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6+1”模式下的语文教学

时间:2022-08-06 05:03:15

【前言】论“6+1”模式下的语文教学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兵家说:“不打无备之战。”书中也曾写到,“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没有充分准备的战争是很难取得胜利的,且无论做任何事情,事先有所准备,方能获得成功,反之,就会失败,故学生学习也同样。必须做好预习。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学知识...

论“6+1”模式下的语文教学

【摘 要】课改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争论和探索有效率的课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教学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实践的机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6+1”模式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049-02

陕西省绥德县辛店中学针对具体实际,在校领导正确的指导以及所有教师的一致努力下,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终于摸索出了富有本校特色的“6+1”教学模式。即六个教学环节加一条主线,具体是“课前预习、依标自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释难,达标检测,再加老师导学贯穿始终”。

一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充分准备

兵家说:“不打无备之战。”书中也曾写到,“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没有充分准备的战争是很难取得胜利的,且无论做任何事情,事先有所准备,方能获得成功,反之,就会失败,故学生学习也同样。必须做好预习。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学知识,标段标序,熟读课文,找出疑难,提出问题,这样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概括分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技能的形成。这一环节需注意的是:一定要进行预习检测。

二 依标自学

目标具体可测,提纲细致紧扣。这是“6+1”教学模式的第二步,即上课后,教师首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读,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达到什么能力;其次,出示学习提纲,这个提纲很关键,是教师备课时把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梳理系化列出的具体问题或内容。接着留足时间,让学生依照目标独立自主地学习,对着提纲逐一完成,不会的做好标记。此环节需注意:一是目标具体可测,提纲由易到难,细致,操作性强,紧扣目标;二是教师在学生自学前,讲清要求或要强调的,中间尽量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学习;三是留足时间,以免学习形式化。

如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两课时拟定了如下学习目标和提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作品;能准确朗读课文;疏通文义,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的含义或用法。

学习提纲:了解《战国策》及故事发生的背景;能准确朗读课文,查字典识记雎、怫、跣、抢、缟、祲等字的读音;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重点掌握谓、易、其许、虽然、而、以……为……、错意、广、怫、然、之、抢、休祲、是等词的含义或用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把握秦王和唐雎的性格特点。

学习提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概括各段内容;再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分析秦王和唐雎的性格特点,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列举出我国历史上像唐雎一样的人,并讲述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

上述两课时的学习目标、提纲不仅细致,而且很实际,细到字的读音、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并且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们能通过自主学习,真正地动起来。同时既有知识(如第一课时的2、3),又有能力(如第二课时的1、2、3),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如第二课时的4)。

语文课堂能否组织好,展示的学习是否有效,前提就取决于学习目标提纲的制定,因为这些就是方向,是指挥棒,是后期学习的纲。因此,笔者备课时特别重视目标提纲的拟定,每课遵循细致、实际的原则,因为这是前提。

三 小组展示,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全体

展示时,笔者遵循的原则是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全体。展示什么,由教师分配;谁展示,由每组负责。因组内成员“优、中、差”搭配,因此就由组长根据内容的难易、个性特长来确定人选。(展示形式:个人朗读,小组齐读,歌曲展示,课本剧表演,书面展示)

展示内容也丰富多彩。除常规知识外,从不同层面理解课文,欣赏课文,升华主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如教学《背景》时,笔者让学生唱有关父亲的歌曲,歌声唱出了同学们的情感,也深化了主旨。展示他们事先写好的以“父爱”为主题的小诗,学生的写作水平,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与此同时不成诗的“诗”中流淌出人间真情。又如教学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时,不同组展示不同内容,如有关母亲的名言,著名作品,歌曲,古今中外伟大的母亲及相关的故事和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学生们参与非常积极,写的写,唱的唱,读的读,一节课高潮迭起,轻松愉悦,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展示中感受着人间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笔者所在学校由于班大人多,每节课不能每个学生都去展示,这就要教师发挥组织作用,组织好课堂,注重全体。前提是任务分配面向全体。简单,中等,复杂的问题都有,各层面的学生也都有他们能拿下的,不懂的组内讲解,交流,一帮一或一帮多;而且教师的点拨、讲解与强调要恰到好处,切中要害。教师一定要关注好“角落里”的学生,免得被遗忘。竭尽全力做到“注重全体”。这样日久天长,语文知识从书本到课外,能力从单一到多元,课堂从呆板到活跃,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在展示中得到提高。所以,笔者说展示实现语文课堂“人人参与,人人精彩,人人达标”的目的,展示是我们“6+1”模式中的核心所在。此环节需注意:一是关注学困生;二是组织好课堂;三是注意放与收,把握好与课文的远近关系。四 质疑探究,质疑释难,有效生成

质疑探究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求学生敢于并善于向书本或书本外的东西提问,从而求得对课文更深一层的理解,甚至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此环节可谓一节课的亮点,学生可以提出课前准备好的或是课堂产生的疑问,而后,生生互动解决,如还有疑难,教师应当及时参与解决或留到课后延伸解决。这一环节为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出现创造了机会。

五 达标检测,拓展知识,提升能力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全班同学进行检测,以便确切地了解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每节课笔者根据学生展示不理想的和重难点,设计不同类型的检测题,考查他们的迁移应用能力。检测形式也灵活多样,一般让小组长检测组内成员基础知识,笔者检测能力提升题(一般用小黑板出示,有时口述)。若检测效果不理想,就针对出错的题目,再次进行讨论交流,讲解点评,直到彻底懂了为止。

上述六个环节是“6+1”中的“6”面,“6+1”中的“1”指的是贯穿始终的教师导学,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参与到学习中,随时指导、释难、小结、提升,做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路标”,是“引桥”。

总之,“6+1”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结构和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索、主动释疑。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则变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坚信,语文课堂在“6+1”模式下更能生机勃勃,语文教学方法更能扎实有效,语文素养也能逐渐提高,这样语文才能服务于生活。

上一篇:关于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探讨 下一篇: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