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在硅酸盐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

时间:2022-08-05 07:22:13

碳交易在硅酸盐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碳交易中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申请和实施流程,并介绍了硅酸盐行业可申请的CDM项目类型以及对未来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展望和硅酸盐行业可开展的低碳节能工作。

关键词:硅酸盐;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

1 引 言

兰州蓝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兰州平板玻璃厂,是我国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平板玻璃企业。该企业拥有两条5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生产各种颜色和规格的建筑、加工用平板玻璃及平、弯钢化玻璃等。

该企业的玻璃窑炉以前均采用重油为燃料,由于重油价格上升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并且重油作为燃料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较高,难以满足环保要求。企业于2008年开始策划和设计,对窑炉实施燃油改燃天然气项目技术改造。目前改造已完成,实现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综合能耗及改善操作环境等目的。

同时,由于改为天然气作为燃料,无需对重油进行加热,窑炉烟气的余热大量浪费。因此,企业同时设计了一套余热发电系统,利用窑炉的烟气余热进行发电,电力回用于玻璃生产中,目前该项目也已实施完成。实现了能源的节约、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污染排放的减少。

企业开展这两个项目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是燃料替代或者余热利用都可以减少CO2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变化。因此,企业在项目策划和设计阶段就考虑将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进行开发,申请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援助资金。目前,项目已经进入第三方机构审定阶段,如果项目能够顺利完成,每年将为企业带来约700,000欧元的收益。

2 什么是CDM项目

首先需要先说明以下几个概念。

(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国际环境公约,于1992年6月3日~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期间签署,该公约的目的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一个能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害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2)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补充条款,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初步通过,并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了《UNFCCC》缔约方中的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到2012年必须完成其承诺的定量的CO2的减排义务。

(3)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定义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目的是通过在缔约方中的非附件一国家(发展中国家)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以协助附件一国家实现其量化的减排承诺。

3 为什么要实施CDM

首先是因为造成气候变化的温室效应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无论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排放的温室气体都会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造成全球的温室效应。同样,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实施温室气体的减排,都将对缓解温室效应作出贡献。在此前提条件下,又由于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远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在本国实施低碳的潜力

十分有限,如果要达到预定的减排目标技术难度很大,且需要花费高昂的费用。而如果将这些技术或资金运用到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就能以较低的成本取得同样的减排效果。

4何种项目可以申请CDM

根据《UNFCCC》及《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只要是能够减少温室气体(CO2、CH4、N2O、HFCs、PFCs、SF6)排放,并符合相关CDM规则的项目就可以申请作为CDM项目。

具体来说包括15个范围:能源工业、能源分配、能源需求、制造工业、化工、建筑行业、运输业、采矿/矿产品生产、金属制造、燃料的飞逸性排放、溶剂的使用、碳卤化合物和六氟化硫的生产和消费产生的飞逸性排放、造林和再造林、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农业。

目前全世界已在CDM执行理事会(EB)成功注册的项目共有3,567个,其中46.15%为中国的项目。已获得签发的减排量(已获得资金)共773,222,592吨,其中中国占58.18%,硅酸盐行业CDM项目开展情况如表1所示。

在硅酸盐行业中可申请CDM项目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余热利用

利用窑炉的热烟气或生产过程中的废热,用于发电、供热等方面。

(2) 燃料替换

在提供同等热能输出的情况下,利用C含量较低的燃料(如天然气)替代C含量较高的燃料(如重油),达到减少CO2排放的项目。

(3) 原料替换

利用C含量较低或者不含C的原材料替代C含量高的原材料,以达到减少CO2排放的项目。如:用硫酸钙代替碳酸钙生产水泥。

硅酸盐行业成功注册和签发的项目比较少,特别是陶瓷和玻璃行业,在中国目前还没有成功注册的。其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虽然硅酸盐行业内已实施大量的低碳节能项目,但是很多项目不具备额外性,因此无法注册成为CDM项目。所谓额外性,是CDM中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一个规则,要成为一个CDM项目,首先必须具备额外性。而《UNFCCC》规定,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如果实现以下目标即具有额外性:温室气体人为源排放量减至低于不开展所登记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情况下会出现的水平。

换言之,就是减排的项目本身存在一些障碍(如:技术障碍、资金障碍等),如果没有CDM机制所带来的援助,该项目难以开展,温室气体的排放就会增加,这样的项目就具备额外性,反之则不具备额外性。例如,目前很多余热回收装置都已经作为陶瓷生产线的标准配置,无论是否申请为CDM项目,该项目都会实施,都会减少CO2的排放,已经无需CDM机制提供额外的技术或资金援助了。

第二,行业内对于CDM的了解不足。事实上,为了提升企业形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响应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号召,很多企业已经开展了一些低碳的项目,但是由于前期对CDM了解不足,没有先期考虑。因此按照CDM规则的要求,已经开始实施的项目就不能再申请为CDM项目了。

5 如何申请CDM项目

CDM项目完整的申请流程如图1所示。

其中,COP/MOP:议定书缔约方会议;

DNA:指定国家主管机构,中国是国家发改委;

EB: CDM执行理事会,负责项目的批准和减排量的签发;

DOE:指定经营实体,EB&COP/MOP指定和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实施项目的审定与核查;

PP:项目参与方(业主);

CER:经核证的减排量,可以用于碳交易。

由图1可知,CDM项目的流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审定阶段。

(1) 在项目开始实施前,业主需要准备一份项目设计文件(其中包括项目的设计情况、预计的减排量以及相关的各种信息)、上报国家发改委、与减排量买家签订协议等。(由于该阶段的工作较为复杂,一般业主会委托专业的咨询机构协助完成)。

