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校老师师德建设透析

时间:2022-08-06 08:56:25

医校老师师德建设透析

临床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是不能深入研究教育哲学、钻研教学法,即使履行教师职责,也是敷衍了事,以至教学过程中不讲究授课艺术,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总之,“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临床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除了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教育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临床教师师德建设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根源在于:第一,社会环境的因素。社会环境无疑对临床教师的影响是深远的。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复杂化,这对临床教师的传统价值观念形成了冲击。再加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崇尚利益最大化、个人享乐等价值观也会弱化教师的师德意识和理想情操,从而使师德失范现象比较明显。第二,医学院校及教学或附属医院对师德教育不到位。学校方面,相关部门和领导只重视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对加强临床教师师德建设需要专门教育的意识不强。医院方面,由于师德建设制度不完善,临床教师接受的师德教育更为匮乏,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师德建设的导向,如重视业务水平,轻视思想道德;对教师业务方面有质的要求,但对师德却无法量化。第三,教师自身的因素。临床教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神圣职责,但是在当前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及特殊的教育环境下,作为医师与教师双重身份的临床教师的职业压力明显增大且有其特殊性[1]。在具体工作当中,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医疗、科研的工作压力使教师职业压力过大,这也是临床教师师德失范的心理根源。

床教师师德失范现象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规范和明确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加强临床教师师德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强化针对性,完善制度建设。临床教师师德建设要结合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实际情况及临床教师身份的特殊性,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完善临床教师师德制度建设,不断提升临床教师师德水平。首先,确立领导制度。临床教师师德建设必须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机构专门负责师德建设的方案制定,使师德建设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只有完善师德建设领导制度,才能为落实师德建设各项措施提供有效的保障。其次,教育培训制度。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人事管理和师资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临床教师工作实际构建师德培训体系,将师德教育培训制度化、常规化。师德培训教育要着重研究如何增强临床教师的道德生长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和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纠正以往道德宣讲中的盲目性,使得教育培训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考核评价制度。学校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临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确定可操作性的师德考核评价指标,如建立由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督导评价三位一体的临床教师师德评价体系[2],这种方法可以对临床教师师德进行科学化的考核评价。同时要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奖惩和聘任选用的重要依据,使其产生激励作用,真正为临床教师师德建设注入动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以促进师德建设。临床教师作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特殊的群体,其医德医风状况直接影响到师德的养成。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在一定意义上,临床教师师德和医德医风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医德医风对师德的形成和培育,对医学生道德的培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因此医德医风是临床教师师德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德育为先。在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实现途径不能仅限于学校,应该延伸到临床实践阶段。要让医学生进入教学或附属医院后,体验医院文化,使知识、技能、素质教育融合在医院文化的氛围中,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在职场环境中的养成,促使学生把外在的医德原则、规范内化为医德医风信念和品质,牢牢确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价值取向。

陶冶师德情感,强化角色意识。临床教师师德的建设和培养,要强化他们的角色意识,使其能履行教师职责,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陶冶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情感。首先,可结合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教学实际,设立专门教材、专人讲评等形式对临床教师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品质为核心与内容的师德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培养,使临床教师对自身所承担的教育角色产生责任感和归属感[3]。其次,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他律必须转化成自律。要提升临床教师师德水平,必须将师德规范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无论是否有外在的约束和监督,临床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自愿地遵守师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与教师的职业相适应的职业良心,这才是师德建设的理想境界。总之,临床教师师德建设对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建设一支高素质临床教师队伍至关重要。要大力加强临床教师师德建设,教育引导临床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学生。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临床教师的师德建设任重道远,要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徐雪平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上一篇:略论辅导员对学员学风建设 下一篇:校内课程建设引发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