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

时间:2022-08-06 04:50:36

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

[摘 要] 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有助于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发展民主政治、防止腐败等。当前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财政预算监督不力,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责任制度虚化等。应采取强化预算考核审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公开内容、丰富财政预算公开载体等策略,推进我国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不断改革,确保预算公开落实到位。

[关键词] 财政预算;信息公开;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F810.3 [文献标识码] B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荐财税体制的改革,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政府财政预算信息公开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预算经费关系着我国各级政府的运转,而预算经费则大多来自于税收,只有加强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才能保证预算经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预算信息公开需要经过执行、编制、监督、审批、变更、决算等过程,根据相关法律采取合理途径加以实现。确保财政预算的公开不仅可以有效推进廉政建设、防止腐败,还能够增加预算透明度,提升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进而促进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的建设。

一、财政预算公开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深化财税改革

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制定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打造阳光财政。可见,推进财政预算信息的公开,是深化财税改革的重要措施,对预算调整、编制、执行、审批等环节适时公开,确保社会大众可以及时了解财政经费的筹集、使用、分配程序与结果,进而增强财税改革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与公正性,防止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打埋伏”、“暗箱操作”等不良现象,进而推进财税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有助于加强行政权力监督

政府运转所需经费都源于公众缴纳的税款。因此,若要保证这些经费用之于民就必须加强预算公开,详细、全面的向社会各界公布经费的支出方向、数目和使用效果,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保证政府权力可以依法运行,防止随意“开口子”和“批条子”。此外,通过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公众还可以了解政府是否将经费用于人民需要的地方,使用途径是否合理,进而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减少政府行政的失误,从而规范政府行为。

(三)有助于发展民主政治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都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各种形式依法管理国家的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和国家事务。这正是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法律渊源。因此,人民通过财政信息公开对财政经费的分配和使用进行监督,不仅是宪法赋予的权利,还是在履行自身职责,这也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是公众行使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渠道。只有加强财政信息公开,才能发展民主政治,增强政府各项工作的民主性,营造民主、和谐的社会氛围,实现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

(四)有助于防止腐败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会导致财政领域出现违纪违规、行为,因此,若要切实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就要加强财政预算监管,建立规范、健全的财政预算公开机制,确保公众能够了解和监督财政资金使用、分配的各个环节,加强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减少政府权力寻租机会,进而防止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预算执行标准

目前,财政预算执行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例如,一些预算在审批时还未能具体落实,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预算的约束作用,扩大了预算执行阶段的操作空间。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缺乏统一的预算执行标准。此外,出国经费、大金额会议费、车辆购置费等资金也未能完全归入部门预算中。同时,一些部门在调整预算规模时没有按照既定程序进行。

(二)财政预算监督不力

财政预算也是人民生活资源的一部分,也属于公众知情权的范围。因此,人民应当享有预算监督、查询的权利。但现阶段,部分部门和地区受传统行政理念的影响,在政府管理活动中依然抵制公众的参与和监督。脱离了民众监督、民主程序、法律约束,部分政府部门或个体逐渐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出现了贪污、受贿等现象。因此,财政预算改革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自我约束,还需要构建健全的预算科目体系,尊重公众的监督权,增强财政预算的公开性、透明性、阳光性。

(三)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为我国的财政预算公开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总体而言,这些法律法规只是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作了基本规定,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形式、主体、责任、内容和范围没有明确规定,这就使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弹性空间,导致一些行政部门在预算公开过程中自由裁量。此外,当前实施的财政预算信息公开规定大部分都是地方性法规,法律权威相对较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预算信息公开的稳定性与权威性。除此之外,现存的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法规在保障措施、责任追求等方面也有待完善,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信息公开的落实。

(四)责任制度虚化

目前,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惩罚措施。这就导致责任制度虚化。根据媒体报道情况,公开条例实施以来,申请者众多,但真正做到信息公开的政府部门却很少。此外,执法不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责任制度虚化。公开条例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应健全信息公开责任追求制度、考核制度和社会评议制度,并定期进行评议和考核。”但在现实工作中,却很少落实到位,也鲜有媒体报道,政府部门因未执行财政预算公开而受到相关处罚。可见,无法可依或执法不严都会造成责任制度虚化,进而影响财政信息公开的贯彻和落实。

三、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具体策略

(一)强化预算考核审计

首先,应当增加审计监督的独立性。若要减少审计工作的干扰,就必须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分离,目前,我国审计仍旧属于行政监督,很难从根本上保持独立。若要增强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一方面要将其从其他政府部门中分离,由人大常委会管理,这可以有效增强审计部门的执行力,在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监督过程中避免其他因素的约束与干扰。另一方面则要在现行审计结构体制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完善,采用“垂直领导”方式。以国家审计署为首,对各级审计部门和人员统一管理,上级结构管理下属审计部门的业务、经费与人事,最大限度的加强对审计对象的监督,减少政府对审计的干扰,进而强化预算考核审计,提升工作效率,增强政府资产的预算管理、风险管理、负债管理与绩效管理力度。其次,要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制度。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审计部门有权对政府的决算、编制、管理与执行,及其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与真实性进行监督和考察。审计报告制度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公开情况。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审计人员及时转变工作观念,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自律性,在完成预算审计后,确保尽快向社会各界公布结果。此外,还要通过宣传增强人民对审计结果的关注,鼓励公众为审计部门、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各种预算监督信息。

上一篇:车辆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下一篇:新形式下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