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6 06:22:51

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摘 要:三农问题历来是我们这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2011年以来,在“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复杂作用下,理清农产品物流中多年积累的弊端,找到新型途径解决当下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困局,是为中国政府找到政策突破口的关键所在。利用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从采摘、流通、零售等环节进行信息化跟踪与检测,可以增强冷链物流管理的透明性,增加农产品物流处理的效率,提高仓储和农产品跟踪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农产品流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从而使人们吃到放心、健康的食品。

关键词:RFID;农产品;冷链物流;物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9-0152-03

引言

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饮食习惯,随着国际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转基因食品的涌现,人们对农产品,尤其是新鲜、营养的水果、蔬菜、海鲜产品、肉类等鲜活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内在品质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产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这类商品具有鲜活性、易腐烂性等特点,而中国又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冷链物流为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质量的保证提供了途径。冷链物流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生鲜食品在采收、加工、包装、存储、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不间断地处于一定的适宜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持生鲜食品质量的一整套综合设施和管理手段,是一种由完全低温环境下的各种物流环节组成的物流体系。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在冷链中贮藏、流通时间、温度及产品耐藏性方面,有着比常温物流系统更复杂的过程。有数据表明,中国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由于中国冷链物流的不完善,导致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白白浪费,这也是中国一直出现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贵”并存的矛盾现象的最主要原因。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技术支持,利用物联网进行产品追溯,可以有效地对农产品进行跟踪,使信息更加快捷有效地传递给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使整个运输过程可靠、快速、准确、一致,使农产品的质量更加安全、有保障,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的损耗。利用RFID技术,把农产品信息通过电子标签记录到食品安全数据库中;在农产品运输环节,RFID可以为物流公司提供实时监控和跟踪,很方便地查找车辆所在位置,减少物流企业的人工成本;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蔬菜、水果、生鲜类产品腐烂变质的问题,RFID可以在中转过程中做到及时检测,及时剔除,减少了最终消费者的安全健康隐患。

一、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1.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冷藏保鲜车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中最关键的环节。但是在中国,农产品的运输工具主要以敞篷卡车为主,具备制冷(保温)功能的车辆少之又少。这种运输设备的欠缺直接导致中国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损耗量高居世界首位。事实上,中国冷藏车市场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冷藏车、保温车的年产量只有3 000台左右。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1—8月,冷藏车共生产3915辆,保温车共生产200辆。日本冷藏车的年产量稳定在3万辆左右,美国为5万辆,分别占全国货车总量的80%以上,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仅为10%左右。中国农产品的冷藏运输在整个货物运输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0%~20%,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达到80%~90%。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8年,中国有保温车、冷藏车、保鲜车3万辆,美国有20多万辆,日本有12万辆。可以看出,在现有的冷藏车数量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悬殊很大,美国的冷藏车数目是中国的近7倍,人口相对较小的日本,其冷藏车的数量也是中国的近4倍。2009年底,中国共有6587辆铁路冷藏箱,占铁路货运车厢的1.1%,公路冷藏车保有量在5万辆左右,仅占货运汽车的0.3%,美国为1%,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目前中国冷藏保温车辆有5万多辆,在美国,平均每500人就有一辆冷藏车,在中国台湾,每1 000人就有一辆冷藏车,而中国大陆人均冷藏车数量远低于这一水平。

除了在冷藏保鲜车等设施方面中国严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在农产品的存储设施上也显示出严重的不足。在冷库建设上,目前中国有冷藏库约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随着肉、禽、蛋和水产品产量的逐年上升,冷库缺口较大,中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经使用30年以上,而且冷库的结构不合理,很多冷库只用于肉类和鱼类的贮存,水果和蔬菜的存储量较少,但是即便是专用于果蔬存储的冷藏库,其湿度和温度的控制也有明显的缺陷。

2.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在中国,下游的农贸市场几乎没有冷链,冷链主要集中在超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目前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提供货物、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等业务,农产品物流相对来说市场化程度低,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也造成了行业运营状况的混乱,同时也造成了较大的损耗和较高的成本。相比之下,国外的冷链物流市场已经十分成熟,一些发达国家将容易在途中腐烂的农产品承包给一些优秀的冷链物流公司,这不仅使得市场分工细化和专业化,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和人们的健康安全,同时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3.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不足

目前,中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设施和技术都有待提高,信息技术落后,缺乏完整的冷链信息管理系统,物流技术落后,自动化、智能化的水平低,效率低。在这些情况下,冷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意外的信息堵塞,造成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突发性的风险加大,而不成熟的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应急能力相对较弱,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上一篇:中国巨灾保险发展趋势分析以及巨灾风险控制探... 下一篇:“实战教学”模式的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