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大学一年级的学风建设

时间:2022-08-06 01:06:57

如何抓好大学一年级的学风建设

摘 要: 抓好大学一年级的学风建设,让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养成踏实、努力的学习习惯,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仅事关高校整体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有助于做好高校其他方面的学生工作,减少校园安全隐患。

关键词: 学风建设 思想教育 学生认可度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它反映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一所大学,其整体学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最终影响这所大学在社会上的声望和地位。大学一年级的学风建设在高校整体学风建设中尤为关键,如果一开始不能开个好头,等到了高年级再抓学风建设就会事倍功半。另外,如果一开始学风搞不好,学生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就会影响到高校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可能还会增加校园的安全隐患。

笔者因工作需要,一直在思考大学一年级的学风建设问题,并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影响大学一年级学风建设的利弊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对于大学一年级,抓学风建设既有便利的条件,又有不利的因素。便利的条件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学分制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学分制下,学生能否毕业取决于自己能否修满规定的学分。另外,学分制下通常实行学生自主选课,学我所选,选我所爱,理论上讲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晚自习制度确保了学生必要的学习时间。

很多学校要求大一学生统一上晚自习,并且固定自习教室。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们必要的学习时间,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缓冲期,帮助他们完成从高中被动式学习到大学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转变。

3.大一学生课程较少,学习压力不大。

大一开设的课程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公共基础课,学习压力不是很大,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好所开设的课程,不至于因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厌学情绪。

4.大一学生通常比较“听话”,便于管理。

大一学生刚进大学,相对而言比较“听话”,便于管理。

(二)不利因素。

大学一年级学风建设中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如下方面。

1.大一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往往不足。

大一学生经历了中学时期高压式管理下的学习,通过高考来到大学,心想再也不用高考了,对学习一下子就放松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经常会问老师:“我们学这些课到底有什么用?”特别是一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上网、打游戏上,上网成瘾,一发不可收拾。

2.因不了解导致对所选课程和老师感到失望。

特别是第一学期,虽然拥有自主选择权,但因为对所要选的课程和老师都不了解,很多学生也只能凭感觉随机选。如果对所选老师的授课方式不适应,就很容易对该门课程产生厌倦情绪。

3.学分制下教学班的管理比较困难。

学分制下,由于实行自主选课,同一行政班的同学被打乱了,不在一起上课,而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的可能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这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

4.一些学生处理不好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大一学生对参加各种社团、实践活动往往比较积极,一些同学处理不好活动和学习的关系,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耽误了学习。

5.一些学生因自卑心理导致厌学情绪。

大学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背景、家庭情况可能差别很大,一些来自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地区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上往往有所欠缺,他们看到身边一些同学“不怎么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自卑乃至厌学情绪。

6.部分“富二代”不思进取,缺乏学习动力。

一些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小到大一直养尊处优,不用为衣食发愁,也不用为将来的工作、就业担忧,往往比较懒散,不能吃苦,意志薄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大学或者只是为了混个文凭。提高这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和技巧。

综观学分制下影响大学一年级学风建设的各种不利因素,归根结底,如果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学习,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缺乏学习动力,无论学校、老师采取多么严厉的措施,学风建设都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成效。所以,要想切实抓好学风建设,就应当花大力气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摆脱自卑心理、消极心态,走出对学习认识上的误区。

二、通过思想教育及时帮助大一学生走出对学习认识上的误区

大一新生刚来到大学时,认为大学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会主动学习,但新鲜感过去,随之而来的是“迷茫、郁闷、孤独、寂寞、纠结、烦”。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习,很多同学的效果都不好,人在那儿坐着,心不知道在哪儿,或者玩手机,或者发呆,头脑是空白的,眼神是迷离的。你问他们学习重要吗,他们也说重要,却不知道重要在哪儿,到底有什么用。

这时,如果能有个指路人走进他们的心里,让他们切实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的,找回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让他们重拾自信和激情,就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大一时不做好思想工作,坏的习惯和风气一旦形成,到了高年级,再改变就很困难了。

思想教育务必讲实效。采取传统的做法,通过开大会、课堂说教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效果不好。我们赞同“思想教育生活化”。比如,我会经常跟学生定期不定期地“约会”,一起吃饭。在饭桌上,学生比在教室、办公室放得开,特别是一些男生,一杯啤酒下了肚,什么掏心窝子的话都愿意说出来。这时我再把自己的成长经历,曾经遇到的困惑,以及怎么走出困惑的告诉他们,就会给他们很多启迪,而不让他们觉得是在对他们进行教育。另外,我们时常通过微博、QQ、飞信等形式,利用学生的语言与其平等沟通,有效为其答疑解惑。

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大部分学生能够摆脱对学习的错误认识,端正学习态度。

三、多管齐下,加强大学一年级学风建设的探索

上一篇:八星入“海”完美收官八强选手重磅出炉 下一篇:人文扶桑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