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文化碰撞产生的百万效益

时间:2022-08-06 11:53:12

校企文化碰撞产生的百万效益

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合作易行,融合不易。本文通过校企合作中的文化碰撞和校企合作开发医用电子仪器示教仪的案例,展示了校企合作的一个侧面。

关键词:校企合作 文化 碰撞 案例

课 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GJA104009。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一再强调“文化三进”:“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但校企合作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合作易行,融合不易。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一直坚持“专业设置紧跟行业,素质培养紧贴职业,技能训练紧扣岗位,服务江苏医药事业发展”的办学理念。医用电子仪器是该校的一个老牌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医用电子仪器的生产、销售、操作和维修工作。

一、背景

在学校建立医用电子仪器专业实训室的过程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发生了文化观念上的三次碰撞。

第一次碰撞:教师向供货的医用电子仪器企业索要设备的第一手设计图样,遭到拒绝。企业文化在技术层面上注重用户的保密性、专属性,与学校文化中教师对于服务对象(学生)在技能培养层面的毫无保留、公开透明、深入浅出,产生了碰撞。

第二次碰撞:在采购医用电子仪器实训室设备时,投标厂家送来的样机技术先进、功能完善、造型美观、小巧便携,但是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对此却很不满意。在企业文化中,在产品设计时追求仪器的自动化程度,考虑的是仪器使用者的方便、快捷,因此电路板上的集成电路、元器件均采用高密度布局,机壳一般为全封闭。而在教学中,教师希望没有机壳的遮挡,机器内部结构、线路清晰可见,目的是让学生一目了然,并且可以进行反复拆装、操作练习。

第三次碰撞:教师向企业提出设计和订购“医用电子仪器示教仪”的要求,却没有企业接单。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其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企业不可能为了看不到利益和市场的订单投入人力、物力。而学校追求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教师并不十分关注成本、市场、利益。

二、解决方案

学校先进行市场调研,联系了多家开设生物医学工程、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学校,陈述设计思路,得到了愿意采购此类产品的意向,并查找国内外资料,撰写了一份详实的市场调研报告。然后,学校与徐州多家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反复磋商,最后与徐州市创新医学仪器有限公司、徐州天荣医疗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徐州市锦源医疗仪器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由学校专业教师提出设计方案和构想,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制作产品,企业以成本价向学校提品,学校利用和同类学校交流活动的平台向其他学校推荐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校企文化相互融合,教师开始关注市场、经济利益,企业开始理解学校的“书生气”,相信学校的教学需求可以给自己带来一片新的市场,产品的创新有了一个新的视角。

三、成效

目前,学校分别与上述公司合作开发出医用B型超声诊断示教仪、生命体征监护示教仪和数字脑电地形图示教仪,均完成电气安全测试和性能指标测试,符合出厂标准和GB9706.1-2007/IEC60601-1:1988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标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通过使用示教仪,能从电路板顶层的塑料面膜上绘制的电路符号及相互连接的电路图直观识别出对应位置上的集成电路、元器件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机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又能通过设置的故障点的连通与断开,在示波器或显示屏上直接观察到对应的测试点的波形变化差异及对所测量生理参数的影响。对学生而言,这样既减少了复杂的理论知识学习,又降低了理解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强化了对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学生从实践中轻松地掌握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示教仪的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医疗仪器的临床应用与职业技能学习的完美结合。

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药品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沈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中南民族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和高职院校已采购这些示教仪并用于实践教学。这些示教仪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400万元。

参考文献:

[1]傅沛明.从校企合作看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5).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上一篇:《囚绿记》教案 下一篇:做学习型人 为双师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