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多一点理想和情怀

时间:2022-08-06 06:50:33

让教育多一点理想和情怀

作品出版后,读者的喜爱是对作者的最高奖赏。让我颇感欣慰的是,去年拙著教育随笔集《让教育多一点理想》出版后,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读者朋友们的读后感和书评给了我鼓舞、灵感和启发。这里谈谈我对读者朋友们的读后感的一些读后感想。

四川广元外国语学校的阳华老师在去年暑假里就把拙著连续读了两遍,后来把感想形成文字,以“让孩子与美好相遇”为题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她在文中说读到此书“便被深深吸引。作为教育者,追求理想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相遇美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从初中时就立志做教师的我,也开始了对美好教育理想的重新认识和思考……让教育多一点理想,让孩子与美好相遇”。我很高兴“让教育多一点理想”的声音获得了一线教师朋友们的共鸣。

我了解到,有些学校和读书会专门读过这本教育文集。比如,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花园小学的老师们今年寒假就在共读此书。我在他们校园网上看到近七十篇最近挂上来的读后感和书评。他们的读后感多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际经验来写,生动具体。比如,孙礼芳老师在读后感《做一名好教师:永远的追求》中,结合自己带的班级谈文集中的《美国好教师的三大法宝》第一条:培养师生共有的责任感。她说:“想到我这学期接手的三年级(5)班,可谓全年级闻名的乱班,纪律差,男孩子调皮的特多……我知道领导信任我,清楚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教师才让我去接手这个谁也不愿意教的班级……确实这一学期的每一天,我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这样一来,学生的责任心培养起来了,班级荣誉感也增强了。由此可见,我们三(5)班师生共有的责任感在积极地培养。”孙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来印证书中所谈的道理,读书触发了她对自己经验的反思和总结,激活了书籍的价值。

花园小学的王燕老师在读后感《欣赏・学习・自勉》中说:“书中提及很多教育中的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新的理念及思考。但触动我的是我该如何思考……让我反思平时的经历就是思考的触点。我想这就是我当前所缺乏的。”这是王老师结合自己实际读书思考的发现,并且在“暗暗自勉”。是的,我们平时的经历看似平常,却正是我们思想洞见的活水源泉。

豆瓣读友姜小白评论拙著:“嗯,超过畅销书那些《育儿圣经》一百倍吧。雄辩,但却如此温柔,是书读的多养的心胸跟气场吧。很少见到东西方教育对比能这么精辟入里的……最易起争执的地方都点到为止,克制住情绪,以理服人却又不理直气壮而是娓娓道来,忘了谁推荐的这本书了,喜欢!”这位读友过奖了!在这位朋友的肯定性评论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写作信心的同时,我也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自觉与这样高的目标还很有距离,这也是我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另一位豆友“特酥”评论:“有些思考很好,但略有翻译之嫌。别做教育界的英国报姐呀。”这也是对我的提醒和爱护,这厢拱手致谢。

偶然在网上看到宜d市新庄小学的顾香君老师写的同题目书评,开篇即说:“2016年的暑假让我记忆深刻:一场百年未遇的洪水、一段自驾挑战的旅程和一本让人难以忘怀的书籍……说起与这本书的偶遇,是在无锡的教育书店,那天为了花掉丫头因书法获奖而得来的书券,我们一家来到了书店,在琳琅满目的教育类书籍中,我一眼就锁定了‘她’,因为书名《让教育多一点理想》深深地吸引了我……”拙著成为顾老师心中一本让人难以忘怀的书,真让我既喜且惧,喜者在于有读者如此厚爱拙著。惧者在于顾老师说自己读第一遍有理解上的困难,第二遍读后才敢下笔写感想。这是我以后写作要特别注意的,要写得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消化。不过,顾老师的几句总结的话,说明她真正地理解了“让教育多一点理想”的真谛。她说:“也许,谈理想对于步入中年的我来说有点太奢侈,但对于从事二十年不变的教育工作来说,谈‘教育理想’又是理所当然的事。试想:每天迎着晨曦出发追着日落而归的我们,如果只是机械地完成手头的一个个任务、木讷地批完一本本作业、冰冷地与学生一次次谈话……这样的生活循环往复,就是圣人也会避而远之啊!所以,在这里呼吁‘让教育多一点理想’,实则是想让生活多一点色彩,让工作多一层吸引,让自己多一分唯美的情怀!”生活的色彩,工作的乐趣,唯美的情怀,大概多多少少都可以在对教育理想的追求里生发出来吧。

拙著能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并且保持着对教育的理想的追求,使我深感在莫谈理想的时代谈教育理想竟然“吾道不孤”。理想是希望所在,她也需要意志去实现。北大民国时期老校长蒋梦麟在《西潮》中忆及自己的求学历程时说:“理想、希望和意志可说是决定一生荣枯的最重要的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只有以启发理想为主,培养兴趣为辅时,兴趣才能成为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因素。”蒋梦麟先生回忆导师实用哲学大师杜威曾经告诫他们说:“一件事若过于注重实用,就反为不切实用。”

不管是社会整体还是师生个体,对于当下过于实用功利的教育,大概都需要点理想来化解吧。也正如前面顾香君老师所说的:“‘让教育多一点理想’,实则是想让生活多一点色彩,让工作多一层吸引,让自己多一分唯美的情怀!”这也许是读者朋友喜欢本文集的一个重要原因。期待着与读者朋友沟通和交流。

上一篇:中德课堂评价量表的异同管窥 下一篇:源于心底的爱,学生可以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