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2-08-06 12:19:32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摘要】钢筋混凝土圆管涵不仅力学性能好,而且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造价低。本文阐述了其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工艺注意事项

圆管涵属于涵洞构造形式中的一种,是公路工程中的小型构造物,虽然在总造价中仅占很小比例,但圆管涵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及其使用性能,以及周围农田的灌溉、排水等。因此,对圆管涵施工同样不可忽视,应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周密安排,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其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1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准备情况

1.1材料准备:水泥、砂、碎石等原材料已准备充分并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1.2作业条件:所施工的圆管涵的施工便道畅通,施工人员和机具已到位。

2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

2.1测量放样:由测量队用全站仪放出控制桩,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范围外设置护桩,再由现场技术员进行实地放样并用白灰放出基坑开挖边线,测量地面标高确定开挖深度。

2.2基坑开挖:基坑的开挖采用挖掘机和人工配合的方法进行。以设计坡比开挖,开挖至距基底标高20cm时停止用机械开挖,改用人工挖除剩余土方(主要是避免超挖),并且要保证基底的施工宽度、深度,夯实基坑底面,最小地基容许承载力不得小于160Kpa。

2.3铺设垫层:用人工或人工配合机械的方式在基底铺设砂砾垫层,垫层采用中、粗砂或级配碎石。垫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5%。垫层的厚度、宽度、标高、密实度,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2.4浇注基础砼:基础砼可分为两部分浇筑,先浇筑管底以下部分,并预留管壁厚度及要坐浆砼3cm,待安放砼管节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按规定配合比配制C25砼,然后用混凝土罐车将砼送至工作面,摊铺振捣,最后人工整平,基础砼的厚度、宽度、标高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基础砼浇注时,根据涵底纵坡和地基情况,每隔2m设置一道沉降缝(3cm宽,中间填砂),必须与管节对应。顶面砼表面平整度控制在3mm之内,以便于管节安装调平。

2.5安装涵管:待基础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吊放涵管。安装管节前对管节逐个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用人工配合12吨吊车施工,调整好管节的位置及标高,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基座上,使管节受力均匀,必要时可利用支撑杆及钢丝绳辅助稳定。管节必须放稳、垫实,管道内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

2.6管节接缝处理:管节接缝处用1:3水泥砂浆做15cm宽,3cm高的砂浆抹带,管内用砂浆抹平,管外按设计要求做管带,其上和管身部需涂沥青两层。

2.7沉降缝处理:在管节接缝处塞满沥青麻絮,然后在接缝上铺一层沥青浸制麻布,再在其中接缝处缠绕2cm粗麻绳,上面再缠绕15cm宽的沥青浸制麻布三层,并用粗铅丝扎牢固。

2.8浇注剩余混凝土:在涵管两侧浇筑剩余涵身基础砼和端墙砼(浇筑剩余涵身基础砼时,注意新旧砼结合面的凿毛处理),其施工和要求同第2.4条。

2.9八字墙及洞口铺砌:八字墙基础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砼分为基础和墙身采用C25砼,基坑开挖完毕后,对基坑进行清理、处理后进行基础砼浇筑;墙身采用钢模板拼装,加固牢固,砼采用混凝土罐车将砼送至工作面,人工入仓,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人工铺筑洞口和隔水墙的浆砌片石。

2.10台背回填:周边回填应在结构现浇部分混凝土及砂浆强度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进行。

(1) 台背回填必须责任到人,明确施工单位责任人和监理单位责任人,在结构物醒目位置设置质量责任牌。

(2) 台背填土必须分层填筑,回填前应在结构物上标识填筑线,每层压实厚度不得超过15cm,压实度不小于96%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方可填筑下一层。

(3) 基坑四周开挖留下的空隙应使用灰土或透水性材料分15cm每层夯实至原地面,采用小型机具夯实。

(4) 锥坡填土应与桥涵台背回填同步进行,肋式台应四周同时回填,保证修整后达到设计宽度要求。

(5) 台背回填材料(灰土)应集中拌合,严格控制灰剂量,填料必须拌合均匀,禁止在台背回填范围内进行路拌。

2.11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工艺流程见图1:

图1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工艺流程图

3施工注意事项:

3.1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成品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度进行处理。

(2) 管壁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如有蜂窝,没处面积不得大于30mm×30mm,其深度不得超过10mm;总面积不得超过全面积的1%并不得露筋,蜂窝处应修补完善后方可使用。

(3) 管节各部位尺寸不得超过3.1规定的允许偏差。

表3.1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成品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项 目 允许偏差(mm)

管节长度 0-10 管壁厚度 -3,正值不限

内(外)直径 不小于设计值 顺直度 矢度不大于0.2%

(4) 管节砼强度应该符合设计要求。

(5) 管节外壁必须注明使用的管顶填土高度,相同的管节应堆置在一处,以便于取用,防止弄错。

(6) 涵洞基础坑开挖后地基承载力若<160KPA,采取换土或其他措施,换算深度由计算确定。

(7) 施工放样时,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以及洞口端墙的准确位置都在基础开挖时全面考虑。

(8) 施工过程中,当洞顶填土厚度小于0.5M时,禁止任何重型机械和车辆通过。

(9) 管座砼与管身紧密相贴,使圆管受力均匀。

(10) 管节接头与基础沉降缝保持一致,沉降缝宽1-1.5cm。

(11) 所有的管节接缝和沉降缝在填塞后密封不透水。

(12) 所有管节的安装顺流水坡成平顺直线。

3.2安装时注意下列事项:

(1) 应注意按涵顶填土高度取用相应的管节。

(2) 各管节应流水安装平顺,管节必须垫稳坐实,管道内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

(3) 管节沉降缝与基础沉降缝的端面必须严格一致,不得有犬牙交错现象,非沉降缝的管节接缝,应尽量顶紧。

(4) 圆管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防止碰撞,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

(5) 接缝宽度不大于10mm,并用1:3水泥砂浆抹带,形成密封层。

4结束语

通过积极的研究和优化施工方案,并且在施工中严格执行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施工,从而充分的提高了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质量,为今后的圆管涵施工提供了相关经验。

参考文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下一篇: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其处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