(2) 将项目资料提交给DOE进行审定,DOE将通过文件及现场审定,对项目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则作出判定,并出具审定报告。

(3) DOE将业主的项目设计文件和审定报告提交给EB进行最终的评审,如果EB认为该项目符合要求,则会批准项目注册。

项目注册之后(或申请注册的同时),业主实施项目建设,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将产生减排量,进入第二阶段。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能够获得减排量的时间分为7年或10年。而相隔多长时间申请一次核查则由业主自己决定。

第二阶段:核查阶段。

(1) 业主需要准备一份监测报告(其中包括项目实施的情况、实际达成的减排量等),一般情况也是由专业的咨询机构协助完成。

(2) 将监测报告提交给DOE进行核查,DOE将通过文件及现场核查,判定项目是否按照审定时提供的项目设计文件进行建设并已完成,并核实项目实际产生的减排量是否真实和准确,并出具核查报告。

(3) DOE将业主的监测报告和核查报告提交给EB进行最终的评审,如果EB认为该项目符合要求、减排量真实准确,则会批准减排量的签发。

(4) 买家将根据EB签发的减排量和购买协议,将援助资金汇给业主。

6 硅酸盐行业未来碳交易展望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结束,虽然过去一年全世界对于京都议定书是否能够延续第二期都较为悲观,但可喜的是在德班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上,经过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并从2013年开始实施。也就是说,国际性的碳交易将会持续运作下去。

虽然国际的碳交易机制成功得以延续,但是发达国家对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进行CO2减排的态度依然消极,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可以预见,未来国际碳交易的规则将更加详细、条件会更加苛刻、审核也会更加严格。要在中国成功实施CDM项目,特别是在硅酸盐行业实施CDM项目,将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那作为中国的硅酸盐行业是否还有其他途径来实施碳交易项目呢?最有可能的答案将是国内的碳交易市场。

据来自德班的最新消息,参加德班气候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官员表示,随着中国“十二五”期间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有望建立自己的碳排放交易系统。所谓碳排放交易系统,是建立在温室气体减排量基础上将排放权作为商品流通的交易市场。

事实上,中国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探索国内的碳交易模式。主要包括,项目交易规则的建立、碳交易平台的建立、地区或行业碳排放基础的研究、碳排放指标的设置以及试点与推广的路线图等等。

目前相关的政策、规则都在制定中,有部分已经到了征求意见的阶段。可以预见未来在国内肯定将形成一整套的碳交易机制与规则,碳指标体系以及配套的碳交易市场,如图2所示。

根据目前国外的成熟经验,很可能会采取指标分配的形式来完成碳减排的任务。也就是说,将碳排放的指标(或者是减排指标)分配给各个地区,地区再根据自己的分配计划分配给各企业,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等手段,完成自己的减排指标。如果企业减排的效果好,能够超额完成,那超出的部分可以拿到碳交易市场中进行交易。同样,如果企业自身无法完成减排的指标,也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中买回相应的减排量指标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因此,对于企业未来在碳交易中将成为何种角色,是买家还是卖家,将从碳交易中受益还是付出更多的资金,这一切都与碳排放指标有直接的关系。指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如何开展碳减排的工作,广东省“十二五”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日用陶瓷生产行业的能耗下降的潜力是最大的,而水泥行业的最小。由于能耗与碳排放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未来制定碳减排指标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参照能耗情况,作为日用陶瓷生产行业的碳减排指标就可能比水泥行业高。是否指标高就一定意味着将成为碳交易中的买方,而需要拿出资金去购买减排量以完成减排任务呢?这也是不一定的,由于减排潜力大,如果相关减排工作开展有效,也很有可能获得较大的减排量从而在碳交易中获益。

7 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碳交易格局

首先,作为行业来说,由于目前各行业都尚未建立碳排放的目标指标体系,对于本行业的碳排放情况也不清楚,而仅仅采用能耗来估计碳排放是不全面的,是有一定的偏差的。所以,首先应该对行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真正了解实际的碳排放水平,找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合理地估计减排潜力。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相关碳指标的制定工作,提供行业数据,合理地确定目标指标,既让企业承担一定的减排任务,又不加重企业的负担,可持续地进行发展。

其次,作为企业自身来说,也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的工作,了解自身和行业内标杆企业的碳排放水平,找出差距,确定改进方向,采用相应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企业在低碳方面能够达到国内甚至国际的先进水平,那在今后的碳交易体系中就很可能成为卖家,从中获得收益。

8 如何了解行业或企业自身的碳排放水平

目前,已经有相应的国际标准可以对企业、项目或者产品进行碳排放水平的核查。如:ISO 14064:2006由三部分组成的标准,其中包括一套温室气体的计算和验证准则。该标准规定了国际上最佳的温室气体资料和数据管理、汇报和验证模式。可以通过使用标准化的方法,计算和验证排放量数值,确保1t二氧化碳的测量方式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ISO14064可以用于企业或者项目的碳排放水平核查。PAS 2050:2008、ISO 14067用来计算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制造、分销和零售、消费者使用、最终废弃或回收所产生的碳排放。PAS 2050已经由英国标准协会在2008年,目前被全球企业广泛用来评价其商品或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ISO14067国际标准也将于近期。

9 结 语

硅酸盐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减排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现阶段,可积极的发展低碳技术,如:余热回收、能效提高、燃料替代等项目。同时,也可率先采取一些低碳的管理手段,如:编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清单、实施温室气体的核查工作等。

低碳发展,是企业的一种责任。同时,发展低碳,也是一种资源的储备。

上一篇:多孔陶瓷质净水器滤芯的研制 下一篇:马赛克免网格成联布点胶胶粘剂的研制