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08-07 05:47:49

关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几点看法

摘 要:本文作者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从学习动机的理论依据(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包括巧设悬念、情感交流开展竞赛、成功体验)两个方面谈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语文学习 学习动机 激发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好些学生明知语文学习重要,但总是提不起学习的劲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学生似乎很认真,却常常是在自我强迫下进行学习,觉得学习太苦,常有放弃的念头。我认为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知道应当学习却又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即缺乏学习动机。那么这个中有什么深层的心理原因?有何解决的方法呢?本文拟从学习动机的理论依据,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学习动机的理论依据

奥苏伯尔指出,学校情景中的动机,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驱力和附属驱力。

①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指的是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

②自我提高驱力。自我提高驱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胜任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和自尊心的需要。这种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同,它不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习成就作为赢得地位和自尊心的手段,是一种外部动机。

③附属驱力。附属驱力是指学生为了保持长者们(教师、家长等)和同伴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搞好学习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这种需要不是指向学习任务或学习目标,也不是为了自我的提高,而是对长者和同伴感情上的依附。这种内驱力在童年早期最为突出,到了童年后期,这种内驱力不仅在强度方面有所减弱,而且开始从长者转向同年龄的伙伴(或集体)。获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他们的一种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我们的学生正是因为这些内驱力的缺失,才导致他们语文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效果不理想。而作为中学生的他们,尤其缺乏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驱力。因此教师就必须在提高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驱力方面多做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以便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习欲望

欲望是创造的前提,一个人有了欲望,就会想去满足,就会动手、动脑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才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产生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也即产生强烈的认知内驱力。例如:在讲《死海不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那么,这些奴隶为什么屡淹不死呢?此时,就问学生:“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同学们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就可以让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这节课。

2.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你,从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语文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语文或语文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文学家们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以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鲁迅等文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学家们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对语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样的方式同样也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3.开展竞赛,提高学习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不断增强。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例如:可以把学生分组,提出的问题让各个小组分别解答,然后给每个小组评分,得分最高的给予表扬,甚至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成功体验,强化学习动机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人在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后,总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因此,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稳定下去,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努力中看到希望,从成功中尝到甜头,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经常受到教师的关照和表扬,因而表现出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愈学愈乐学;而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本应加倍努力学习,但由于失败,再加上经常受到教师的冷落、批评甚至斥责,因而学习情绪低落,愈学愈厌学。其实,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智力就差,他们也有自尊心、好胜心。只要我们能转变观念,尊重他们,热爱他们,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就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使他们学习有所进步。在语文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同时,通过开展语文活动,如办手抄报、黑板报,举行故事会、朗诵会,进行社会调查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显身手的机会,使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内容入手,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在读))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师生互动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