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有益探索

时间:2022-08-06 09:50:57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有益探索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体协调,使其相互渗透,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和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教学,我们在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声形并茂,激活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显示出来的高超的技术特性,是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无法比拟的,信息网络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带来了难得的创新契机。这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学生可以从网上随时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需要的知识,网络成为现代学生学习新知的又一新天地。这就需要教学者在课前为学生更便捷地获得知识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方面的主要任务就是制作课堂、文本所需的教学课件。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我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制的教学课件,将其置于网络环境之下,使学生随时浏览课件内容,根据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录象资料了解作品《红楼梦》的相关背景知识,这些都是在课前由学生完成的,待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便进入正式学习本课的环节。学生在网上的课件中观看了电视剧《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阅读了精选的脂评本《红楼梦》,开拓了阅读的视野,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在线听到了一首首动人的插曲,而且引导学生欣赏歌词,从中把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所有的这些声、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开始关注作品人物的命运,对作品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仅是课件,设身处地地理解林黛玉的遭遇,努力捕捉林黛玉的这一段心路历程,于是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分析也就迎刃而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所以,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信息手段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缩短了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时代差距,以最新鲜的画面和最生动的感官冲击,直观形象地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

二、巧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于漪曾说:“情是教育的根。”高中语文教学非常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巧用信息技术广阔的资源可以将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变天涯为咫尺,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甚至引起心灵的共鸣,于我心有戚戚焉。

三、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要培养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读中才能加深理解,读中才能有所感悟,读中才能获得审美的体验。语文课堂如果少了琅琅的书声,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可是事实上,不少语文教师不愿在课堂上作示范朗读,究其原因,是许多老师的普通话过不了关,这就大大降低了语文朗读的感染力。难道就此放弃这一阵地?巧妙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帮助不少语文老师渡过这一难关。从网上下载的课文朗诵的音频素材,往往是著名的播音员或朗诵家的示范朗读,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再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如《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被称为“诗人之赋”,教学内容当围绕熟读成诵进行。在授课时,我准备了两段朗诵素材,先播放的一段是配套的课文朗读录音,在学生听完,纠正学生字词之后,反应平平。然后我又播放了一段著名朗诵家陈铎的激情澎湃的配乐朗诵,在他的感召下,大家都渐入佳境,羡慕之余,都跃跃欲试想一展身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趁机我适当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把握朗读要领后自主朗诵,随后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朗诵比赛中,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效果良好。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得到提高。

四、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处于少、慢、差的落后状态,阅读速度和方法过于滞后深深困绕着广大的语文教师。而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扩展知识面,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鉴别欣赏的能力上有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无可比拟的作用。

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然而,对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表现了愁闷的心境,有的认为表现了对美好生活和向往,更有的认为是淡淡的喜悦中夹杂了淡淡的忧愁。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无法自主地进行鉴别赏析。而巧妙地利用互联网,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放性、自主性地学习,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查阅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和众多名字的赏析文章,把握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内涵,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答案当然是丰富多彩的,老师也应对不同的见解给予适当的肯定。这样就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质疑、析疑和鉴别欣赏的能力,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五、反思与问题

1.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基于文本、语音、图形和视频等多媒体的教学支持。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指示,控制教学的全过程,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师生双方的交流,如讨论、辅导和答疑等,确保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比如上网,在怎样使学生善于搜索、筛选、鉴别、处理信息等一系列问题上,在怎样良好地体现师生“主导―主体”关系上,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地方。例如在需要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时候,怎样控制学生上网时不分神、高效率就颇费周折,经常会出现学生失控的现象。

2.要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参与、自动探究与交互资源的过程,不仅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而且能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使得学生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增加所接受的信息量,增强记忆的效果,加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速度,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老师给定的范围内操作是可行的,但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没有培养出来,学生还不能超越这个环境自己找到相关的资料并介绍给大家。

3.要发挥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

网络环境下立体交互的教学过程,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和多媒体地展示教学内容;且画面逼真、色彩鲜艳和文字清晰,化虚为实,变静为动,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且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学习环境的保证,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并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工具作为助学和促学的最佳辅助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只在课堂上使用,平时并没有养成好的网络学习习惯,不会使用网络这个工具,因此在交互学习需要学生当场发表观点时就有点力不从心,影响到老师上课的进度。

上一篇:为学生埋下发展的种子 下一篇:对外汉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角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