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圆舞曲的创作特点分析

时间:2022-08-06 04:22:51

肖邦圆舞曲的创作特点分析

摘 要:肖邦的创作风格是个人的、浪漫主义的。歌唱性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自由不拘的节奏、独特的曲式结构等,都是肖邦代表了浪漫主义时期所具有的抒情美感和风格特征的具体体现。肖邦首次使圆舞曲在钢琴艺术史上成为不朽之作,肖邦对圆舞曲体裁的创新,为后世作曲家作了开拓性探索,也为钢琴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肖邦 舞曲 创作

一、引 言

肖邦是音乐史上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天才艺术家。肖邦的创作风格是个人的、浪漫主义的。歌唱性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自由不拘的节奏、独特的曲式结构,以及民族民间音乐特点等,都是肖邦代表了浪漫主义时期所具有的抒情美感和风格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肖邦的创作特征

1.和声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创造性。和声是肖邦音乐创作中最有特点也是贡献最突出的一个方面,这体现在他大胆而自然的转调中。在肖邦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浪漫派音乐特有的调性色彩――三度并置,肖邦音乐中的和声“变换色彩”常常是通过交替调式来实现的,在配上新和声后获得新的表现意义。肖邦的和声风格是丰富多彩的,在作品中和声常独特的从复调中体现出来。他的和声进行保持着古典主义的清晰性和逻辑性,同时和声思维完整具有动力性。他喜欢用利第亚、弗里几亚等中世纪古调式,并常用自然音阶与变化音阶之间的模糊变化,如:升第四级和还原、降二级、降七级和还原等,这些调式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波兰的民间舞蹈。另外,他还常使用各种变音大胆的、突然的转调以及交替调式等方法进行协写作。2.情感在创作中所体现的自然性。在浪漫主义艺术中,思想和感情的统一常常被感情超过理智所代替,浪漫艺术中往往不能免于故做多情、浮夸和扭捏作态,肖邦属于当时为数不多的、追求真正艺术价值的人。他反对浪漫主义中一切于现实主义相矛盾的东西。肖邦在演奏上、创作中都竭力避免哗众取宠,肖邦的彻底现实主义世界观使他预防了浪漫主义的“狂激”,也决定了他对待古典传统的态度。3.民族在创作中所体现的鲜明性。肖邦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民族音乐家,波兰重要的爱国主义作曲家。他的创作很大一部分是与波兰的生活和波兰的民间艺术紧紧相联系的,这种民间音乐的根源鲜明的表现在他的旋律中。在肖邦的作品中只有青年时代的一首管弦乐伴奏的钢琴幻想曲是根据波兰民间主题写的,然而,肖邦的旋律与波兰民歌的联系绝不仅仅在于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典型的民歌格调,更重要的是肖邦的民间音乐特点与波兰民间音乐的旋律风格有许多共同的地方。肖邦的音乐与波兰民间音乐,尤其是与马索维亚的歌曲和器乐曲有密切的联系,肖邦音乐的最大特点是旋律的变奏,这在他的摇篮曲中有很明显的体现。

三、肖邦圆舞曲音乐表现风格

1.忧郁、感伤的圆舞曲中的音乐语言。肖邦的圆舞曲结构精炼。创作手法主要以重复和模进为主。这种创作手法有助于情感的表达,表现出一种执着性。同时,它与下行音型的结合,也产生感伤性的色彩。同一主题或动机不断重复和通过模进的手法在不同调式上呈现,产生了一种停滞不前的感觉。从原地开始无论如何变化又回到原地,是对作曲家无法摆脱厄运去追寻曾拥有的幸福,无法解脱自己的一种表现。在忧郁、感伤的圆舞曲中,肖邦常采用一种具有呼唤性特征的节奏型。这种较为舒缓的节奏型往往与其前后密集式的节奏型形成对比。且这种节奏型常常与八度大跳的音型结合,而其后紧跟着的音型常是连续的下行进行。它表现的是作曲家对美好事物的呼唤与渴求,但每次都是以失望与无奈告终,具有一定的感伤性。另外,1830年12月6日肖邦在给华沙的杨・马图申斯基的信中写道,“在这里我是这样的悲哀、郁闷、凄凉……我不能和任何人推心置腹地相处……。”肖邦用这种带有休止符的节奏,形象的表现了自己在感伤至极但又因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时的欲言又止,或是极度悲痛时的抽泣与哽咽。2.舞蹈性的、华丽辉煌的圆舞曲。肖邦舞蹈性的圆舞曲以主调音乐为主,为加强乐曲的华丽性,常采用织体加厚的手法――重复时增加声部,或在同一主题的上方加以高八度音,或将主题升高八度呈示。这一写作手法在巩固主题的同时,使乐曲更为辉煌华丽。肖邦的圆舞曲大都结构短小,以三部性的结构原则为主,并大多是重复性的乐段,体现了其舞蹈性的体裁。但在此基础上他又有所创新,如:采用欧洲民间带“副歌”的轮舞歌曲的形式――不断反复再现的部分不是乐曲最先出现的主题。

四、结语

肖邦的和声意义具有显著的特征,与古典时期有了本质的差别,其本身也赋予歌唱性,尤・阿・克列姆辽夫称它为低音曲调化。和声在肖邦的作品中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和声和连接,肖邦使它更有价值的存在。

参考文献:

[1]袁 蓓:《肖邦圆舞曲的创作及其演奏研究》,武汉,2007。

[2]刘金玲:《肖邦圆舞曲的研究》,济南,2005。

吴锦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上一篇:瑜珈与体育艺术美 下一篇:汉代美术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