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前后血小板检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2-08-05 11:54:31

大量输血前后血小板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上采用大量输血急救措施前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接受大量输血的6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大量输血后不进行血小板的补充,观察组患者在大量输血后及时进行血小板的补充,最后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即刻及输血后第3、5、7d血小板的数量。结果 62例患者大量输血后血小板数量显著低于输血前,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

【关键词】大量输血;血小板;检测;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58-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疗技术也飞速发展,各种大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为了保障手术的安全、有效的进行,大量输血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医疗手段[1]。但这一措施的实施又会给治疗带来新的问题,如血小板的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4例大量输血患者进行血小板数变化的统计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大量输血急救的62例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21-76岁。50例患者术前血象检查正常,且均无血液性疾病,24h内共输血2500-6500ml(1U红细胞悬液经折算约为全血200ml)。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大量输血前,输血后即刻及输血后的第3、5、7天采集静脉血送检;观察组在大量输血后,根据血小板在24h内变化情况,酌情输入血小板3-10U,并对输血前、后及输入血小板成分后分别采集静脉血送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XT-1800i)进行血小板计数,并对抽血和检测过程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每份标本重复3次以上,取平均值,并均于60min内完成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SPSS16.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用平均值±方差来表示,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采用组间t检验,差异在P

2 结 果

2.1 输血前及输血后即刻血小板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大量输血后血小板数量显著低于输血前,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分别t=11.0397、9.8571,均P0.05),见表1。

2.2 不同时间的血小板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输血后第3、5d的血小板数量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t=9.3402、3.5135,P

3 讨 论

大量输血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在重度创伤、急性大出血及大手术等情况下实施,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患者所输的血液大部分为库存血,其中的血小板的数量于库存24-48h后基本消失,加上输液的稀释作用及血小板的趋附作用等,导致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降低[2]。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及凝血,由于血小板数量的减少致使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分析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前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情况,为以后的临床输血方案提供选择依据。

在本次研究分析的62例患者中,大量输血后血小板的数量下降程度非常明显,仅仅达到正常值水平最低值的50%左右,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其中,观察组在对血小板的数值进行准确检测后,及时根据患者血小板数量下降程度,分别输入不同单位的血小板进行调整,于输入血小板后的第3天,血小板数量就已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数值为(138.54±21.53)×109/L,达到了对照组患者第5天的恢复水平;输血小板后第5天,血小板的数值就能够完全恢复到输血前水平。从临床实际检测结果观察,患者在大量输血后极易出现血小板数量稀释性减少;在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的过程中,应不间断地对其血小板的数量进行检测,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当血小板数量低于55×109/L时,需要及时输入新鲜的血小板(注意保温),以避免发生缺乏性血小板出血。

综上所述,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血小板数量会显著降低,及时补充新鲜的血小板能够较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余祖辉.大量输血前后患者血小板的改变及检测结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4(1):495.

[2]金民,周文杰,王峰.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573-2574.

[3]角述兰,陈晴莎,杜斌.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5):29-30.

上一篇:家庭教养实况 下一篇:浅谈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