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中基于生态理念的林业发展

时间:2022-08-06 06:37:00

生态文明建设中基于生态理念的林业发展

摘 要: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本文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影响退耕还林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综合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和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江西某地为例,介绍了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及实施退耕还林区域的方法和过程。

关键词:生态建设;退耕还林;生态立省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我国的相关国情和当前所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所制定的,受到了广大林农的积极响应和拥护。

1 江西林业发展现状

作为退耕还林主战场之一的江西,为了提升本省生态绿化水平,深入贯彻和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战略,自2008年起,江西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即确保实现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这个大目标,抓好城市、乡镇、农村以及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等四个方面的绿化工程。该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融合,发展绿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绿色崛起,发挥生态优势,提升江西的生态品牌。

2 “一大四小” 退耕还林绿化工程分析

2.1 树种选择

根据江西省特有的土壤及气候环境,在选择树种方面,优先本土优势树种,因地制宜;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可选择一些品种优良的经济树种,兼顾经济效益;采取层次分明,色彩变幻的设计思路,充分考虑栽植植物的高低层次、色彩、季相变化以及道路两侧现有树种与新增景观树种的协调。具体地段的树种选择为:杜英、樟树、杨树、红叶李、木芙蓉、夹竹桃、山茶、泡桐等。其中新增景观树种有:杜英、红叶李、木芙蓉、夹竹桃、山茶。

2.2 确保种苗质量

造林苗木种苗质量的优劣是决定道路绿化成活率和景观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要求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高粗匀称,长势旺盛,外形完整。所选苗木根部所带土球应是其胸径的7~10倍,以保证造林后苗木的成活率。

2.3 加强后期养护和管理

这次工程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是确保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取得成效的保证。后期养护的好,就是一项百年利好的工程;后期养护马虎对待,那就会变成劳民伤财的失败范本。退耕还林涉及到的通道绿化工程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社会工程。工程实施将进一步改善江西道路生态环境,提升整个城市的绿化水平,优化道路视觉景观效果。根据工程中期的验收数据,目前该绿化工程苗木长势良好,生态效益初见成效,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造林地上,种植一些豆科作物,这样既可以起到抚育作用,又能实现以耕代抚,减轻后期管护工作中的劳动力负担,收割时根瘤菌留在地里,还能起到施肥的作用。

2.4 加大宣传力度

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设置专人专岗,要有一部分人专门负责宣传讲解此次工程要达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普及相关知识,做到深入宣传,积极引导,让林农认识到此次举措之后,带给大家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广大林农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要通过多渠道的信息媒体,宣传道路绿化工程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依法尽责意识。

参考文献

1 林轩.退耕还林赢来江河安澜——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退耕还林综述[J].中国林业,2007(9)

2 于艳华.基于退耕还林还草的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3 韩旭升,田种贤.发展林业 改善生态环境[J].中国林业,2007(6)

4 杨存建,刘纪远,张增祥,赵晓丽.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J].遥感学报,2002(3)

上一篇:银杏树叶枯黄失绿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立秋暑未消,脾胃要护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