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中后进生的转化研究

时间:2022-08-05 08:41:53

对普通高中后进生的转化研究

起 止 年 月:2011-12――2013-12

课题类型:基础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后进学生,就是指那些在品质或知识或能力或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或者在会考、高考中达不到学校的质量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象我们五中这种普通高中中就更为普遍,他们的入口成绩比那些国重、省重的入口成绩低一两百分,甚至两三百分。这样的学生不仅成绩差,而且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某些方面都较差。在班级中所占比例明显偏大,这种现象和生源结构,势必影响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效,对我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多中小学生中,被学生和家长列为“差生”的行列的学生高达5000万人,就是说每6个学生就有1个问题学生,目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方面对这些人群显得力不从心,毫无良策,很多家长也只有任其逆性发展。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引导每一个学生使其健康和谐的发展,让他们将来都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是教育人才的任务,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而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校是一所具有较长历史的老校,在新课改的时代条件下,学校要有更大的发展,需要在教学理念、管理理念上有所突破。根据我校的实际确立这一课题,有利于促进全体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高度关注后进生,寻找后进生的成因,帮助后进生摆脱困难,顺利成长,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二)“后进生”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后进生主要指以下三种类型:

1.在智力方面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

2.在某一学科方面学习困难的学生。

3.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为长期不能满足《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学生,特别是指在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较远,行为上有较多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即在班级中经常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

但在多数情况下,“后进生”的“后进”同时包含以上两种情况或三种情况。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普通高中的学生。

二.本课题与国内外同类课题关系

(一)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这一课题在国内外都曾有过研究,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成因以及矫治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在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科夫关于转化“后进生”的理论和实践。

在国内,上海对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且较为系统;在深圳,较早系统的开展后进生转化这一课题研究的有深圳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黄孔辰主任带领的“成功教育”课题组,他们进行的“成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曾获得部级教育科研二等奖。他们的研究成果无疑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研究资料和启示。他们虽然也很重视“矫治”后进生的实践,但他们更侧重于“矫治”后进生的理论研究。在转化相对“后进生”的具体途径、方式、方法的创新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尤其在普通中学通过研究性学习从心理层面上探究“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不断探究方面比较薄弱。眼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社会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更多新的问题,如:一部分学生沉湎网络不能自拔,致使无心学业,精力分散、性格孤僻、进步缓慢、沟通能力差,再加上社会种种不良风气的侵蚀、教育手段单一软弱、部分家长教育思想的偏激求速、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脱节等等,使我们的后进生问题都打上了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的烙印,所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在转化后进生的具体途径、方式、方法的创新方面的研究对当前历史条件下后进生的转化与发展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尤其在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面临的困难的个案研究以及家庭、集体、学生良性互动,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等方面比较薄弱。缺乏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理论与实践错位。

(二)本课题研究的突破

本课题是在普通高中的层面上通过研究不断探究指导和帮助后进生转化的研究和家庭、集体、学生良性互动,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成绩。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后进生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寻找他们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实施有效干预,探究出一套对后进生进行有效转化的办法,找出一条适合普通高中后进生基本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促使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为高校输送高素质生源,实现优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效应和办学效应,最终实现“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目标。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重点对于公开发表于著作、期刊及互联网上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学习和研究,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更为全面。

2)经验总结法

总结本人及同行中学教师们,“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包括经验和教训,在相关教育、教学策略、方法、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总结。

3)调查法

对研究对象西昌五中在校的高中各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4)个案法

实验阶段对部分后进生进行深入而具体的跟踪研究,及时了解实验情况并适当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及时反馈总结。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步骤

(一)课题实验遵循的原则:

1.情感化原则

情感是人的个性特征的突出标志之一,它是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要调节自身的心理结构,对学生用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活动,共同营造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

2.激励性原则

“优”和“劣”是相对的,并且后进生从本质上都是要求进步和积极向上的。因此要激励学生,气可鼓而不可泄。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扬其所长,克服不足以形成一个"思想鼓励--舆论导向--提供机会--积极评价--激励成功"的激励机制。

