力,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谁都渴望能获得帮助,谁都希望有人能让自己逃避严厉的风雨――而且,也确实会有一两次这样短暂的时刻。但是,有谁会长久地站在你的身边呢?除了自己,你别无他物。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你得为自己负责。怎么为自己负责?正视现实,努力进取。

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养成良好的阅读预习习惯,做到“能学、会学、善学”。“禁补”之后,自学能力就尤为重要。古人云:“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增强。

三、功在课前,效在课堂

当前,作业如山,题海茫茫,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种“应试教育”给教育带来很大的危害,给师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减负增效”出路在哪里?

加强备课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施高效课堂。

“减负增效”,关键是上好课,向45分钟要效益。可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师的工作重心本末倒置。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批改、辅导和应付频繁的考试上,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认真备课。备课时间少,不充分,就易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挽救损失,教师就要多留作业,频繁考试和课外辅导去弥补。这样学生由课堂欠下的“债”要到课外去补还。无形之中就加重了课业负担。而教师也陷入出题、阅卷、辅导的泥坑,难以自拔。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落实”减负增效”,着眼点就应放在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上。设计时应该抓住基础,精选好题,层层推进,对于概念的讲解要到位,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是关键。减时不减效,就要聚焦课堂,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思考,课堂上有足够的训练,并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要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规律,在教师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在有限的时间内,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禁补令”后有很多教师反映课时不够。课时不够怎么办?很多人想到的是搞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应该追求的,但是,高效课堂不仅仅在于课堂教学本身。仅仅关注教室内师生的教学活动,课堂能走向真正的高效吗?教师的课内“高效追求”,与学生课外学习没有关系吗?课外时间学生干什么去了?课时不够?就是因为我们切断了课内和课外的联系,过去,许多学校采用的是一种颠倒了的教学时间配置。上课不停地讲,不明白的、讲不完的,课下做作业补充;大量的作业挤占了学生节假日、双休日的时间。其实,“禁补令”后教育教学阵地应该前移,前移到节假日、双休日;前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指导上去。我这里的所说的教师“教学阵地前移”,不是让老师去抢占学生的节假日、双休日、晚自习时间去上课,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通过课外自主学习为课内作准备。

“新规”实施后问题是老师有没有本事让孩子学习更主动,让孩子的学习方式更多样,效率更高?光盯着课内高效课堂,而不解决学生的知识储备、知识视野的丰富,哪来的课堂思维的活跃?所以,这些都是规范办学行为、“禁补”“严控”之后带来的新的矛盾、新的挑战。课前预习多,课堂效率高,课堂才有针对性。课堂上,师生的教学时间可以大量地用于交流和探究、生成新的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整心态,产生学习的激情。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能主动的学习,全面发展成为有用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邱集中学

上一篇:音乐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下一篇: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