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时间:2022-08-06 04:25:56

[摘要]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以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女主人公在爱情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婚姻自由、爱情自由,以及在父权社会下所表现出的自主意识。在父权制的社会中,男性的思维、观念占上风,女性在这样的社会中几乎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在小说中凯瑟琳是那个时代的具有反抗精神的一个代表。

[关键词] 父权主义 女性主义 《呼啸山庄》

女性主义文学主要是批判、消除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主张,对父权主义的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试图构建女性主义的思想。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分别对女性主义的思想进行了分析。

一、对凯瑟琳与希刺克利夫身份象征的女性主义分析

该小说是以19世纪的英国为背景进行描述的,那个时期的女性被称为是“家庭的天使”,这也是由于女性的生理情况以及当时的父权统治思想所决定的。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一个完美的女性被认定为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家庭,只能是以妻子、女儿的角色存在,应该具有温顺奉献的精神。毫无疑问,在那样的时代里面,女性是一个不完美的个体,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她们没有完全独立的自己的角色,她们自身也接受了这样的一个身份,“习惯”了被统治,极少有人出来进行反抗,但是也出现了像凯瑟琳这样为了获得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以死相抗的少数女性。而希斯克利夫就是与凯瑟琳相对而言的那一部分,这就是这两位主人公的身份象征。

凯瑟琳是寻求独立自主的代表,凯瑟琳不是那个时代的“完全奉献”的代表,而是对当时所宣传的男性主义思想的强烈反抗,直到她死去,也一直坚持对维多利亚时代思想的强烈反抗。小说中凯瑟琳想要的礼物,一条鞭子,想要制服所有的马,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她对当时社会的强烈的反抗。而且在平时的游戏中,凯瑟琳热衷于扮演女主人对别人发号司令的表现,也展示出了她强烈的想控制自己命运的愿望。

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Gilbert)指出,凯瑟琳在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被剥夺了一切的权力,她从潜意识里反抗她的哥哥统治一切的愿望,并且希望当时有人能够帮助她从那样的权力中解脱出来。而希斯克利夫正是她的第三支力量,是帮助她从当时背景下解脱的“马鞭”。在后期,凯瑟琳结婚后渐渐的统治整个庄园,以及希斯克利夫对她的惟命是从的爱可以看出,她对统治的欲望是多么的强烈,直到她的父亲去世时,问她为什么不可以做一个好姑娘,而她的回答是,为什么你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父亲。父亲约瑟夫是当时宗教的权威,对父亲的反对也无疑是在反对当时的宗教,而希斯克利夫是她反对当时统治思想的一个工具,无形的帮助她完成了内心的愿望。

希斯克利夫作为凯瑟琳的“帮凶”,使她获得了完整的自我。小说中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说凯瑟琳是他的女主人,最后她的死去对希斯克利夫来说几乎丧失了一切,这也反映了凯瑟琳已经获得了一个完整的自我。但是,希斯克利夫的反抗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暗示了凯瑟琳对父权主义的反抗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刚开始约瑟夫存在时,他还是有一定地位的,等到辛德勒继承了父亲的地位后,他又被降为奴隶的身份,这也就预示了凯瑟琳身份的一个转变,在当时的背景下一直是父权主义占统治地位,要想一改常态不是那么容易的,甚至到凯瑟琳的死去。

二、对凯瑟琳婚姻的女性主义分析

凯瑟琳的悲剧命运与她的婚姻也有一定的联系,从表面上看她是可以选择自己的婚姻的,是可以自由的,但是这种选择也是在父亲的安排的范围之内的选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她根本是别无选择可言的。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是注定要分离的,在当时的父权统治下,她认为自己可以接替父亲的地位是大错特错的,小说有一处是在教堂接受思想的洗礼的过程,显而易见的是所有人的思想都是当时的,父亲的去世,辛德勒的继承是顺理成章的,凯瑟琳不可能走向父亲的统治地位,辛德勒对父亲地位的继承,也就是继承了当时父亲的思想,凯瑟琳的婚姻也就是必须由哥哥安排,而具有那样思想的哥哥不可能让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在一块的,甚至等最后希斯克利夫体面地回来,辛德勒的家境是那样的情况下,他还是反对希斯克利夫的,这也就说明当时那种思想的根深蒂固。

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来到画眉山庄被抓,已经奠定了他们是不可能在一块的基础。在那样的父权社会里,凯瑟琳是一个未婚的小姐身份,碰到画眉山庄的王子也就是她的婚姻的归宿,父亲哥哥不可能任由她,而不去选择有地位的林惇一家,而她自身的虚荣也为她的婚姻埋下了悲剧,在画眉山庄她是未来的女主人,而跟着希斯克利夫她是一无所有的,与她那具有反抗精神的性格是不符的,在画眉山庄她可以具有统治的地位,从另一方面逃脱了父权的压迫,在那样的环境里她才是完整的,希斯克利夫的爱只是使她更加完整罢了。她的这种选择也体现了父权主义在女性身上所达到的效果,从12岁与希斯克利夫相遇、相知,她没有选择两人的结合,而是渐渐地嫌弃希斯克利夫的地位低下,这也就使她小姐身份的逐渐形成,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两个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更不用说当时是那样一个社会环境。

