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初探

时间:2022-08-06 05:01:03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初探

摘要: 因先天素质、家庭条件、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学生,则势必会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尤其对于新兴的信息技术课程更是如此。本文根据分层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应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动态分层,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方法

一、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现状和可行性分析

在担任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我发现学生中存在着这些差异:有的初中学过电脑,或对计算机已非常熟悉;有的甚至根本没接触过电脑。学习同一个知识,有的学生理解快而深,而有的学生理解慢而浅;任何一门学科都会产生好中差的现象,这是一种必然规律,但信息技术学科产生的差异似乎更大一些,更明显一些,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知识的掌握建立在理解加工的基础上,理解加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学生的准备水平、兴趣、信念、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受到这些差异的影响。

信息技术课的教材每一年都会有所更新,每一阶段的教材都与当时的信息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快速更替的教材体现了现代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性化关怀。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离不开计算机,但每人对计算机的应用和需求各不相同,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也会各有差异。此外,高中信息技术课还具有开放性、课程内容体系的非线性、工具性和应用性及信息技术更新快等特点,这就使得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原因,在信息技术课中必须承认差异,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

面对诸多的差异性,高中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分层递进教学手段,势在必行。这也是目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开展分层递进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分层递进教学呢?分层递进教学主要通过五个方面具体实施:

1.学生分层。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和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A(低)、B(中)、C(高)三个层次,并将他们分别安排在不同位置,以便分类指导。这种分层是动态的,要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整。特别要强调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师生一定要达成共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有的放矢”,首先要承认和了解学生的差异,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才能“对症下药”,分层教学。

2.教学目标分层。分清学生层次后,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改变过去“一刀切”、“一步到位”的做法。对学困生,教师可采取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经过一步或几步帮助逐渐达到大纲的教学目标,对学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因此,教师在教材和学生的结合点上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虽然全班学生素质层次不同,但实行这样的教学目标分层后,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3.教学内容分层。教学内容上,在保证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能实现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学习任务,使用不同的软件工具。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其次,针对学生的差别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同时针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提供不同难度水平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文字处理方面,有些学生喜欢用Word,有些学生习惯用WPS,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选用自己感兴趣的软件工具。在处理图片时,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工具,比如PhotoShop、Coo13D、美图秀秀等。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这样,就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次教学和弹性教学。为了适应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和个性化的发展,在他们提前完成任务之时,可以考虑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比如提供一些与当前任务相关的扩展性任务,也可以在原有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将制作的人物简介作品更加精美。

4.分层练习,设计弹性作业。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课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上机操作,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因素,以巩固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掌握不同的教学要求为依据,体现层次性。任务设计时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既“吃得了”又“吃得饱”。作业难度上设计出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本题和扩展题,在达到大纲规定要求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思考题。

5.评价分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评价。由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作业都各不相同,因此在评价时遵循多元性原则和鼓励性原则,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同时采取动态评价体系,以鼓励为主,将有进步、有创意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使学生在学习上对自己既有信心,又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不断促使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所进步。

三、在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分层的隐蔽性。隐蔽性是指学生分层的具体情况,教师应清楚地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但又不向学生公布,不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这是因为,分层不是一种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其目的不是一种对学生能力的测验,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尽量减少由于分层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为了达到这种“隐蔽性”,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可以采取定期变换分组的形式。

2.深入了解研究学生。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构成教学的三大要素,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平日对学生的观察、与学生交谈、学生的课堂表现等,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初始水平、性格特征等方面情况。只有在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才能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

3.必须重视构建健康的情感纽带。信息技术课程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还应与学生之间保持健康的情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尊重和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对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方式,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感情的沟通。只有这样,教师的要求学生才易接受,学生学习的动力才会更足。教师要对后进生“偏爱”,对尖子生“挚爱”,对特殊学生“抚爱”,把爱倾注于各层次的学生身上,启迪学生的智慧。

在信息技术课中实行分层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意识。这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从而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一篇:改变教学策略, 创新高中物理教学 下一篇: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