3.及时反馈原则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及使用合理的学习策略。但对后进生来说尤显重要,因为后进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烈,认识结构不合理。若他们学习情况、成果得不到及时反馈,就会使他们丧失意志。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及时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产生激励效应,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1.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现代课堂教学的实施工作。

教师的育人观念和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念存在差距。在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现代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们虽然明白素质教育含义,了解现代课堂教育的要求,但教学过程中歧视后进生、关爱优生的现象仍然存在,对后进生的教育薄弱得多,甚至是放弃。留有太多应试教育的痕迹,看学生的变化,只在乎成绩的高低。对后进生的教育,批评抱怨多于鼓励表扬。还未做到真正民主平等、发展的看待后进生,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都有待转变。

2.转变学风、校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

家庭、学校、社会几大方面合力转化后进生的对策、措施以及产生的效果,对于转化学风,和谐家庭关系、家校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形象方面具有直接而深远的意义。

3.兼容并收,吸取前人成果,学习最新教学理论,融汇贯通,创新普通高中转化后进生对策。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转变育人观念,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让教师由经验型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多种途径转化后进生。

4.创建和谐教育,需要关注“后进生”。

后进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存在,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考验。同时,学校的和谐氛围常被后进生与老师学校之间、与学生之间的纠纷,以及后进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所破坏。怎样才能化解这些不利因素,从而构建和谐校园,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所以我们必须探寻出一条后进生转化的道路,这样才能实现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家校和谐。

六.研究成果

本人经过认真学习和研究,在“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与研究中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列述如下。

(一)学习困难型后进生的研究

参考国内其他研究成果,我们将确定学习困难后进生分为为:智力型、动力型、学习不得法型和外因导致型。

(1)智力型后进生这部分学生智力迟钝,智商偏低,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平均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这些学生有一部分属遗传因素造成的智力有缺陷;另一方面也是小学初中学习和家庭教育的各种原因,造成基础学力欠缺,而导致智力发展跟不上正常要求。在普通高中领域,这部分学生所占比重较小。

(2)动力型后进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只是由于学习动机和意志、情感等方面原因出现偏常而引起学习困难。其主要特征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自制、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鹜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差,学习过度焦虑。

(3)学习不得法型后进生。这类学生智力正常,记忆力较好,但学习不得法,学习效率低,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其主要特征是学习机械、呆板、理解慢、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差,缺乏去粗取精,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中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这部分学生学习很努力但很难得到学习上的成功。

(4)外因导致型后进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他们的学习往往由于个人的疾病,家庭的变故,家庭文化环境差,家庭经济出现困难,社会不良影响,交友关系出现问题或品德滑坡等原因导致学习困难。主要特征是厌学或不能坚持上学,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作,好疲劳,懒散,有的带有思想品德作风上的不良倾向,造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这种类型的后进生在我校所占的比例也是非常大的。

学习困难型后进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学习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动机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

因此,解决学习困难型后进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确定适合这部分后进生的学习目标,培养和强化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功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信心。二是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对于学习困难型后进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尤其是指导学生重视预习、复习和课本基础知识的把握,教会学生如何记笔记和整理错题集,让学生从最基本的方面入手,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的动力。

同时,必须看到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学困生”转化的主渠道。因此我们积极探索“学困生”形成的主因变量包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意志品质及“导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的一般规律和相互间的关系。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倡导使用“教学案”。教学活动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的认识过程展开。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索,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能力。

我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使学生“听知识”转变为“做知识”、“感知知识”、“ 实验知识”,帮助学生在做中观察,强化感知、丰富表象,使抽象的知识变的容易理解,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尝试训练、解决疑难、小组研讨、系统小结和学后反思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其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设计情景材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设计一些逻辑性问题训练其思维习惯,设计的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磨练意志品质。例如再现性训练题组、诊断性训练题组、探究性训练题组等;使学生提前进入知识准备、思维意境状态,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潜能;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向课前、课后延伸。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增强,探究意识强烈,耐挫能力提高,合作意识、互助氛围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习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行为习惯后进生的研究

行为习惯后进生是指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老师和学校有对立情绪的学生。严重的行为习惯后进生具有严重违纪行为,主要表现是旷课、考试作弊、抽烟喝酒、小偷小摸、破坏公物、惹事生非、打架斗殴,与社会上劣迹人员来往,参与、敲诈活动等,对良好校风、学风具有极大破坏力。

