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6 04:38:43

分层教学法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每个学生都是活的个体,他们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不一样,身体素质和对体育动作的理解水平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出“以生为本”的教学计划,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施分层教学,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层”而教。同时,由于分成不同的层次,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了激发,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身体素质和技能较好的学生,他们被分在同一层级,学习更富有竞争力;低层次的学生,他们看到分在上层的同学,意识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差距,就会奋起直追,努力追赶成绩优异的同学。

一、分层数据的获取

教师在分层前需要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可分为体能测试、技能测试等测试模块。其中体能测试内容为往返跑,技能测试则选取能测试出学生身体协调性、动作连贯性的项目,如前滚翻、篮球三步上篮、足球绕杆等。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观察、记录学生学习态度,以及了解学生对体育技能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二、学生层次的划分

依据对学生的观察、学期末学生体育测试情况、学习态度、体能和技能的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学生具备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能力,能迅速掌握技能,有较强的分析思考能力;B级学生基本能够自主参与体育运动,身体素质较为一般;C级学生的运动技能基础较差,测试成绩在及格线附近徘徊,其中部分学生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分层需要注意定量与定性的相结合,要依据测试数据和对学生的主观评价对学生进行分层,以避免在后续的教学中出现层次错位。在进行分层教学前,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向他们说清楚分层的目的,求得学生的认同,消除学生的负面想法,避免因分层而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其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教师在分层后,应采取疏导、鼓励的方式,对学生可能因分层而出现的消极心理进行及时辅导。同时,对高层次的学生应严格要求,避免其出现骄傲的情绪;对低层次的学生要给予帮助,要耐心地进行动作讲解和示范;要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鼓励,以形成良好的竞争风气。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针对不同哟蔚难生,在班内制定各层次相应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兼顾各层次的学生:要求A级学生熟练掌握技术动作,连贯衔接动作,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运用简单的战术配合,并强化身体素质练习;要求B级学生以巩固基本技术动作为主要目标,力争在熟练运用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动作衔接连贯性练习,并加强专项素质练习;要求C级学生以掌握基本技术动作为主,准确、协调地完成技术动作,能较好地运用基本技术动作,并强化速度、力量、耐力。

分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变动。前期制定的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制定新的教学内容,如高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后,就应鼓励他们去完成更高层次的目标;若低层次的学生学习效果较好,也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难度。

四、教学手段的选择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手段:A级学生以自主练习为主,教师若发现学生出现练习问题,需给予纠正;B级学生以讲解示范为主,让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反复练习;对C级学生要设计直观易懂的动作,进行详细的分解讲解,并让学生模仿。教师要引导各层次的学生小组根据各自学习目标,针对自身身体素质、技能掌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练习方法,并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共同进步。

五、分层教学的评价

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教学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的结果评价,把测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这样是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顾及每个层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加大考核难度,对低层次的学生要降低考核难度。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可采取差异评价法,将学生过去的成绩与现在的成绩进行比较,而不是将高层次的学生与低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较。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感受完成技术动作后的快乐体验。

上一篇: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下一篇: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游戏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