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案例为抓手, 以能力素养为宗旨

时间:2022-08-05 11:21:45

以问题案例为抓手, 以能力素养为宗旨

摘 要: 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核心和“精髓”,问题是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问题教学历来是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本校围绕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校本实践这一教研课题,开展教学教研实践探究活动,坚持将要义内涵以案例形式呈现,将问题案例贯穿落实其中,将能力和素养培养渗透于问题案例教学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作者借助于实践探究,对以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校本实践课题中“问题场”这一要素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教学 问题场 校本实践

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学科,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核心和“精髓”,问题是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问题教学历来是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本校围绕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校本实践这一教研课题,开展教学教研实践探究活动。通过网上搜索、资料查找等多种途径,发现“问题场”方面的数学教研文章及教学研究实践,参考资料及教学论据数量较少。我校为更好地推进教学工作,提升学生学习效能,开展了以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校本实践活动。笔者作为以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校本实践活动一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思考和实践,坚持将要义内涵以案例形式呈现,将问题案例贯穿其中,将能力素养培养渗透于问题案例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笔者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对以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校本实践课题中“问题场”这一要素进行阐述。

一、问题场的内容设置要凸显教学目标要义

教育学认为,问题场就是指课堂教学中围绕教材内容、目标要求等要素,组织和设置一系列“问题串”,作为师生活动、师生交流的有效载体,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时空介质的总称。问题场的设置作为做好以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校本实践课题的首要环节和基本条件,笔者在该课题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围绕“问题场”的立体性、交互性、生成性、层次性等方面的特点,对问题场的营造进行了深入研究,认识到,问题场的设置一方面要凸显教材内容的目标要求,将问题场作为教材教学目标要求的有效载体,把教材内容、学习要求、情感发展及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等渗透和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教师搭建的“问题场”载体,准确领会教学目标要义。如在“向量的数量积”教学实践中,在问题场的设计时,教师根据该节课的教学重点及学生情感实际和学习情况,设计了“若|■|=1,|■|=2,■=■+■,且■■,则■与■的夹角为多少?”、“已知■,■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满足(■-■)・(■-■)=0,则|■|的最大值是多少?”等一系列问题案例,构建“问题场”,让学生能够在感知系列问题的场景中深刻领悟教学要义和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要凸显学校自身的外在特色。大部分教学工作者容易脱离学校自身实际,未能将问题场课题研究的“校本”二字进行有效凸显。教师在设计问题场时,要充分结合地方人文特色和经济发展实际,设计出具有地方鲜明特色、学校自身特点的问题案例,凸显“校本”、“地方”特色。

二、问题场的教学过程要渗透能力培养目标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以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校本实践课题相关教学资料的阅读和研究,发现文献参考中,对问题场的设计提出了“要按照新课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针对‘问题场’中的学生主体‘活动串’的情况,渗透目标培养要求,实现‘目标反馈串’效果的实现”具体要求。根据这一要求,笔者在以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校本实践课题实践活动中,将学习能力目标培养渗透进此课题教学教研中,围绕案例探知、思路探析、策略探究、方法归纳等关键节点,通过学生探究实践、小组合作探析、师生互动交流等活动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问题:设函数f(x)=ae■lnx+(be■)/x,曲线y=f(x)在点(1, f(1))处的切线方程为y=e(x-1)+2.(1)求a,b;(2)证明:f(x)>1。

这是教师在“导数函数”教学活动中所设置一个“问题场”。在该问题场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探析问题条件得出:“该问题需要运用的数学知识点有导数在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探析解题思路,学生小组合作探析指出:“第一小题根据题意先要求出定义域和导数f′(x),由题意得到f(1)=2,f′(1)=e,解出即可;(2)由第一小题可以知道,f(x)>1等价于xlnx>xe■-2/e,此时设函数g(x)=xlnx,函数h(x)=xe■-2/e,根据题意只需证明g(x)min>h(x)max,利用导数可分别求得g(x)min,h(x)max.”师生合作归纳解题思路,指出:“正确运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证明不等式等内容及转化思想。”

上述教学过程,教师将能力培养目标渗透于问题场案例教学之中,通过学生主体的实践、思考、分析、归纳等活动,将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落实于实践中,较好地贯彻新课改提出的“学生活动串”,达到“目标反馈串”的要求。

三、问题场的实践活动要紧扣高考政策规律

笔者在以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校本实践课题研究结果的分析过程中,认识到问题场的搭建、教学、归纳等实践活动,必须紧扣高考政策发展这一“主旋律”,根据高考政策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对数学学科知识点的应用、问题案例的设置、解题技能的要求等方面的政策内容,设置出具有体现政策要求,展现时代风采的综合性、典型性问题场,更好地推进高考政策的深入落实,取得实效。如近年来以考查学生多种解题能力要求的综合性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热点,教师在问题场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认真梳理、归纳现有高考模拟题进行创新加工,设计更符合近年来高考政策要求的综合性案例,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活动,推进和提升课题教研进程和成效。

以上是笔者在以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校本实践课题教研中的点滴体会,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围绕问题场载体的搭建,推进教学活动进程,更深入研究实践,为有效教学贡献力量。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应对 下一篇:引导学生描绘生活, 提高作文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