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与生活“链接”

时间:2022-08-06 08:22:28

如何让小学语文与生活“链接”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哲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3、4岁,他在语言方面已经是能手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三四岁的小孩母语水平好,其原因主要是生活的大课堂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他们与父母、亲友、伙伴的交流中,很自然学会了语言。正因为很多课堂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才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所以有人提出: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只有将语文与生活“链接”,我们的语文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如何让语文与生活“链接”呢?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学校不仅开展了有关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还着重研究了如何利用生活资源,提高识字质量,以下是我们的实践与思考,希望与各位同仁探讨,以期待进一步“优化”。

一、优化环境

营造识字氛围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要翻越的第一座山。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顺顺当当、高高兴兴地越过这座“山”呢?我们认为必须美化这座“山”。假设一下,如果山上有绿树,有红花,有翠竹,越往上走,风景越是如画,学生怎能不奋勇向上呢?这美丽的“山景”就是我要讲的识字环境,怎么样营造生活化的识字环境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

(一)课堂识字环境的优化与创新

课堂识字环境对学生良好的识字活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识字环境布置得富有特色、有变化,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启蒙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要优化、创新课堂识字环境,我们可以先从教室的布置着手。教室布置要富有童趣。

(二)校园识字环境的优化与创新

校园,是学生平时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根据低段学生无意注意、无意记忆占优势这一 特点,巧妙妥善地利用好这个环境,能使学生的识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在校园里,凡是学生能看到、听到、接触到的地方,都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识字环境,要“让校园中每一个事物都会说话”。具体的做法如:

给花草树木插上牌。校园的花草树木,春夏秋冬,各有不同,是学生爱看的景观。给它们插上牌,写上它们的名称、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等。这样既让学生在玩耍观赏之余自然而然地识了字,又学到一种知识,同时陶冶了情操。

给常见的物品标上名。校园里有许多学生常见、常用的物品,如簸箕、扫帚,不要等学到它们的时候才出现这些汉字。可以事先在这些物品上贴上注音名称的小纸片,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解决这些生字的识记。学生洗手的时候,学一下“水龙头”,走过“走廊”的时候,瞧一眼“走廊”,日积月累,又会多识了许多字。

二、创设情境

(一)猜一猜

布置谜语长廊,学习了一些生字后,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各种字谜,如学了“海”这个字后,有的学生这样编谜语:“一个人的妈妈,站在水边”,有的这样编“一点一点又一点,每天都来喝一点”等。为引导学生创设了这样的用字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分析能力,还在生动活泼的情感互动中发展能力、陶冶了情感。

(二)当一当

开展“争当小老师”活动,把识字变成一种乐事,把识字过程变成一个创造过程,在课余,要组织学生开展广泛的“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引导他们自己创造识记方法,编字谜,编口诀。如学了“胡”这个字后,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在“小老师”活动中,尽显风彩。有的学生给同学猜谜:“天狗一口想吃了月亮。”一个学生是讲故事:湖中间有一户人家。有个小朋友叫“胡里胡涂”,他有很多兄弟,他哥哥叫葫芦,头上长着草…………这样的学习会使他们越学越有趣,越学越聪明。

三、立足生活

开拓识字道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学生,随时随处都在跟文字打交道。教师要构建生活大课堂的新课程观,立足生活,努力拓展教学空间,开拓识字道路,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我们可以大致把学生的生活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家庭生活、校园生活。

(一)家庭生活,识字的温床

每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了学习。从熟悉环境,认识父母,到学会说话,接触汉字,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学习过程。而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识字教育,在儿童0~6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针对这些特征,家长会上,我们在介绍新教材特点与难点的同时,还明确地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走进了新课程,我们更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如果说家庭生活是识字的温床,那么父母就是孩子最伟大的老师。也许,不经意地在诱人的零食袋上随手指点,孩子却在无意中认识了不少汉字。也许,在电视屏幕上信口逗逗,孩子却在娱乐时对汉字产生了兴趣。

(二)校园生活,识字的乐园

学校教育的第一课,我引导学生参观校园,介绍自己。校园美丽的环境就是很好的识字教材,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识字乐园:学校、班级、功能室的标志和名称,宣传标语,校风、校训,画廊、板报等等,这些,在过去它们只是作为一种装饰,老师并不意识这些就是课程的资源。如今,经过我们适当的点拨,已经拉开了儿童识字的第一幕,孩子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快乐地识字。不仅如此,校园文化中的那些汉字还为学生提供了导向,更有其内在的文化底蕴,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在网络中,通过“链接”,可以从一个网页跳到另一个网页,在语文教学中,通地利用这最丰富、最生动的生活教学资源。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处处可以学汉字,处处需要用汉字,把课外的“识字活动”和平时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我们相信孩子们的语文就会学得更好、更快、更活。

上一篇:探析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下一篇:高中体育教学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