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必要性的思考

时间:2022-08-06 01:13:48

高校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必要性的思考

摘要 大学体育教学应该更多强调健身性、健康性和终身性,这是适应社会对培养人才的需要。让将来每一位社会主义建设者不但具有精湛专业的知识技能,而且拥有强健的体魄,这样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职业素质结合

高校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是根据高校体育教育的特点及功能提出的,其核心理念就是强调体育的健身性、健康性和终身性,让广大的大学生形成这样一种理念,这对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提高参与体育的积极性都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教会他们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相应的体育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明白体育的功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这是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健康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1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

1.1思想观念和评价制度落后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仍然把培养学生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作为法定的指导思想”,教师的期末考评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基本上都是始终落在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上,学生参与体育的目的很多只是为了获取“三基”而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学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绝对评价,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原有的高校体育观念落后的状况日益明显,体育教学异化为动作技能的不断重复和强化,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演化为枯燥乏味的身体练习。

1.2教学组织形式老套、内容陈旧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目前体育课的教学仍然还是以班级授课和小组教学的形式,完成统一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上,很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还停留在足、篮、排、田径等开展多年的竞技体育项目,脱离社会发展与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缺乏创新,造成学生所谓的“爱体育,不爱体育课”的现象。

1.3教学方法上的单一

高校的体育教学很多都还是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的形式,忽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尊重学生个性,很多体育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很难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对体育课兴趣下降,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2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相结合原因探讨

2.1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相结合体现的是体育的社会功能

体育运动是一种社会文化,体育运动有其自身的游戏规则和要求,参与一项体育运动就是接受了这项运动的规则,在活动中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如有违反,则将受到规则的惩处。人们的这种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会迁移到遵守社会规范的行为上,迁移到以后的工作当中去。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都处在90后这一阶段,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这给他们的发展埋下了风险因素,对他们以后事业的发展不利。而通过一定的体育教育,使他们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这比光向他们讲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体育这一优势,加强纪律规范教育引导,让他们主动的去适应规则、适应社会、从而适应各自相应的工作岗位。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授,通过观看我国运动员为国拼搏、为国争光,在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动人场面,讲述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感人事迹,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为将来现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去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础。

2.2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相结合体现了学生大学时代健康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职业素质主要是通过大学期间获得的,大学是发展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黄金时期,然而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得需要强健的体魄,要健康的身体作为获取知识技能的保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教学时间,教会学生一定的运动技能,也应充分开发课余锻炼时间去动员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因为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每周为2节,也就是一次课,这离国家规定的体育人口的标准很有一定差距(国家规定体育人口标准为: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不少于3次,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参加课余体育活动,这对他们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非常有利的。

2.3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相结合体现了终身体育的需要

当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由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人都不愿意主动去参加体育活动,体质也自然会呈下降趋势,走向工作岗位后人们更需要一个好的身体,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有利于社会和家庭。它与在读书时特别是在大学时代养成的习惯及对体育的认识有很大关系。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社会阅历的增长,生理和心理上都不能再从事学生时代掌握的运动技能,会慢慢淡忘或由于兴趣的减少而不再去从事某个项目,例如:某个学生曾经在大学时是铅球的冠军,那时身体素质各方面都很出众,他也可能很热爱铅球这项运动,因为铅球可以给他带来荣誉和成就感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中可以不再出现铅球,也不能给他带来相应成就,试想他还有多大的可能再去热爱铅球这项运动?去参加这项运动?所以大学体育的教育应该多教给学生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使他们能够较好的掌握1—2项运动技能,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工作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成提供更多的保障。

3结束语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的摇篮,体育教学应更好的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服务,更应该为人才未来的发展服务。高校的体育教学与职业素质相结合体现的是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了学生大学时代健康发展的需要和终身体育的需要。为了更大的发挥高校体育的功能,我们的教学时要注意加强对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注意运动负荷的掌握,加强引导,注重体育意识的培养,这样才会有助更大发挥体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罗琳.高校体育教学向“快乐体育”转变必要性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6):73-75.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谢春生.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1,(4):50-51。

上一篇:正确认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实施的几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