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大考背后的“无名英雄”

时间:2022-08-06 11:49:33

女儿今年高考,我每天都换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补充营养,但她的情绪却越来越糟。她在一所省重点读书,她学习虽然很努力,但成绩不是特别突出,这跟她的心理素质不太好有一定关系,每到大一点的考试她就紧张,中考时就是因为这个发挥不太好。现在到了复习的最后阶段,但她却越来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没复习到的地方,心情变得很急躁,于是就天天挑灯夜战。我很着急,该怎么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呢?长春读者刘颖

中高考在即,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这实际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这种应激状态使大脑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提高,并有助于考生抓紧时间积极备考。但过度的紧张焦虑则会导致失眠、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头晕脑胀、坐立不安、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甚至心慌胸闷、手足颤抖、晕倒。

考试焦虑来自内外双重原因

引起考试焦虑的原因既有主观也有客观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心理压力过大

这种压力有的来自对考试分数的过分担心,怕考不好,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前途;有的来自家长,唯恐考试失败对不起家长的一片期望和苦心或受家长责难。

二、知识储备不够

由于平时对学习准备不充分或方法欠妥,效率不高,以致对考试心里没底,信心不强。

三、考试经验缺乏

比如,考试往往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难题,此时,对考试经验不足的同学就容易被卡住,而出现紧张焦虑、不知所措、脑子空白,从而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家长帮助关注要“隐形”

有的家长整天追问孩子想吃什么,整天跟孩子说这个可以增加营养,那个可以增强记忆力;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小孩能“不被打扰”,每天下班后很晚才回家,很少与小孩沟通;更有“心急”的家长常在小孩面前唠叨,什么“这次考试一定要考取,否则就没出路,就要挨饿”,等等。这些做法等于无形中不断提醒孩子你是特殊的,你马上要参加一场重要考试,人为制造“紧张空气”。

最可取的办法是,基本保持和平常一样的家庭环境,不要做太大改变,只要不吵闹无噪音就行,适当给孩子补充营养,家长要把自己对孩子的帮助和关注“隐形”起来,心里多关注,嘴上少唠叨。

另外,每个人都有过紧张的经历,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自己从前考试紧张的经历,或找一些名人出现紧张的例子,让孩子知道紧张是一种正常现象,不是仅仅自己才有,从而接受自己的状态,并逐渐消除紧张。

帮助孩子做系统脱敏训练

家长可以给孩子买几本每天都撕一页的日历,或在几张纸上用大字写上考试日子,把这些放在家里自己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地方;或买一个类似考试铃声的响铃,每次在家做题前让家长帮助摇铃,然后再做题,模拟考试情景;如果放假复习了,最好少窝在屋里,就到图书馆等人多的地方或学校等与考试环境相近的地方复习。这些随时随地的刺激、提醒,心理学上称之为“系统脱敏疗法”,它会使考生对考试日子临近和考场紧张氛围逐渐适应并“麻木”,从而降低考试时的紧张程度。

无论家长还是考生,都要平常心对待高考,做好两种精神准备:努力争取考试成功,如果没能成功,也不必气馁懊丧,如此才能轻装上阵迎接高考。

上一篇:代谢综合征:各种疾病的“前奏” 下一篇:“穿越”:我们都渴望的“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