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2-08-06 08:26:12

浅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摘要:传统“三段式”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详细比较分析了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改革与探索实施的“协同式”、“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模块式”和“校企业合作式”四种各具特色的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这四种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满足经济发展对个性化、多元化、多规格的现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three section typ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and points out its main problems. Based on this point, the paper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detail recent years domestic colleg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implementation "concerted type", recruiting by departments and multi-cultivation, module type and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type, the four types has their own features innovation business management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s. The authors holds that these four types of innovatio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could compensate the shor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ode to meet economic development's demand for individulized, diversified and multi-standard moder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alents.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business management;talent cultivation;mode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008-02

1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我国大学实施的是国家计划体制,学生进入大学需要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严格高考,可谓“一卷定终身”。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且工商管理专业的录取生和其他专业的录取生并没有区别,培养过程则按年级、系、专业、班进行组织,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三段式”教育,实行统一的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整体上处于大统一的状态。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主要面向政府,为政府服务,而未学生服务的意识较弱。同时教育实行“严进宽出”,不但导致“千人一面”的后果,而且整体素质不高且趋同化严重,与市场需求错位,就要困难,十分不利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2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空泛,缺乏针对性;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选择上哦自主性弱和灵活性差;③工商管理专业培养途径较为单一;④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与实际工作脱节,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⑤缺乏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创新力的培养;⑥考核办法单一,不利于反映学生综合素质。

3改革与探索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3.1 “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借鉴加拿大“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为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依据协同论的思想形成的。“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求协同发展,并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倡人才培养“全方面,全过程,以人为本,全员参加”。所谓“全方面”就是围绕着不同的工商人才培养层次目标,从知识、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力三个方面,将专业教育和学生管理紧密结合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全过程”,就是把专业指导贯穿到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培养人才全过程当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全员参加”就是党政工团联合,全体师生紧密协同,一起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3.2 “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各高校“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借鉴美国“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任选课程比例协调”的人才培养思想。“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各高校按系招生,前期培养不分专业,按大类培养,实行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以恰当的比例融合于一体的通识教育,后期则是在学生对本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更加明确的基础上,完全按照自愿原则重新进行专业划分,使学生的自我认识、专业认识和社会需求认识相协调,按照自己的意志兴趣确定自己家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

3.3 “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工商管理专业细分为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模块,学生在学习其他公共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特长等选择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不专和专业纵深方向知识钻研不够深入的缺陷,充分融合了现有的“复合型”和“专有型”教育的优势。学生既有较为宽厚的基础和较为全面的管理视野,又具有在工商管理某些领域较为深厚的造诣,形成以能力型和创新型为主导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3.4 “校企合作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多边合作的产教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积极为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专业实际环境,帮助其全面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把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与社会的结合上。在该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达成协议,以学生与用人单位雇佣劳动关系为主,学校协调配合,既根据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学校设置相关专业,选拔、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根据协议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相应的岗位工作。

“校企合作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适合于高职高专和中专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教育教学,能达到高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互利、互惠、互补。在协作中,一方面高校既可以降低用人成本的各项用人成本,也可以解决用人单位某些理论和理念上的问题,提高了起管理效益。另一方面,高校能够满足其社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学生在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又能够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实现有效就业。

传统的“三段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显现出诸多弊端,无法满足社会实际需要,而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强化实践,培养出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是现代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协同式”、“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模块式”和“校企合作式”的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借鉴了国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特色鲜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满足经济发展对个性化、多元化、多规格的现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内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师资、环境等优势,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上一篇:英汉广告中的用词歧义现象研究报告 下一篇:新会计制度下所得税会计准则及处理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