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降低体育课中的损伤率

时间:2022-08-06 03:47:47

有效降低体育课中的损伤率

摘 要: 学校体育损伤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学生、家庭、学校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想有效地降低体育教学中的损伤率,教师就要采取有力的举措,采取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如此才能彻底降低教学中的损伤率,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体育课 损伤率 成因 降低举措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发生体育损伤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张家港市朱鹤颖老师对沙洲中学150名男生的统计分析,有运动损伤者48人,占总人数的32%,损伤率较高,而且运动损伤在中学体育运动中时有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体育课自身所具有的运动性、激烈性、对抗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造成体育课损伤率提高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安全意识差,思想素质低,缺乏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正确;不遵守运动规则;学生身体素质差。

(二)教师方面

缺乏敬业精神,安全意识差,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浅,业务能力差;课前没有充分准备,课后没有放松活动。

(三)学校方面

场地设施不完善;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特点。

二、应对措施

(一)学生方面

1.加强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学生不仅要学习一些安全知识,而且要学习一些体育卫生、运动常识、运动保健和运动医学方面的知识,提高其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意外损伤事故中的自我保护,同时也要学会保护他人的方法。

2.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体育意识。

学生要养成锻练身体的好习惯,提高自身身体素质,针对自己身体的差异,针对性地加强锻练,可以避免运动中损伤现象的发生。

3.认真听从教师的安排和提示。

学生要遵守上课纪律,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放松练习,正确规范地做好教师教给的动作要领。如在完成这些动作时身体有不适或其它异常症状,应立即向教师报告。

(二)教师方面

1.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利用大量的知识、技能、经验,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要避免过度的亢奋。学生难免会因调皮而做出一些过度的行为,教师应迅速制止,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让学生都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的发生,这样通过及时的教育和随时提醒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时时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

2.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提高业务能力。

只有从学习中教师才能巩固、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合理可行的组织措施,减少体育课中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

3.预防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要点。

(1)组织措施要合理科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技术、科学的组织方法和适宜的运动量,要有起有落,但不能过快过猛。对不同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的人,训练时应因人而异,不能“一视同仁”,要区别对待,做好个别指导。课前认真备好内容,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工作,既要备教材、备教法、又要备学生、备场地,从而做好预防工作。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组织教学,比如男生和女生在做某些动作时,就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体质状况、运动水平、性别特点,分组练习,安排不同的练习方法和不同的运动负荷。

(2)准备活动要充分。体育教学中不少运动损伤是由于准备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准备活动对于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动作、防止运动损伤、保护身体健康都十分重要。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根据体育课的主要具体内容而定,既要有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又要根据内容安排针对性的专项准备活动。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可提高人体大脑兴奋和身体温度、增强肌肉弹性和关于活动范围、减少肌肉的粘滞性、使全身各个部位的主要器官都得到充分活动,这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容易学习的动作。

(3)注意间隔放松。在平时的体育课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由于文化课学习压力大,缺乏体育锻炼。运动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损伤,要注意每次练习之后的间隔和放松,要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放松形式。如:上肢项目的练习后,可做些原地体前屈,两臂失控摆动;二人合作抓手,一个抖动,另一个放松,然后交换,等等。下肢活动的项目、可以做双手抓单杠抖动;平躺,做下肢肌肉放松按摩。这些对于消除疲劳防止损伤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4)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的练习。据统计,在运动实践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伤最为多见。因此,要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的练习,以增强其抗损伤的能力,如:加强大腿的前后肌群、股四头肌、三角肌、肩胛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练习等。

(三)学校方面

1.校领导要重视体育教师和体育课,并要加强管理,严禁“放羊式”教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2.配备好体育器材、场地设施,逐步完善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建设,保证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因场地器材导致的运动损伤。

3.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要以健康第一的要求进行思考、设计和操作,要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出发,始终以学生的安全为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制定适合学生特征符合学校特点的教学计划和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4.转变评定成绩的方式,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体育课不但要教给学生运动锻炼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而且要教育学生重在教育学生的健康心灵,心灵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不应苛求学生体育健康测试成绩的分数,也不应该以此评定教师的教学成绩,学校不要在无形中给教师、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而应是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心理上的放松可以调节紧张的情绪,也可以降低运动中的损伤率。

5.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结合体检资料、建立和健全学生健康卡片、例假卡片、病假条卡片等,加强医务监督,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6.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规范教学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避免课程内容的泛滥,对开放的一些新课程,应把好关,如有条件可以严格地进行公开课的试教程序,保证开放内容的可行性和科学规范化。另外,要大力鼓励教师进修培训,加强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更好地迎合学生的需求,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总之,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前提。我们不可能把损伤率减少为零,但至少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将损伤率减少到最低,以积极的方式参与,以平和的心态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预防,加强体育健康安全意识,有效地降低体育教学中的损伤率,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佑文,许璋泉.浅谈中学体育中的运动损伤.

[2]毛振明,赖天德.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和安全教育.中国体育,2006.6.25.

[3]教育学.心理学.新世纪出版社,1994.

上一篇: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下一篇:运动瘦身的几种锻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