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

时间:2022-08-07 02:49:55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

摘要: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指标体系;协调系数;可持续系数

中图分类号: TV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是人类生存之本,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水资源的“可持续”才可能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实施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管理观点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所接受。但是,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当前水资源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由于水资源危机和水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因此,欲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目标,必须研究水资源与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以及与环境变化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在研究水资源与社会、与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建立表征水资源可持续性状况的指标体系,给出定量的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状态的综合评价指数,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手段和工具。

1指标体系是综合评价指数的基础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包括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四个子系统,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个动态的概念,是指在某时段内各个子系统的发展变化的均衡性,当今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水资源已经表现为严重的无序和不均衡状态,我国北方地区尤为严重,水资源数量不足和质量的恶化已严重地威胁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可持续发展要求纠正不协调的发生和发展,为建立度量协调性状况的定量标准,首先必须研究建立能够表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状态的指标体系,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指标体系一方面能够概括地反映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状况,另一方面,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包括定性指标)我们都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变量,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用多变量来表示一个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为下步建立各种多变量定量评价、预测模型奠定了基础。

2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指标体系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但在设立指标体系时,如果机械地从各个子系统中分别选出一些指标来组合指标体系,则这样“拼盘式”的指标体系虽然指标繁多,但却不利于揭示可持续性的内在联系,而且容易出现指标间彼此交错,线性相关等,若从整体考虑,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一些新的能反映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相互依存关系的指标,则不但大大减少指标的数目,使指标体系整体结构变得简单,而且指标的意义明确,相互间的独立性容易保证,基于上述想法,我们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总量指标,比例指标,强度指标。

2.1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用来表征地区在某时段内水资源、人口、经济总的规模或总的水平,包括4个指标:(1)可利用水资源总量,记为U。这一指标用以反映地区在K时段内的自然水资源拥有量或水资源可利用潜力。该项指标的内容由4部分构成:U1:地区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减去水域生态用水、冲淤用水、航运用水等河道内用水量;U2:地下水允许开采量;U3:区域外调入水的可利用部分;U4:最大允许回用水数量。

(2)可供水总量[3],记为V。该指标用来表征K时段内,地区所能提供的可供使用的水量,反映地区对水资源的蓄、调、引等水资源工程的调蓄能力及与供水设施的供水能力相关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V1:地表径流水资源的可供水总量(不包括水域生态用水、冲淤用水、航运用水等河道内用水量);V2:地下水在允许开采范围内的实际开采量;V3:区域外调入水的实际可供使用量;V4:可供使用的回用水数量。(3)人口总量,记为W。(4)国内生产总值GDP。

水资源与国民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为了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指标体系中必须设立与国民生产发展相关的指标,能反映地区国民生产总量的指标有总产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内)生产净值等,其中核心指标为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由于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生产总值,它包括凡是本国国民经营的全部经济活动成果,其中包括国民在国外的经济活动成果,而外籍经营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成果则不包括在内,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我国的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这一数值才与地区的水资源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反映地区与水资源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GDP的具体核算方法有多种,按生产法计算时可反映国民生产的部门构成,这一点正好有利于我们研究水资源的使用结构以及各个生产部门对水资源的使用效益等。其中,生产部门划分的粗与细、或按行业划分进行核算,则可根据数据资料基础和水资源资料现状以及计算量的大小来灵活确定,为了计算简便,可采用按三个产业划分的办法进行核算。

2.2比例指标

比例指标,用来表征地区水环境和水资源复用率及分质用水的程度,包括2个指标:水质达标率r;水资源复用率实际水平t。

2.3强度指标

强度指标,用以表征科学用水水平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包括5个指标:人均生活用水H;第一产业耗水系数X;第二产业耗水系数Y;第三产业耗水系数Z;环境耗水系数L。

3评价指标的计算

(1)第K时段地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U = (∑3i=1ui)·r+ u4。(1)

(2)第K时段地区可供水总量V = (∑3i=1Vi)(r+ t) , (2)

其中t =V4∑3i=1Vi。

(3)第K时段地区人均生活用水H =生活用水总量W。(3)

(4)第K时段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 Q1+ Q2+ Q3。(4)

其中:Q1为第一产业产值,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和渔业;Q2为第二产业产值,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包括煤气、电力和自来水;Q3为第三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主要指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4综合评价指数

定义1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系数(协调系数)C =VM。(5)

其中V为第K时段地区的可供水总量,计算公式见式(2);M为第K时段地区的需水总量,由(8)式计算。协调系数C值的大小用来刻划某时段内地区的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的状况,C值越大,协调状况越好,当C=1时,为临界值或称为预警值,当C

定义2可持续系数R =UM(6)

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数,简称可持续系数。其中,U为第K时段地区可利用水总量,由(1)式计算,M为第K时段地区的需水总量,当R≤1时,已经是不可持续了,必须采取措施。从(6)式的分子和(1)式来看,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增加回用水的数量,控制水质污染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出路。特别是对于北方地区,目前国内大、中城市地下水资源大部分开采过量,外调水量和地表经流水都是有限的,只有回用水在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有潜力,我国工业用水复用率一般在50%左右,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工业用水复用率一般在70%~80%之间。

5结语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对这个系统的表征以及对其协调状况,可持续状态的度量涉及到的学科很多,需要跨学科的人员协同攻关。本文主要依据经济统计理论构建了表征这个系统的指标体系,结构较完整、简明,作为对协调状况,可持续状态的度量与预测的定量方法,我们构建了协调指数和可持续指数,希望在应用中得到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冯尚友,梅亚东·水与可持续发展[J]·水科学进展,1997,8(4):301 307.

[2]冯耀龙,韩文秀.区域水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J]·系统工程,1999,17(6):28 32.

[3]王慧敏,徐明,方乐润·都江堰灌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J]·水科学报, 1999,(5):13 18.

[4]朱玉仙,郑文瑞,祝嵩·吉林省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29(增刊):1 3·

上一篇:浅谈水文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下一篇:概论工民建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