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协调关系

时间:2022-08-07 06:49:40

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协调关系

[摘要] 在医院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协调管理、操作、设计三方面的关系,操作者提供工作建议,设计者考虑技术可行性,管理者根据操作要求、管理需要、技术难度协调各方,设计新工作流程,完成系统开发。

[关键词] 医院;信息管理;协调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121-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院同样面临信息时代的挑战[1]。医院信息管理中,因为管理者、操作者、设计者所处的位置不同,与计算机的关系也各有不同:管理者希望把政策和制度“固化”在系统中,交由数字化平台强制执行;操作者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操作,遵循程序的规则,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差错,规范医疗行为;设计者如何设计计算机程序实现管理的目的、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在已有系统的基础上持续发展,适应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需要。如何从总体出发,兼顾各自所处位置的问题,协调好各方关系,减少分歧,对信息建设很重要。

1 管理者从全局调研以往手工流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研究设计新的工作流程

管理者在听取意见时,应该先仔细考虑操作者的意见,再考虑设计者的意见。因为操作者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遇到过各种问题,他们的意见对新流程的设计十分重要;但操作者只从自身工作出发,仅从整个流程的一个点来考虑程序的设置,往往希望减少工作量。而在信息系统中,实际上往往是工作流程靠后的环节,比如统计、汇总、二次录入等工作才能减少工作量,处于工作流程最开始的信息采集环节,工作量往往是增加了。所以在设计新工作流程时,某个工作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必须从整体上考虑,比如该岗位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的位置、上下环节间的关系、面对的服务对象、输入数据的重要性、完成操作的难度、配置的人员数等。在考虑设计者的意见时,由于设计者通常是从软件实现难度来考虑,某些工作可能手工操作很简单,但用计算机实现就十分复杂,需要对原有程序基础进行大改造,设计者当然希望能降低程序的复杂程度,减少对数据基础的影响。管理者不能只因为实现困难就放弃实现,须考虑用计算机实现该操作的实效,比如实现该软件操作后操作员的工作量是增加或减少,是否有实现必要,是否能选择其他方式实现,用计算机实现是否比用制度的管理更有效,是否能提高效率,是否能减少差错等等。在设计新工作流程时,如果两个环节间由于工作量、责任、程序实现难度等问题产生矛盾时,最好能亲身到各个环节去体会现有的工作流程情况,召开协调会,让各方充分陈述理由,协调各方的利益,最后根据整体流程的要求,决定新工作流程的设置,要求需求提高科室的负责人签字确认需求[2],要求操作者切实贯彻流程的要求,设计者严格按照决定执行,不可随意更改或。

2 操作员充分了解本身岗位性质,向管理者提出各种详尽的问题

操作员应该充分了解本身岗位的性质,需要完成的工作,面对的服务对象,在向管理者提供操作意见时,尽量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为越详细的情况越可以帮助管理者和设计者了解该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白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设计工作流程、设计软件、制定管理制度提供依据,也为日后工作做好准备。操作员也可以提出自己对该工作环节操作的一些看法,如什么样的操作界面比较容易操作,需要设置哪些具体功能辅助工作,哪些操作容易出错,需要在哪里设置什么样的检查、出错提示等。在与管理者、设计者讨论具体工作流程时,操作者应根据本身的工作经验,综合其他操作人员的意见,根据提出的新工作流程内容,进行充分的意见交流,提出各种新工作流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让管理者与设计者尽量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制定新的制度,调整软件设计,安排人员等。在开始实施后,操作者应尽快掌握操作方法,在试行阶段把迫切需要更改的问题提出给设计者、管理者进行调整,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持续反映操作的问题,以使系统逐渐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

3 设计者充分调研现有手工流程,兼听他方建议,实施信息系统

设计者开始实施信息系统阶段,首先,须调研现有的手工流程情况,分析数据流、事件流,一类是事务处理系统产生的业务应用信息,一类是基于业务信息进行归纳重组生成的管理、决策应用信息,按照科学的方法,理清整体工作流程的结构,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其次,要充分与管理者讨论新流程中管理的需要,掌握管理者希望达到的结果,希望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统计、限制等,并听取操作员的要求、提出的问题,在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后,对管理者、操作者的要求给予建议;再次,总结以上的要求,根据医院的业务管理范围设计系统功能,程序设计最好采用模块化结构[3],形成总系统和分支系统的关系,并为以后的系统发展提供可扩充的可能性,完善文档记录,为以后的修改做好准备。在信息系统正常运行阶段,在面对管理者、操作者提出的修改需要时,同样需要详细了解修改的原因、要达到的目的、参考系统开发时的文档,从整个系统的情况考虑修改的可行性,并对管理者、操作者的修改要求给予建议,留下详细的修改说明;如无法按要求修改,可考虑通过其他方式间接满足要求,而且最理想的修改情况是在不影响整体架构、不影响其他部门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用户的要求。

总体来说,由于实施信息系统的三方人员与计算机关系的不同,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问题,需要经常地互相交换意见,统一看法,做出让步,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才能保证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赵志军.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3):61-62.

[2] 赵欢,王幼丽.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几点经验[J].医学信息,2004,(1):36-37.

[3] 尚武,杨涌.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必走整合之路[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2):59-60.

(收稿日期:2007-07-09)

上一篇: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32例报告 下一篇:“八荣八耻”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