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语言在陈金华漆画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06 06:57:20

装饰语言在陈金华漆画中的运用

陈金华老师是一位很真诚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将历史文化与故土想请作为一种传达,像民族文化,族传统致敬,这些艺术特质体现了他人道主义精神与震慑人心的美感。本文从装饰构图、装饰造型、装饰色彩,三个方面来阐释。

装饰构图语言在陈金华漆画中的运用

他对装饰构图的理解和运用十分娴熟,首先装饰构图的创作一般是以平面为主,其次是秩序化,作者遵循形式美,敢于从自身情感出发,探索、提炼,最后作者的题材多样,装饰构图也就存在于各个领域当中,陈老师的作品涉及人物、抽象、意象等的创作。装饰构图以平面为主,运用装饰的元素在画面中的对比、协调等展现装饰形象。因此,一幅画的构图对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它需要从宏观、微观的两面去把握,宏观地说,整体的主次之分、空间的远近、物体的疏密、色层与色层的对比等,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突显作品的主体与次体,强调虚实,使观赏者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和更富有节奏感。

然而,漆画又相易于其他画种表现平面性、装饰性,这都是由漆材料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陈老师很熟练于掌握漆性,因此本身具有超强绘画能力的他做起来更加游刃有余。作品《暖阳》,首先,其运用的是中国画的构图模式,通过色层的推进烘托出洁白的荷花,突显主题赞美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从而折射出画家自己内心的向往。作者将中国水墨画泼墨的洒脱。将铝箔屑铺在画板上以后,将透明漆泼洒,将大漆最浑厚的漆皱与平滑亮的银箔相对比,由金到红透的罩染,塑造出有深浅层次的变化,使其看似无声胜过有声的水纹的灵动。让欣赏者能捕捉到作品画面的节奏,体会作者带来的视觉韵律感。微观地说,即画面中的点线面的对比,作品《盎然》大漆在铝箔上罩染待漆干以后形成天然的肌理效果,形成无数的小点,这些小点似水滴、似光斑,熠熠生辉,纵横交错的线条,似荷叶的茎,又似阳光的光束有深有浅,游离与水面之上,又显刚劲又显婀娜,与无数个点组成的面,相互交斜,点汇成了面,面又有了明暗之分,体现出画面的视觉张力,因此,有评论家认为“陈金华注重把握空间厚度,而非形体本身的结实和准确,这是滑稽艺术修养底蕴的真实体现,他笔下的画境既不是那种直扑扑的逼真再现,也不是脱离现实的想象。

装饰造型在陈金华漆画中的运用

造型的含义,造型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用“形”来解释,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通过认识物象,感知物象,描绘物象而产生的“形”将美感认知与物象相融合,再辅以主观的推敲再造。装饰造型的特点一般存在画面里的是比较简明,不会将对象复杂化,其次通过寻找不同的描绘手法,比如,色彩的不同,运用点线面的不同的塑造,再或者是抽象的形体,具象的概括等,最后将其统一在同一个画面里。

然而漆画同样易于平面装饰造型的表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参与,装饰造型也就像百花齐放有着不同的造型特点。由传统图示的演变,造型就变成了一种再创造的活动,陈金华老师早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扎实的美术绘画功底以及严谨的学院训练可以看出他对形体、线条非常的敏感,他的作品造型有具象有抽象,在《大年》这幅作品中能够清晰的看出画面中任务的外形,面对密密麻麻的繁琐的装饰衣纹、头发、皮肤等都有很强的逻辑整合和推敲。他用夸张变形人物的神态,以简洁的形体,丰富的想象对塑造对象进行夸大,使画面产生其乐融融的氛围,感染观赏者。将人物夸张变形成剪纸似得平面装饰效果,人物神态各异,仿佛可以听到从画面里传来的喧嚣声。

陈老师的创作风格较为多样性,人物创作还有《大地飞歌》、《大年》等都是人数较多的民族性人物创作。然而还有些作品是抽象与具象并存的,通常在我们的视觉领域,具象和抽象总是并存着才会相映成趣,他们共同为画面的视觉效果服务,构成形式美感。《远音》陈老师选择一位朴实的具象人物惠安女的形象,背景用夸张变形的船头、船杆等组成错乱时空的交错感,突出惠安女,体现惠安女辛勤劳动、质朴、坚强的性格以及对出海劳动人民祈福的美好愿望。画面将具象的人物与抽象的船体呼应衬托,使人物主体更加清晰、明朗。船体的塑造运用了箔粉罩染,打磨与画面形成点线面的装饰效果,作者将船体进行形式主义解构,使得具象人物与背景的表现更加强烈。

装饰色彩语言在陈金华漆画中的运用

色彩是创作者情感的流落,既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有又更加贴切的表达了情感。装饰色彩即是他那个过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与认知。将一些创造性活动运用浮夸、想象再进行创造的一个过程,从而达到运用色彩的美学规律更加完美的表现生活意趣。

陈金华老师的色彩偏主观性,不会受光色和环境色影响,由画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主题内容的需要决定,他喜欢用金属色,大漆与银箔、粉等能较好的表现出富丽繁华的的装饰效果,基本以平涂的色彩装饰图案为主,体现了绘画色彩的主观性《大地飞歌》作者将特有的金银材质、光泽斑斓的的层次很细腻很完美的表现出来,体现了作者宽容豁达、包容并蓄的艺术态度。而《境象》作者通过泼漆、漆皱、贴箔,运用点线面的黑白灰的形式美将画面赋予了层次、空间,黑红与后面的银色将画面的层次感进一步提升,画面几乎没有运用其他色彩,简明扼要是艺术家心灵折射的图像更是人们强化后产生的心迹。

陈金华老师说“以前的创作,理性、静态的居多,而现在更注重感情、意象动态……”我们可以体会到陈老师从具象创作到抽象创作的过度,本文对陈老师漆画的装饰语言进行了简述,深刻认识到他漆画的魅力,同时让我们在漆画探索的道路上提供了更多的实验参考。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中国最美守山女”景祥俊:用18年青春书写“巡... 下一篇:数码技术模仿下的传统绘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