凯瑟琳决定嫁给林惇家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决定,她一方面想有一个小姐的身份去面对埃德加·林惇,获得自身的一个对应体,另一方面她又想有一个幸福的婚姻来对应希斯克利夫的,不幸的是希斯克利夫听到了她的对话,说自己嫁给他会降低身份,希斯克利夫的离开也使得她的梦想破碎,注定是孤苦伶仃的。这就是为什么耐莉认为她和埃德加婚姻幸福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丝忧郁。

父权控制女性意识的重要手段就是婚姻,这也就是以埃德加·林惇对凯瑟琳的控制,从表面上看,埃德加性格懦弱与温柔,但是凯瑟琳也还是在他的家园里做了女主人,放弃了希斯克利夫,这也就是说那个时代父权地位的绝对统治。当我们认识到埃德加的父权身份之后,也就很容易的理解为什么当他像凯瑟琳求婚时,为什么他会当头一棒了,因为,即使她想选择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了,这也就是当初她去画眉山庄接受贵族身份洗礼所带来的结果,其实,那个时候她就已经选择了放弃希斯克利夫了。

三、对凯瑟琳之死的女性主义分析

凯瑟琳也想解脱当时的父权主义,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能够成功的办法,那就是选择死亡。她的死分为不同的阶段,也反应的她思想的不同变化。刚开始的绝食是她对父权主义还抱有一丝的幻想,以为希斯克利夫的到来可以改变一切,可以得到她的理想爱情,当看到埃德加对她无时无刻的监视时,希斯克利夫要求她和他一块走,而她放弃了,也就是放弃了唯一的一条出路,这时可以说她已经没有办法解脱了,当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她发疯了,希斯克利夫是那样的刺激她,也没有坚定她离开的想法,可以说她已经看到了结局,他们是没有以后的,在这样的痛苦中,她矛盾着、折磨着自己,直到死去。

我们来分析下,凯瑟琳的绝食,是一种威胁,她之所以这样做说明她还是有一定的自信的,以为这样就可以威胁到埃德加,她自己对下人就说,你们看到埃德加时就说我病重了……她一直都对自己的权力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她在结婚之前就说我喜欢的人你也要接受,在希斯克利夫没有回来之前她一直这样自信着,而埃德加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以为是闲聊的话语,当希斯克利夫回来之后,埃德加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的时候,他毫无怜惜的将他逐出门外,他也在像别人证明着自己地位的不可侵犯性。凯瑟琳的要求超出了他的父权制范围,他是绝对不允许的,正是这一点,凯瑟琳认识到自己错了,她也崩溃了,一直以来的自信也没了,所以她几乎疯掉了。

凯瑟琳的发疯是她认识到自己女权在父制社会里被吞噬的必然结果,如果说绝食是女性认识到自己被侵犯时的一种反抗,那么发疯是她们无助的最高表现形式。在她发疯的那段时间,可以看到埃德加仍然自如的看着书来消磨时光,他必须让凯瑟琳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幼稚,那种做法对他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她一直认为埃德加是那么温柔,是可以“可怜”她的,而当他的温柔面纱一旦揭去,凯瑟琳彻底的绝望了,她也没有任何的方法来挽救自己于这样的枷锁之中了。在这个过程中她还在欺骗自己,和耐莉说,埃德加不可能不顾我的死活。她仍然没有认识到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如果埃德加放弃了,去可怜她了,也就不存在那样的父权主义了,埃德加也是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她认为自己想摆脱那个环境,埃德加会是她的帮手,所以一直在坚持着。

希斯克利夫回来后,她带着他去了少年时代常去的那个山,以为自己还是可以回到从前的,并且一直坚信着,试图在希斯克利夫回来的这段时间改变自己的现状。当她的想法被埃德加看出之后,一直派伊莎贝尔跟着她,她才认识到自己的灵魂已经不存在了,她所拥有的就是画眉山庄女主人的躯壳,她的灵魂已经被扼杀了。

对凯瑟琳来说,死亡是一种解脱,是一种成功,是她以死来反抗当时的父权主义。小说中不断的描写她的住所里面的一只鸟,每当她心情极其糟糕时,就会看到那只鸟,那也就是她自身的写照,像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失去了所有的自由,无论自己怎么去挣扎也是无济于事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就是等死,死了之后才能解脱了,自由了,所以她后来越加的阴郁。

最后,她祈求耐莉打开窗户,这与三年前希斯克利夫逃跑时要求关上窗户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果那时她已经将自己死死的关在父权制的牢笼里,那么现在怎么可能走出来。那时她已经决定,在那样的牢笼里生活,没有走出去,没有选择希斯克利夫,难道现在她还会成功吗,整个相爱、与别人结婚、到目前的结局是一个反抗的过程,这只是一个过程,在那样的社会、那样的环境里她是不可能成功的,更不用说还有她那为了女主人的地位放弃当初的希斯克利夫的虚荣的心理了。她终于打开了窗户,想象着自己是那只小鸟飞出了呼啸山庄,这也是现实中唯一解决的方法。

本文从批判的角度分析女性主义的思想,力图找出其性格形成的根源,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蒲若茜《对(呼啸山庄)复仇主题的原型分析》重庆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第5期

[2]王轶美《从

[3]张素玫《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叙事视角》《中文自学指导》2004第3期

作者简介

王艳萍,女,汉族,辽宁锦州人,1972年生,副教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

上一篇:论电影预告片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下一篇:“语—图”互文阅读模式的建构及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