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玉石鉴赏》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时间:2022-08-05 09:29:44

《珠宝玉石鉴赏》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珠宝热的兴起,珠宝玉石鉴赏类课程走进了各大高校通识教育课堂,根据教学实践和借鉴国内外教学理论,构建了珠宝玉石定义、分类、特征、资源、成因、工艺、市场的珠宝玉石鉴赏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提出了集体观摩、分组实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关键词:珠宝玉石鉴赏;通识教育;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79

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普通大众对珠宝玉石的购买需求和投资需求也在急剧的增加。珠宝玉石是继住房后的又一投资热潮,所以现实版的《疯狂石头》在不断上演,“天价钻石”、“天价翡翠”、“天价和田玉”等宝石热炒事件层出不穷。同时电视媒体上的鉴宝节目也不断冲击着大众的视觉,如中央电视台的《鉴宝》、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等节目。这些宝石热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更是人类高层次的本能需。人对珠宝玉石的喜爱是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上,利用珠宝的稀缺性来寻求安全需求,利用珠宝的美丽性来寻求社交需求。

在国家不断出台文件,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倡通识教育的大环境下,《珠宝玉石鉴赏》作为文理交叉的课程走进了各个大学的通识课堂。目的旨在提高大学生对珠宝玉石的认识,加强学生走向社会应对珠宝玉石相关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珠宝玉石鉴赏》涉及地质学、矿物学、宝石学、历史学、文学、美学等众多文理学科交叉,同时通识课程又是面向全校不同院系,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不能遵循专业课教学方法,进行理论-案例-实践的教学方法,而应从培养能力的核心诉求,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珠宝玉石相关能力。

2 理论教学

基础理论教学主要为宝石概述,讲解宝石相关的定义、分类、特征、资源、成因、工艺、市场等基本知识,这是宝石鉴定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加深对宝石的宏观认识,为后面的分类理论教学奠定基础。

2.1 宝石定义

宝石定义古今中外各不相同,精准的宝石定义理解,能有助于理解宝石的内涵。宝石定义的发展,中外定义的差别,不仅体现在对宝石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各自的文化差异。

如西方国家传统上认为宝石主要是美丽的矿物和部分岩石,而我国传统上认为美丽而稀少的石头就是宝石。这种传统的差异既体现了不同民族生存环境的不同,同时也跟不同民族的性格有关。西方人直接热情,东方人含蓄优美。而最新的国家标准则认为:美丽、耐久、稀少,具有工艺价值的矿物单晶体和集合体为宝石。这是借鉴西方地质科学的研究成果。

2.2 宝石分类

宝石分类是个重点,建立了系统的宝石分类,就能从宏观上了解宝石。传统出于颜色、地名、国别等因素对宝石的分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和深入,自然界发现的宝石种类越来越多,单凭宏观的印象对宝石进行分类命名,会使人产生纷繁和迷乱。因此有必要按照宝石的本质,从化学特征角度进行宝石分类。

结合宝石相关主要教材和国家最新标准,珠宝玉石主要分为宝石和玉石两大类,宝石主要包括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等常见宝石;玉石主要包括翡翠、和田玉、独山玉、岫岩玉、绿松石、石英质玉石、碳酸盐质玉石等常见玉石;有机宝石如珍珠、珊瑚、琥珀、象牙等皆归入宝石类;而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鸡血石等四大印章石和歙砚、端砚、洮砚、红丝石等四大名砚及观赏石类皆归入玉石类。

2.3 宝石特征

宝石的特征应从化学特征、结晶特征、物理特征三方面进行讲解,因为宝石是由元素组成,不同元素的性质不同,相互之间结合方式不一样,其结晶学特征也不相同,这也导致宝石所表现的宏观物理特征各具特色。如钻石和石墨都是碳原子组成,当碳原子组成正四面体结构时为金刚石,组成六边形平面结构时为碳原子,正因为这种结晶特征的差异,所以导致金刚石和石墨的颜色、光泽、硬度、密度等物理特征也各不相同。

化学特征、结晶特征、物理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授课时重视三者关系的同时,要着重详解物理特征,尤其是宝石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光学性质中着重分析颜色、光泽、透明度、折射率,力学性质中应着重分析硬度、密度、解理、断口。因为这些性质即常见易懂,又提纲挈领。如市场上常听到的“水头”包含了宝石的透明度、矿物水等因素,“地”包含了宝石的结构、包体、杂质、裂隙等因素。对物理特征的系统分类和详解,并与市场上的“习语”相对照,这既有利于系统掌握宝石肉眼鉴定的知识,同时又有利于宝石的市场选购。

2.4 宝石资源与成因

宝石资源部分应从宝石的世界分布状况和中国分布状况来讲解,同时要强调各个地区的优势宝石。如世界主要的宝石资源集中在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但非洲以钻石为主,亚洲以彩色宝石和玉石为主。中国虽然宝石种类较为齐全,但宝石级的相对较少,最具有优势的宝石矿种为橄榄石、各种玉石、珍珠,所以中国被称为“橄榄石之国”、“玉石之国”、“珍珠之国”。

宝石资源的分布受宝石成因的控制,宝石成因主要分为内生成因(宝石):与岩浆活动和火山活动有关;外生成因(印章石、砚石):与近地表成矿作用有关;如欧泊、玉髓、绿松石、孔雀石、钻石、翡翠、软玉、绿柱石、石榴石等。变质成因(玉石):岩石在地壳内应力的作用下(如构造运动引起的温度、压力、岩浆、热液等的作用),使其物质矿物成分、矿物组合、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新的矿物群体。如翡翠、石榴石、硅化木等。

2.5 宝石工艺与市场

宝石工艺主要分为宝石切工和玉石雕工,宝石切工主要利用宝石的物理光学性质,努力达到最完美的镜面反射、折射和衍射;玉石雕工主要利用天然地质作用形成的玉石结构、颜色分布、裂隙包裹体等因素进行设计,并借鉴玉文化,为每件玉雕增添美好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上一篇:课堂辅助教学新模式探索 下一篇:提升煤矿工会服务管理效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