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效应综述

时间:2022-08-06 05:11:54

强化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效应综述

一、模型构建与数据描述

财政收入增加意味着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将因此变大。不过,政府干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主要是看这个干预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利用现代计量工具对这种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在理论上检验凯恩斯关于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对抚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理论假说;另一方面可以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以修正和优化各种财政干预政策。

1.三大作用机制。我们将财政增收对经济增长效应的逻辑作如下理解,如图1所示,财政增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间接的,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各项财政支出来实现的。财政支出可以分为支出比率和支出结构两个部分。其中,支出规模可以用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来表示;支出结构可以根据支出的性质划分为政府支出、民生支出与发展支出三大类,用它们占总支出的比重来表示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政府支出包括了一般公共事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和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三项,民生支出包括社会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和环境保护等四项支出,发展支出则包括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等四项支出。

2.计量模型设定。凯恩斯在构建其宏观经济学架构时指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主要目标。由此,也可以看出经济研究学者们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和重视。不过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得出一套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经济增长理论。本研究倾向于把经济增长看做是一个生产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要素组合得到一定产出水平的过程。投入要素可以分为劳动力、资本、技术与制度等,而产出则主要表现为地方GDP。于是,我们可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形式构造如下的经济增长分析模型。

3.样本数据描述。将湖南省财政收入与支出的5项主要变量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可以从中看出财政收支的主要特征。(1)反映宏观税负水平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数据的特征。湖南省该项数据的最大值10%左右,最小值在4%左右,平均值在6%左右,这个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见图2),更加低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不过,宏观税负并不是越低越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因为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政府在很多方面都必须扮演重要的角色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足够的支持。如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以及对经济的必要干预等。而这些政府活动需要足够的财政收入来支撑,特别是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湖南省来说更加是如此。因此宏观税负过低有可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2)反映财政支出比率的“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数据的特征。湖南省100个区县中财政支出比率的最大值为25左右,最小值在1左右,100个县区的均值在4左右,这项数据比全国各地平均水平2要高很多。这表明,湖南省地方财政收入远不能满足支出的需求。实际上,超支部分主要由国家转移支付和土地出让金等资金填补。但是,由于除税收以外的其他财政收入来源都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持续性,因此过大的支出规模有可能会破坏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良性循环关系的形成。(3)反映政府运转成本的“政府支出比重”数据的特征。如表1所示,湖南省政府支出比重的最大值在55%左右,如2009年长沙市的58%、2008年长沙市的57%和2007年洪江市的54%;最小值在12%左右,如2007年的湘阴县、2008年的嘉禾县和2009年的新邵县;均值在25%左右,这项数据比全国平均水平30%要低许多,表明湖南省政府运转成本较低、处于相当理想的状态。因此,若对经济发展有必要,仍可考虑增加政府支出比重。(4)反映政府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关注程度的“民生支出比重”数据的特征。在理论上讲,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是一国(或一地)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提升财政支出中的民生支出比重,以此来激发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从表1的数据来看,湖南省2007~2009年间民生支出比重最大的地区分别是怀化市(58%)、祁阳市(61%)以及益阳市(64%);2007~2009年民生比重最低的地区分别是洪江市(27%)、长沙市(26%)以及岳阳县(26%);全省民生支出比重的均值是50%,比全国各地均值的40%要高出10个百分点,这表明湖南省相对来说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给人民群体生活带来更多的实惠。(5)反映政府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投入的“发展支出比重”数据的特征。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许多公共基础设施,这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例如,农林水事务支出关系到第一产业的稳定发展问题,交通运输关系到国内(或区内)生产要素和商品的流动问题,科学技术则关系到生产力能否持续提升的问题,而文化体育事业则关系到一国软实力的积累问题。从表1的数据来看,湖南省2007~2009年间发展支出比重最大的地区分别是株洲县(31%)、岳阳市(31%)以及石门县(30%);这三年发展比重最低的地区均是株洲市,在5%左右;该项数据的全省各地均值是18%,比全国各地均值的20%要略低一些,这表明湖南省对未来发展的重视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从地市级单位来看湖南省财政收支状况的地区分布。在这几年时间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较高的地区是长沙市、株洲市和湘西州,较低的是岳阳市、益阳市和衡阳市,经济水平较高和较低地区的比重均较高,而中等收入地区的比重往往较低。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较高的地区是湘西市、怀化市、永州市、益阳市等,较低的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常德市和衡阳市等地区,其中的规律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就相对较低,表明了这些区域的自身造血功能较好,在财政增收与经济增长之间形成了较好的良性循环关系。湖南省财政支出结构的区域分布情况从整体上来看主要呈现如表2所示特征。第一,长株潭地区财政支出的特点是重发展,但在政府运作成本控制上稍弱,民生投入方面长沙市和湘潭市都偏低,此外湘潭市的财政支出特征相对不显著。第二,湘南地区财政支出特征显著,其中衡阳市、郴州市和永州市在控制政府运作成本方面较成功,衡阳市、永州市和邵阳市在民生支出方面非常重视,郴州市和邵阳市在发展支出方面则做得更好。第三,洞庭湖地区财政支出方面则主要显示出低政府运作成本和高民生支出的特点,不过在发展支出方面还投入的相对过低。第四,湘西地区的特征不是特别显著,只有怀化市和湘西州在发展支出方面相对较大,其他方面则无明显特征。

