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处理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时间:2022-08-07 05:43:34

摘要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处理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减小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

关键词 非甾体类镇痛药 全麻 应激反应

氟比洛芬酯是非甾体类酯微球镇痛剂,和阿片类的镇痛药物联用有助于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氟比洛芬酯预用药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24例择期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年龄23~70岁,平均48.8±19.6岁。术前ASA分级I~II级,心肺功能无明显异常,无神经精神障碍,无内分泌疾病。

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和氟比洛芬酯组(II组),每组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液量比较无显著差异。全麻诱导用咪达唑伦0.04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4 u g/kg,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4 u g/kg。II组于麻醉前5分钟,缓慢静注(用时1分钟)氟比洛芬酯1.5 mg/kg(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麻醉维持根据临床情况选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万可松间断静注维持。记录用量,监测心电、心率、血压、血氧。于麻醉诱导前5分钟、切皮时、术中(探查病变时)、术毕(拔管后)时经上肢非输液静脉采血5 ml,10%EDTA和抑肽酶50 u l抗凝后,3500转/分离心15分钟,取血清,-20℃冷藏。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皮质醇浓度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所有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组内比较用方差分析,总体有差异后,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时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两组心率、血压术前无显著差异。II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开皮时、探查时、术毕时均较I组低,但无显著差别(P>0.05)(见表1)。术前两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皮质醇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II组开皮时、术毕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皮质醇浓度均较I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讨论

不同机制的镇痛药物同时应用有助于更完全地阻断疼痛已达成共识。上腹部手术因手术刺激较大,应激反应也相对较其他手术部位剧烈,所以本次试验以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使试验效果更明显。两组患者在各个时段的血压、心率无显著差别,可能是因为患者术中的麻醉维持主要是以心率快慢、血压高低为依据调整物的用量,这也表明物不能完全避免应激反应。从结果中我们注意到氟比洛芬酯对减小切皮时和术毕时的应激反应效果显著,对减小探查时的应激反应效果不明显。这有可能与氟比洛芬酯有较好的协同镇痛作用,而抑制不良反射的作用较弱有关。

从本试验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氟比洛芬酯预用药可以减小上腹部手术中由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

上一篇:口服华法林预防房颤并发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伴糖尿病高血压的控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