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中职课堂“三维目标达成的评价”指标

时间:2022-08-07 02:09:52

如何确定中职课堂“三维目标达成的评价”指标

如何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中职“课堂三维目标达成”,一直以来是困扰着中职老师的难题。过去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实际需要,新的课堂三维目标评价策略应势而出。

一、确定“课堂三维目标达成”评价指标的原则

1.建立多维评价指标

建立多维的评价指标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试卷、工件、产品、提问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课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通过检查学生学习习惯,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思维的方法等,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即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是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爱好,个性和情趣,评价要素为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是否有探究和创新精神、对生活和学习是否有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能否积极乐观的面对挫折和困难,是否具有勤奋、独立、自律、宽容、自强等优良个性品质,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等。

2.评价指标应有激励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是文化知识领域的弱者,传统评价模式用一张试卷或某一技能作为考核内容,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打击了部分后进生,新的评价机制要着眼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激活他们休眠已久的思维,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评价指标应体现发展性

课堂教学评价是督促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不是给学生排队分等,而是通过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改进学习方法,不注重学生是否达到目前规定的要求,更注重学生与自己以前相比,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成长与进步。发展性评价注重过程,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关键资料,对学生的发展做出正确科学的评价。

4.评价指标应遵循个体的差异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性显而易见,评价指标必须遵循个体差异性存在的事实,建立与之匹配的评价指标,不能用同一把尺度量所有学生,这明显是不科学的。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基础和发展需求评价指标要有一定倾向性,这样每位认真参与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与之匹配的评价,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5.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传统评价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学生只有被评价的份,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表达自己的评价意见,导致评价难以发挥出对学生的促进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指出,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制造出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下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力的结构是多元的。评价主体的多元性w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作为评价活动,评价过程就变成学生参与、自我反省、自我学习教育、伙伴提醒帮助共同成长的过程。

6.评价指标应有可操作性

具体评价指标的确立要具有可操作性,在表述上要清晰明确,避免应用过于笼统、模糊的语言。否则会削弱评价的作用。

二、“课堂三维目标达成”评价的实施

以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实训课为例确定评价方法,本堂课训练自动加工产品。评价分别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在数控铣床操作技能考核中,可以将操作过程进行分解,评价指标可以设为如下几项:手动操作、程序输入与编辑、工件坐标系的设定、自动加工产品。这样评价数控铣床操作技能比较科学、全面、易操作。否则单靠最终产品无法准确评价操作的熟练和准确程度,也不能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的给予指导,不能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促进和帮助作用。削弱评价数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评价时每个维度又分成若干子项,每项最高分为10分,分三个等级,每级配分有区间,便于评价量化打分。评价完成后教师根据评价情况,做出反馈改进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评价得分和老师的改进建议,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利用课后或者下堂课的时间完成对不足之处的改进,评价需要与上堂课的评价对比进行,及时提醒学生比较两次成绩,观察分析自己的成长情况,充分体现课堂评价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促进。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通州分院 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浅析CAD软件教学 下一篇:信息技术助力中职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