行为习惯后进生的成因有多个方面,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对行为习惯后进生的教育应更加注意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我的研究,我认为以下几点是至关重要的:

1.给予行为后进生更多的爱心和真诚的关心,消除行为后进生的戒备心理,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这样也能减少行为习惯后进生与教师和学校之间的抵触情绪。在研究中我们看到,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也就是应用了心理学中的“共情”手段的作用。

2.尊重信任,保护后进生自尊心。由于各方面比较落后,得不到尊重,后进生往往既自尊又自卑。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慢慢地进入好学生行列。

3.教师应晓之以理,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正确引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对他们说理要透彻,一定要结合榜样教育和具体事例,利用集体舆论,辅之以分明的奖罚。重视发挥集体的作用,将后进生的转化与班集体建设集合起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专题活动等引发学生的思想争鸣,通过讨论,,统一认识。增强学生辩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不良行为侵袭的自身免疫力。要弘扬正气,打击邪气。要树立行为端正、品学兼优的学生典型,并号召学生学习之。

4.创造机会,锻炼后进生的意志。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光靠说还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应凭借一定的手段有意识地创造特定的与之相适应的机会,锻炼他们与各种诱因勇敢斗争的意志力,培养他们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顽强毅力,逐渐塑造新的行为习惯。

5.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庭和学校的合力。做到校内有教师,家庭有父母的局面。多方注意行为的一举一动,及时切断他们与社会劣迹青年的来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后进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及防治与矫正研究

1.排除后进生自卑心理,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予充足的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让他们从低着头做人,到挺起胸膛走路,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自卑心理的外在表现常常伴有抑郁、冷漠、恐惧、焦虑等情绪,有些“后进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他们甚至还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既重又难,中学生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造成“后进生”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和心理上的抑郁。因此高度重视自卑型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分析其成因,制定切实有效地转化措施。

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从学生自身角度讲,有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经过一再努力,成绩却总不理想,便认可“自己就是不行”,因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因身体有残疾或相貌丑陋而自惭形秽,也易产生自卑感。

从家庭、社会角度讲,有的学生的自卑心理是由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而导致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常因恨铁不成钢而采取错误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过度的向孩子施加压力,帮助鼓励少,批评指责多,“看人家孩子多好”,“你真笨”,“考得这样,丢人不丢人”……久而久之,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产生自卑心理。

从教育和教师的角度讲,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考核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逢考试必排名次,并张榜公布,极易使分数高的学生自负,使分数低的学生自卑,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公正,厚此薄彼。对后进生冷眼相看,课堂不提问,课后不辅导,没有热情的鼓励,只有严厉的指责,“还不会呀”,“朽木不可雕也”……使学生接受过多的负信息,而产生自卑心理。个别学校的个别教师仍有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这也是使学生产生自卑乃至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防治与矫正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一个著名口号:“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179页),形象地说明必须矫正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句名言说得好:“有时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丝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让一个自卑的学生挺起胸膛”。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挺起胸膛,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应该象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一样,注意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千方百计纠矫正学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1)善待所有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产生的。因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免受伤害,对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具有重要意义。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讲,要倡树尊重别人的良好风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有的后进生、残疾学生等自尊心敏感而脆弱,对他们的自尊心更要细心呵护。

2)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要以鼓励为主。教师首先要培养其参与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对有自卑感的学生,要摸准他们的脉搏,因人而宜,制定适当的目标,提出合理的要求,使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激励他们小步幅不断前进,最终甩掉“后进生”的帽子,恢复自信,消除自卑心理。

必须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后进生进行评价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现在与过去进行纵向比较,使其看到成绩,看到进步,对自己正确定位,正确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与表扬鼓励。这样有利于使其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励其不断前进,逐步赶上其他同学。

