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趣味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6 11:46:45

浅析趣味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精彩、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适当的趣味事例,甚至会成为整堂课的亮点,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要让高中生喜欢地理课,课堂上与教材相关的趣味举例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浅析几种趣味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趣味法 地理教学 应用

一、采用数据激发兴趣

在人文地理及国情教育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与新教学内容有关的统计数据等来辅助说明新课。比如在讲高三选修课“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一节时引用了以下数据:我国耕地面积一亿公顷,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是世界人均耕地的1/3,澳大利亚的1/28,印度的1/7。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在这种状况下我国大量耕地仍遭受水蚀、风蚀、沙漠侵吞以及工矿建设占用耕地等。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千米,占陆地国土1/4以上。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呢?这一节课的教学有助于我们加深这方面的认识。

二、采用问题法引发学习兴趣

在地理课堂中,把新知识的有关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这种形式简单方便,师生共同参与,还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此法要求教师在讲述新的内容前,周密地设计问题,使问题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增长新知识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讲授地中海式气候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②为什么称它为地中海式气候?③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是什么?④世界上地中海式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什么规律?通过一系列问题,就把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形成原因、分布地区以及分布规律揭示出来。这是利用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而采用的问题法。这需要联系相关知识,促使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设问。实践证明,恰当准确的设置问题,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引用趣味性事例调动学习兴趣

在一些与新教学内容有关的谜语、诗词、笑话、游戏、名人佚事、民族风情、千奇百怪的地理现象等地理知识内容中,我们将之与充满情趣的相关事物结合,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师生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默契交流。例如,我在“时区与日界线”的教学中,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引出新课:“有位孕妇在一艘海轮上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论年龄妹妹却比姐姐大了一岁,这是为什么?”为了解释这个反常现象,学生会集中精力去学习时区和日界线的有关知识。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来吸引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地图、黑板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幻灯片、影视片、遥感像片、模型和实物等引出新的教学内容。适时出示图像,不仅能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条件的限制,如身临其境,使记忆形象持久,不易遗忘。如在讲“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学生放一段“风蚀、水蚀、冰蚀、海蚀、风成地貌”的录像片,学生对千姿百态、景观各异的地表形态初步认识的同时,惊叹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大自然!因势利导,引入主题。

五、采用典故史实来引发兴趣

利用别开生面的地理故事引入新课,也很有趣味。例如讲解“密度流”这一知识点时,我是从洋流助战这一战争史实入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大西洋和地中海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军舰艇屡遭德军舰艇的袭击,致使英军遭受极大的损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即可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洋流知识解释一些现象,又在尝试理论联系实际。

六、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用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导入新课,若难易适当,足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推测、想象、分析,进而追根寻源,达到培养其思维能力、发展其智力的目的。设置悬念,必须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恰倒好处,同时还得根据教材和教学的需要来进行。

此外,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趣味法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一些问题,方能使兴趣法教学达到预期目的。首先,要针对教学实际来设计。以激发兴趣的资料对相关知识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是画蛇添足,更不能哗众取宠。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知识、能力基础以及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等。再者,激发兴趣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巧妙新奇;语言要简洁精练、生动形象;时间上要恰如其分,一般三、五分钟为宜。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兴趣法使用是教学的一种手段,须精心设计与巧妙使用,要与课堂教学整体和谐。如果只强调课堂气氛而忽略课堂教学整体效果,就不能称其为成功的教学。

总之,地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内容涉及:天文、水文、地貌、生物、气象等多个领域,地理现象无处不在,包罗万象。要让学生喜欢地理、学好地理,必须将地理课堂与学生熟悉的日常实例相挂钩,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巧用趣味事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作者单位:晋江市季延中学)

上一篇:英雄情结和人性的挣扎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看学生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