二、模型估计与结果

进行模型估计之前,要先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以判定数据是否与计量模型(5)的线性设定相吻合。图3是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变量Rev与GDP之间的散点图。其中,空心点是2007年的数据,实心点是2008年数据,半实心点是2009年数据;三根直线是使用OLS方法分别对三组数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如图3所示,湖南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与GDP总量之间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们的模型(5)设定它们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假设是基本正确的。Exp与GDP间散点图与此类似,不作赘述。这表明,模型(2~5)设定它们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假设是基本正确的。面板数据的解释变量容易出现共线性问题,模型可能因此出现奇异矩阵而无法估计或者估计结果有偏。利用相关分析我们发现,Emp分别与Rev、Exp、GExp、PExp和DExp之间的相关性均非常弱,同时Mrk分别与Rev、Exp、GExp、PExp和DExp之间的相关性也非常弱,因此初步认定这些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不需考虑模型的线性相关问题。

三、结论与启示

1.湖南财政增收对经济增长有阻滞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湖南省财政增收与经济增长之间出现了负相关关系,主要原因是湖南省平均税负过低,导致财政紧张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湖南经济建设需求,从而制约了湖南经济发展。多年来,湖南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全国来说处于下游水平,财政收入的缺口主要依靠土地出让金、国家转移支付等非税收收入来弥补,而这些收入来源是极不稳定的,且容易引致如房价过高、过度依赖中央扶持等问题,这都不利于湖南省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湖南在经济发展中,应适当提高税负,促进财政增收。

2.湖南财政支出比率对经济增长有消极作用。当前国际学术界对财政支出的方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量入为出”,即以保持财政收支的均衡为主要目标。另一种是“相机抉择”,即以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作为财政支出的主要目标。尽管两种观点存在很大分歧,但二者均支持财政支出比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个合理水平的问题。当财政支出规模相对财政收入规模过大时,不管政府管理政策是何种目的,都将直接影响政府的信用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从模型实证结果来看,湖南财政支出比率相对过大了,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湖南省经济发展很快,各项建设资金需求量较大,政府不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造成的。因此湖南应适当降低财政支出比率,有效控制建设资金支出规模,促进经济飞速发展。

3.湖南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作用。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支出、民生支出和发展支出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均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民生支出和发展支出对湖南省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最大的。值得注意的是,湖南省总体财政支出比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是政府支出、民生支出与发展支出这三个主要方面却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主要原因是其他支出对湖南省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的消极作用。因此湖南在财政支出结构中,应适当提高民生支出、发展支出和政府支出比重,合理降低其他支出比重,从而促进湖南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

单位:湖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上一篇:国内铁路工程中的财务风险概述 下一篇:探究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