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8-06 10:26:46

新媒体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内涵,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结合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依托新媒体大环境提供的优势平台,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两微一站”建设为抓手,以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为依托,多维度、全视野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路径与方法,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贯穿学生思想领域和教育全过程。探究“互联网+”模式下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体需要分析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网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各方面影响,同时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从而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一、新媒体环境提供传统文化育人优势平台和渠道

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新媒体可以为传统文化育人打造“载体合力”,提供更加有优势的平台和渠道。

1.新媒体能够为传统文化育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共享平台,使内容传播更加灵活

新媒体工具的先进性、形式的多样性、渠道的宽广性、空间的无限性使它成为各类价值观都得以传播的平台,媒体工具转变为各种影响力量都可共享的信息平台,这为形成合力提供了信息资源和灵活便利的工具。

这样一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平台接收信息,信息的形式也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在实际运用中,传统文化讲堂、思想政治理学习、德育育人活动开展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比如进行即时直播以吸引学生,在线上做推广和宣传,让活动的覆盖面增大,也可以链接网上资源,更可以在线信息,进行投票等,这些都能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方式,从而形成多元化的互动模式。德育教师和学生们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无论是德育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在这一平台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共享更多资源,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也会增强。

2.新媒体能够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使受教育群体的参与度得以提升

使用新媒体,只需拥有一个客户端,就可以随时进行信息的和接收。一方面,在信息渠道上,无论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拓展,还是学生或者德育教师的个人行为,都能做到方便快捷、廉价实用;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提出反馈意见或者表达个人观点时也更加开放、更加自由,因此享有更大的空间。从这点考虑,基于全体师生的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变得越来越强势,传统文化育人的方式愈发多样,参与度得以提升。

3.新媒体能够加速信息的传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得以实现

由于新媒体不仅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能通过媒体联动或资源共享等方式来加快信息汇集,加速信息的传播和扩散。通过新媒体的信息可以即刻到达用户手中,这样信息传播的速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高效,传统文化育人的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比如,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创建和管理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等,都可以成为传播信息的便捷平台,这样使得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功能的新媒体特性得以充分利用和发挥,让传统文化育人通过新的渠道进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来。

二、新媒体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发掘和利用的资源宝库,特别是对于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师而言,要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来规范学生的行为,用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来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注重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君子品格,使之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当代大学生,真正做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被赋予的新内涵

在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这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基本品质,只有不断树立对传统文化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让大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各高校可以着重整理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内容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六艺”,即古代读书人要求的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可以扩展成为“新六艺”,形成要求学生具备的六种基本能力,即礼仪修养、音乐鉴赏能力、体育活动能力、驾驶能力、学习能力、数学能力。如“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新时代的“新三纲”可以定义为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爱情;如“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新五常”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具体体现。这些都应该是传递给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让学生自觉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

2.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被扩展的新外延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大学生会开拓思路,不囿于自己狭窄的个人世界,而是以历史和时代的眼光去看问题,借古思今、立足现实、不断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其鲜明的人文精神,注重人伦思想,《中国文化概论》中谈到传统文化“表现在哲学、史学、教育、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乐以成道,追求人的完善,追求人的理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鲜明的重人文、重人伦的特色”。这其中确立和倡导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之道,“见贤思齐”“自强不息”的刚强进取精神,“见利思义”“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夙夜在公”“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统一思想等价值观以及“榜样示范”“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循序渐进”“同伴学习”等教学方法,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上一篇:外生要求,亦是内生需求 下一篇:浅析民办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