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能“显山露水”

时间:2022-08-06 04:49:16

让每个孩子都能“显山露水”

【摘要】 走进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手笔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关键词】 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说实在的,很多时候要做到在课堂上和学生平等地对话,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感悟,还真有点茫然,整个课堂总有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去年,再次执教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少年闰土》一课,课堂上的两个片段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课堂上放开手,学生的个性会尽情地飞扬起来。

一、课堂上的各抒己见

当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抛出一个问题,你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感觉?“朗读能手”邓蓉发言了:“老师我不喜欢这篇文章。因为有些地方语言好像不太连贯,读起来很拗口的。比方说文中的‘愿心’就很别扭。”是啊,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正是白话文语言阶段,难怪他有这种感觉。不过,我倒是很欣赏他的大胆和直率。这时,一贯以分析擅长的刘靖靖发言了:“老师,这篇文章我还是蛮喜欢的,只是文章的最后‘但从此没有再见面’作者没说实话,他在撒谎。”“撒谎!”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脸的疑惑。我也在心里纳闷:她怎么会想到这个呢?这时一旁的黄亚兰发问了:“你有什么证据呢?”只见刘靖靖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因为我看过鲁迅的小说《故乡》。这篇小说不但写了少年的闰土,还写了中年的闰土和老年的闰土。中年的闰土变得呆板,老年的闰土更可怜,他在帮鲁迅家干活期间还偷鲁迅家的东西。既然鲁迅都写了闰土少年以后的事,那怎么能说‘但从此没有再见面’呢?”一番头头是道的解释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不约而同响起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也不失时机地表扬:“瞧,这就是多看课外书的好处!”再看刘靖靖,也是一脸的自豪。

二、闰土也羡慕“我”

在研读课文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一环节,我先出示句子:“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然后发问:“这个句子有什么不懂的吗?”谢思思问了:“‘他们’指谁?”熊林成回答:“就是和‘我’一样的少爷朋友呗!”“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什么意思呢?”谢思思提出了疑问。思维敏捷的魏玉琦举手了:“我知道。就是说‘我’和那些少爷朋友们整天生活在大院子里,像井底之蛙,眼光短浅。”理解得真到位,我暗暗心喜。“那你们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呢?”沉默了片刻,魏玉琦又高高举起了手:“这句话反映了‘我’对闰土那种生活的向往,还有他对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的不满。因为闰土是那么的见多识广,所以‘我’非常羡慕他。”“其实我也羡慕闰土。”最后他又加了一句。瞧,学生自主感悟的就是不一样,也许魏玉琦和“我”已经产生了共鸣吧!正当我为学生能自主领悟句子的含义感到欣喜时,一向思考独特的刘思雨发言了:“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闰土也在羡慕作者。”“是吗?可能吗?”因为这个我压根儿就没有想到。我按捺住心中的疑惑,问他:“那你怎么体会到的?”“我在这儿体会到的。”她随手拿起课本说:“书上这句话‘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告诉我的。闰土生活在农村,他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说明城市里的东西闰土也有很多没有见过。如同‘我’羡慕闰土的见多识广一样,闰土同样也会羡慕‘我’的城市生活啊!”他层层深入的分析使我和其他学生不得不认同。“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在佩服学生独到的感受之余也在为自己感到汗颜。

三、我的反思

1. 转变学生观,还给学生自由畅想的天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尽情飞扬起来,我们就必须给他们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在教《少年闰土》这一课,如果我一开始就否认学生“闰土也羡慕‘我’”的意见,也许就听不到学生那发自个性的呼唤了。

2. 尊重学生和学生间认知上、情感上的差异。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位学生都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课例中从邓蓉、刘靖靖、魏玉琦的发言,我们看到了学生对课文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也充分体现出学生和学生间在认识上、情感上的“差异”。“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几个学生的生动写照。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教师不应包办代替。

3. 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教育家第斯多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本身,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不光在感知,而且也在描绘、在制作、在创造。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同与成人的思维方式,那些看似幼稚可笑的问题常常蕴含着创造的灵感和伟大的构想,往往会成为他们今后成功的起跑线。因而当学生冒出一丁点创新思维的火花时,我们就应该给他们添薪加油,让它们熊熊地燃烧起来。

4. 不仅要“放”,更要“导”。教师要尊重学生,要给学生更多的自,要给学生更多表达的权利,给予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及学习伙伴的权利。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放”,更要“导”。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有效的指导、引导和辅导,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学习,决不能放任不管,“天马行空”,一定要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设计,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点拨思路技巧。

上一篇:试论初中生生物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把握细节,学好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