3)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的班风,为后进生消除自卑心理创造良好条件。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后进生感受师爱的温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使教师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正地处理班级中的每一个问题,不因成绩高低、家庭贫富而后此薄彼。更不能因个人好恶而偏袒亲朋好友的子女,疏远冷落需要帮助的后进生。教师要从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关心学生,对后进生更要体贴入微,要恰当地运用教育艺术,积极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辅导他们学习要循循善诱,对他们的过失要多加正面教育,有了“疙瘩”要及时帮他们解开,对其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营造出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融洽和谐师生关系,从而使他们走出自卑心理的阴影,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人,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注意培养团结友爱、健康向上的的班风,用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后进生。要教育学生尊重后进生和残疾学生的人格,对他们不歧视,不冷落,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关心,多帮助。让他们在团结友爱的良好环境中逐渐消除自卑感,与同学一起健康成长。

4)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支持,为后进生消除自卑心理创设良好环境。

要使后进生消除自卑心理,只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教师要积极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支持,为后进生消除自卑心理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要针对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经常家访,对矫正学生自卑心理的方式方法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要充分运用“家长学校”等形式,与家长在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商讨,请家长在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注意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错误的家庭教育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后进生要以爱激情,以严导行,爱而不溺,严而有度,掌握好爱与严的辨证统一关系。教师要在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支持下,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恰当地运用教育艺术,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使后进生消除自卑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挺起胸膛,抬起头来走路。

2.排除逆反心理,建立其相容点。

后进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污辱,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

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的对面涂上一层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

3.排除惰性心理,强化其勤奋点。

有些后进学生,并不是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致差原因不外乎:⑴贪玩,缺乏上进心。学习稀稀拉拉,动作迟缓,边学边玩,作业完不成,成绩老后进。⑵受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影响。“成绩好差问题不大,能赚钱就能发家”,因此懒懒散散,如“小和尚撞钟”。

对于这一心理类型的后进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不断消除“读书无用论”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引起要学的动机。其次老师要加强督促,“扶他上路”。让他体会到成功的甜头,还要多讲勤奋学习就有好成绩,勤奋出天才的道理。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努力,才能在结果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抓机会及时对他进行教育,给予鼓励,使他懂得只要通过努力,勤奋一点,成绩一定会进步的道理。

4.消除学生闭锁心理,引导后进生正常的交往形成。

普通高中阶段的“后进生”已经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思想,但这种思想仍带有幼稚的特点。和老师和家人交流时感觉到了代沟的存在。而且,这个年龄段他们也增加了不少的心事。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也宁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永远埋在心里。所以,他们多是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他们很少与父母交谈,他们不愿和老师接近。这种闭锁的心理往往使他们陷入无助的境地,使有些问题或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同时,这种不良心理的日积月累容易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

因此,教师要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教会后进生与其他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发挥班集体的作用,通过良好班风的培养,通过建立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力量,来突破后进生闭锁的心灵,实现他们的有效转化。

5.排除厌学心理,激活其乐学点。

后进生的成绩差,有的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客观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努力了,可总是不尽人意,总是换来批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表现为“对上学毫无兴趣,提起学习就头疼,厌恶逃避学习”。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多让后进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要下苦功夫学”,觉得乐在其中。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生搞好学习的作用。后进生唯有好学、乐学者,才能不断上进,才会彻底甩掉落后的“帽子”。

6.消除后进生恐惧心理和焦虑心理,使他们能够坦然面对现实。

后进生由于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低下,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同学的挖苦和旁人的冷眼,产生一种焦虑、紧张的“恐学”、“恐考”、“恐校”心理。表现在学习上有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怕被人讥笑;犯了错误不敢主动承认,怕老师批评;考试怯场,怕考不好受家长、老师责罚等方面。这种心理尤以性格内向的后进生更为明显。

除此之外,在后进生中还存在多种心理障碍。比如总觉得被管束,有话闷在心里不对人说自我压抑的心理障碍等等。 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从排除心理障碍入手,促进后进生的转化,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后进生的心理障碍的类型有多种多样,班主任及教师要做到防治与矫正必须认真分析后进生的情况,同时也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主体原则,对后进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心。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儿童”。从教育的过程看,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要有母性之爱爱。学生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是启发学生萌发进取意识的外在动力,也是教师对学生奉献的核心。任何学生都需要教师施以爱心,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指导和鼓励。在施以爱心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己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启动学生内在动力,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尽可能自觉地进行自我消除,自我调适,自我保健,自我完善。

