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政管理论述

时间:2022-10-01 02:48:51

高校财政管理论述

1执行与申报不能保持一致

在专项申报中,对项目的范围、执行时间、资金用途均有列示,本应成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依据,但由于上述立项申报不尽合理、预算编制不尽科学以及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使项目的执行与申报不能保持一致。(1)部分项目未能申请到项目实施所需要的全额资金,需要单位提供配套资金,但因配套资金不足或迟迟不能到位,必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执行进度等产生影响,无法按照原申报计划执行。(2)由于申报与执行间存在时间差,在执行时市场价格水平的变动或者项目本身某些因素的变动,使得项目部分内容需要调整。(3)由于高校教学安排的特点,很多实验室设备更新、设施改造等项目的实施是有时间限制的,多数集中于暑假期间,而多数项目需要以招标方式进行货物供应商、工程承包商等的选择,而招标采购有严格流程和时间要求,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在年初预算下达后到暑假前夕需要完成相应的招标工作,一旦在此期间出现问题,必然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进而无法保持与申报计划相同的进程。“突击采购”现象仍旧存在由于财政专项拨款有完成期限控制,逾期未完成者款项要被收回,因此,部分项目,尤其以科研类软性项目为多,会出现在项目完成期限之前“突击采购、突击花钱”的现象,以完成项目内各项支出任务。项目执行完毕后存在相关问题部分项目执行完毕后,所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存在因事前未能做好部门间的沟通而出现无场地安装、重复购置等现象;更有甚者,出现项目内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入账等情况。另外,部分项目需要后续管理、维修维护资金的跟进,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后续管理乏力致使项目效益低下的问题。追加项目管理难度大年度追加专项由于申报、完成等在时间安排方面比较紧,在立项申报、预算编制、进度安排等各方面的问题就更为突出,管理难度更大。

2加强高校财政专项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财政专项管理机制

各高校应建立健全财政专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使立项申报、预算编制、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绩效考评等各个环节均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同时,应将财政专项管理纳入相关部门管理职责范围,由其负责财政专项管理工作,汇总各系列申报项目,并组织评审、上报、实施检查、项目验收、绩效考评、档案整理等具体工作。

2.2根据实际进行项目申报,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

各高校应建立“项目库”制度,项目单位应切实从工作需要出发,在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之后进行项目申报,项目申报不拘时间,做好调研后即可填报,由校级管理部门纳入项目库管理。在上级下达项目申报任务后,管理部门根据学校总体实际,本着“从需从急、有所侧重”的原则优先申报项目库内“急、特”项目,杜绝临时起意,盲目申报现象。项目预算编制应充分考虑项目内容,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并对市场价格水平变动有所预期,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为项目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做好校内部门间信息沟通,加强项目人员队伍建设

高校内项目的实施大多涉及不同部门,在项目自申报至完成过程中,各部门必须进行相关信息的有效沟通,对于涉及场地、人员、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必须于项目申报前进行协调安排,以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有效发挥。高校财政专项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专项管理部门、项目实施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均需有人参与,因而做好项目参与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业务能力,加强素质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特别是项目负责人及实施管理人员,应该充分掌握项目内容(技术规格要求)、项目预算、招标采购、设备安装及工程施工、项目标准等业务知识。

2.4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规范项目管理程序

高校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将纪检、审计纳入项目管理,使项目管理部门、项目实施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纪检审计部门形成相互合作而又相互制约、监督的关系,规范项目申报到项目验收的整个流程,对项目申报、项目执行、资金使用、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与检查,以提高项目申报的科学性、执行的严谨性、进度的合理性、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项目实施的高效性。

2.5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反馈和督促作用,形成专项管理良性循环

绩效考评是对照财政专项预期目标或绩效标准,采取一定的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评定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项目资金使用及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项目实施后的影响等。除财政部门的专项绩效考评以外,高校自身也应该建立专项绩效考评制度,且绩效考评应分短期以及长期考评,分别对年度专项执行情况以及执行后一段时间的效果和影响进行综合测评。绩效考评结果不应局限于对所考评的专项,还应起到对未来专项管理的警示、指导作用,以促进专项申报与执行的规范性,逐步形成专项管理的良性循环。

3结束语

财政专项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支持,必须得到高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通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加强专项实施的环节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及使用规范性,促进专项实施效果,提高财政资金配置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和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作者:张世清 刘斌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上一篇:谈财政派驻监督体系的规律性 下一篇:财政总会计权责发生制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