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教育,让每个孩子都精彩

时间:2022-10-06 09:39:13

用爱教育,让每个孩子都精彩

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所教育的对象才能充满信心与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与创新的精神。 素质教育下的办学理念时时提醒教师,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教师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获,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

一、走进学生心灵,关注每个学生

每个孩子自身性格特点、社会环境因素等造成他们的表现各异,有的外向,个性张扬;有的内潋,文静秀气;有的胆小害怕出错;有的由于受到过教师不经意的“打击”,从此不敢发言……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才能找到问题的成因,从而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办法,帮助孩子们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辛勤地培育花朵。当我们在花园里直起腰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是否曾想过偌大的花园里,有没有关注过每一朵花,最大的、最美的、最香的、最艳的、最小的、最不起眼的?是否曾留意过那些不太大、也不太香只是开着的花,还有那些残缺的花?有没有让爱的阳光洒向每一朵花,有没有让爱的雨露滋润每一片叶?

孩子就像花朵。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爱,是教师对“爱与责任”的诠释。爱心,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条件,责任,是教师职业的“底线”。责任由爱而生,爱因责任而更加完美。责任是树,爱就是藤,他们是紧紧依附在一起的,如影相随。作为教师,每个人都应该在纷繁的日常事务中镌刻责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流淌爱心。只有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工作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爱,感受到关注。

二、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挖掘学生潜能

作为一个班主任,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也就同时肩负着教书而且要育人的双重责任,那么,教师首先要对这几十个孩子了如指掌,还要对这几十个孩子背后的几十个家庭背景了如指掌,只有这样,在教学或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才会得心应手,才不至于有时处于被动地步。教师对待每一位孩子都应宽容、尊重和理解,他们渴望得到信任与尊重。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

教师对待学生要严格,却不放纵。这种严格是对自己的严格,是对学生犯错时的严格,教师希望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让被爱者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他们会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错误,及时地给予教育、纠正,并以最真诚的态度去与他们交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对学生犯错时的严格要求,是希望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少犯错误。这是责任二字的含义,因为责任,爱不偏颇;因为责任,爱不纵容;因为责任,爱不再冷酷。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不是筛子,不能因为接受不同的教育,就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有高低贵贱之分,教育应该给所有人平等的机会。”花园里的花,各式各样,有大的,也有小的;有美不胜收的,也有不起眼的;有芳香的,也有默默无闻的;有健全的,也有残缺的,他们是一个整体,共同点缀着花园。教师就要像园丁那样,对每一位孩子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宽容、严格和平等,这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是“智慧”的爱,只有智慧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才能体现出教师的责任,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是令人敬佩的,也是令人感动的,教师的爱,彰显智慧,为每一朵花负责,为每一朵花浇水,让每一朵花都能亮出自己的美。

冰心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不是悲凉。”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作为终身的职业,那就意味着选择了更多的奉献。所以,要想当好班主任,教育好学生,就要学会了解学生,试着了解他们身后的每一个家庭。教师对学生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才能挖掘出他的潜能,才能焕发出他的精彩。

三、关爱后进生,让每个孩子都精彩

既然新课改把“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定为核心理念,那么重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同时也就是要重视每一个后进生的成长。

教师对后进生的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座位安排上的歧视。2.作业批改上的歧视。3.班级活动安排上的歧视。4.教师对犯过错误的学生处理上的不平等的现象。5.课堂上提问的歧视。有的学生发言五六次甚至更多,而那些屡次举手跃跃欲试的顽皮学生,却始终难得有发言机会。这种激励机会的丢失,使“后进生”与“好学生”因不公平而产生了更大的差距。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歧视差生,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

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寻求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对他们的管理,仅靠笼统的思想教育,空泛的鼓励,真情的感化,强制性的管理,可能会使他们少犯错误,但难以使他们真正地改变自己。因为很多道理他们都懂,只是缺少从头再来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在具体的学习中可行的学法指导。对待一些后进生,教师要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立足于现状帮他们分析,帮助他们制订逐步提高的具体计划,然后定期监督,这样会使他们逐步恢复信心,逐步走向正轨。

四、采用激励法,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人都是需要激励的,尤其是小学生,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可能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小学生一般不大关心以往自己是怎么做的,而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的关心却尤为强烈,他们喜欢把教师的赞誉、夸奖看做是自己积极行为的结果。

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教师一味地用批评和惩罚的方法,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其实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随时体现着许多闪着童稚光芒的优点,如果教师改用鼓励的方法,透过优点的夹缝看缺点,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努力从多方面、多视角,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不断发掘学生的价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在成长中发展、生成、创新和飞扬,尽显人性的完美。让每朵花儿都盛开,每个孩子都绽放精彩,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

【责编 冯立伟】

上一篇:对学龄前儿童人格与家庭环境关系的分析 下一篇:浅析新型师幼关系中的情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