教师如何对学生施以爱心呢?我认为,一要了解他们。对班里后进生的心理活动,行为特点和心理障碍要心中有数,这是进行爱的教育的前提。二是要亲近他们,消除其“戒心”。一般来说,后进生对教师有一种“戒心”,因此,对后进生要以诚相待、心心相印,与他们交朋友 ,使学生感到教师爱的真谛。这样做使学生心理上纯真地趋向教师,并产生一种信赖感,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和心理上的距离,说通心灵通道,引起情感“共鸣”。三要信任他们,长善救失。一般来讲,每一个后进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这种“闪光点”表现在有自强、自信、自重的期望,有自身的优点,有内在的潜力……这里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寻找挖掘和捕捉以教师爱的真谛换来学生的回报。努力挖掘每一个后进生的潜能,随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给予充分发挥其长处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使他们从沮丧、颓废、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形成教育过程中良性循环的螺旋式上升效果。

二是坚持因人施教原则,对后进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首先要有耐心;教师帮助后进生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关键是自己能否争取和抓住,还要认识到,任何点滴的进步都是经过努力获得的,都需要一个过程,后进生的转化和进步过程更长,教师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一夜梨花开遍”,对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不断鼓励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自己的学业的人生道路上取得韧性的成功。同时还要因人施教。根据后进生自身的特点,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有时可通过心理测验,心理咨询达到目的;有的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或通过心理教育达到目的;有的只需要加强自身修养即可;有的则需要医生和药物了配合。

三是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对后进生要持之以恒。

我们知道,后进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不能简单粗暴,应当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和风细雨地解决它。这里的一个关键是必须要有恒心和信心,不要怕反复,要满腔热情。后进生转化中最大的特点是其反复性,因此教师要做到持之以恒,不能急功近利,这样会对后进生所做的工作前功尽弃。

四是坚持协同原则,形成合力。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仅要着眼于心理教育,而要把心理教育与德智体美劳教育融为一体,协调发展,共同促进;课内课外紧密配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尽可能使多方形成合力,综合管理,创造优化的群体心理环境。使后进生学会自我完善,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勤奋学习,脚踏实地,用奋斗的汗水铸写自己成功的人生。

五是坚持科学原则,对后进生要进行科学、分层评价。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分层教学思想,采取分层评价,使教学评价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七.研究成效:

经过二年的课题研究,教师、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发展。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对后进生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团结和谐的氛围形成。

2.后进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3.后进生的文化课成绩或多或少有所提高。

(二)教师方面,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研究能力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通过本课题二年的研究,实验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充分理解了对“后进生”转化的意义,坚定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高材生同样重要的信念,加强转化“后进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深化了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明确了教师的使命在于倾注教师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能够做到对“后进生”投入同样的爱心,甚至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把“后进生”的转化看作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

三是强化了每位实验教师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热爱,对人生有着积极进取的态度,对社会对国家有着一种使命感。每位教师在工作中以自己作为最有力的榜样影响着学生。

2.促进教师加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

实验教师认识到,心理的沟通是打开“后进生”的钥匙。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一定要学会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把“后进”的症状分析清楚。善于运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还要在工作中讲究工作的艺术,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例如,当“后进生”出现了问题的反复时,就要讲究批评的艺术,使批评既有利于学生接受而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多种多样,但总有一种办法是最好的。所以,当我们遇到“后进生”出现某种问题时,千万不要头脑一热就去处理,结果可能事与愿违。一定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哪种办法效果最好。

八.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通过两年的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转困经验。但是"后进生转化教育"研究与实验,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艰难的研究课题,由于实验人员水平有限,我对某些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现象。尚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我也清楚地知道,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我的研究还不是十分地科学,肯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另外,因为研究周期较短,有些结果得到实践论证;但更多的处在摸索探究阶段,甚至有一些是体会反思,需要在更大范围研究论证。

限于研究者的理论修养、实践经验、能力水平;可能使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有许多局限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验证,敬请专家同仁指导。

我坚信,在以后的实践中定能不断完善,切实做好后进生的研究工作。

上一篇:浅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下一篇: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常规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